被误解、被伤害的内向孩子
在过去,内向的性格并不会被父母所担忧,他们甚至认为这是稳重、内敛的表现。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父母普遍认为外向的孩子才能在集体生活中才吃得开”,合群、人际沟通能力强渐渐成为一项必备素养。
内向这一性格特点,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被当成缺点来强行纠正了。
曾经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有个小男孩因为平时太内向,不喜欢和人交流,父亲看着很着急。
为了给儿子练练胆,把孩子独自一人 “扔”在人流密集的火车站。
孩子孤零零地在火车站徘徊了很久,幸运的是,被细心的民警发现,才联系家长把孩子接回去了。
很多父母对个性外向的执念深深地伤了孩子。
《内向不好吗》一书中写道:“把外向当成是全社会认同的价值,强迫所有人都必须假装外向,是一种社会暴力。”
对于不少孩子而言,内向不是问题,成长过程中因内向而受到的指责和批评,反倒成了内心深处难以愈合的伤口。
他们从父母公开或隐晦的态度里,清晰地接收到这样的信息——自己的性格有问题。
他们不止一次听到:
“你怎么都不说话”
“你就是太内向了”
“你这样以后进入社会是要吃亏的”
父母对孩子性格上的不满,直接影响了孩子的自我评价,有的孩子开始讨厌自己的性格,他们时常会为自己性格而苦恼。
成年之后,为了被人接受,有时候,他们会主动地参加社交活动,尽量表现得活泼开朗,伪装自己。
内在感受与外在表现极度分裂,最后让自己疲惫不堪,这一切就源于孩子对自己性格的不接纳。
为人父母,拒绝孩子内向性格的同时,也在拒绝孩子本身,而这也导致了孩子对自己性格的“厌恶”。
内向性格的积极力量
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不同的性格,有着不同的优缺点。
内向性格也是如此,人们过度地夸大它的负面影响,却忘记了它的优势。
比如:
内向的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有些不同,内向型性格的孩子脑回路更长,看起来好像“慢半拍”,但其实是因为他们在思考问题时,认真地加入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生活中,很多成绩优秀的孩子都是内向型性格,他们个性沉稳、心思细腻,会安静地、专注地学习。
曾经有学生曾对我说,父母经常嫌弃他呆呆的,像闷葫芦一样,他喜欢独处,不喜欢家里来客人,也不喜欢走亲访友。
实际上这个学生、十分有主见,做事情也很有条理,在朋友之中,他反而是心思最缜密的一个。
再比如:
许多外向的孩子个性张扬,他们会在诸多社交、游戏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满足。
但内向的孩子则不同,很多社交活动都在消耗他们的能量,他们获得心理能量的方式,是从精神世界获得的。
他们只是一群比普通孩子更需要独处时间的孩子。
有性格内向的朋友说:“出去聚会反而是最消耗自己精力的,回到家享受独处时,像是长久离岸的鱼终于能回到水中。”
在这种独处中,他们更能安静地专注于内心世界,喜欢深入思考。
除此之外,内向的孩子善于冷静地观察,能注意到环境中的各种细节;
他们虽然不善表达,却懂得倾听,懂得自省;
他们情感细腻,有着丰富、有趣的内在灵魂……
所以,性格内向,并不是一个毛病或问题,只是孩子更喜欢用这种方式适应世界,仅此而已。
对他们来说,快乐不一定非要在热闹的人群中,安静和独处就是他们享受快乐的方式。
如何帮助一个内向的孩子?
1. 无条件的爱,允许孩子做真实的自己
2.帮助孩子学习打开“社会化开关”
好书推荐
《伟大的中国奇迹》由故宫古建筑专家、圆明园管理处、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长城项目组专家、苏州大学建筑系院长等专业人士联袂创作,涵盖了8大中华文明地标、囊括7大中国古建筑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