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实施旅游行业标准《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等级划分》(LB/T 089-2024)(简称《标准》)。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标准》出台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答:经过多年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统筹下,全国红色旅游景区体系建设已基本完善,以文博院馆、遗址遗迹、名人故居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点星罗棋布,红色旅游接待人次也逐年攀高。红色旅游已成为弘扬红色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推动革命老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政治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加凸显。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河南新县考察时指出,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这为我们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就是以红色旅游为特色的目的地,通过发挥红色旅游龙头带动作用,统筹协调区域内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各类要素,充分调动教育、农林、交通、体育等相关行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推动形成“红色旅游吸引人、红色精神感染人、融合产业留住人”的旅游综合效益。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力、传播力,有利于推动由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单一驱动向综合型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有利于推动相关地方完善产业功能,延长产业链条,推动红色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产业优势,提升目的地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随着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以及所在地红色旅游景区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红色旅游将更好发挥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提出,“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发挥红色资源教育功能,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发挥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产品培育,打造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业态融合,推出一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出台《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建设指引》,遴选了10家试点单位,部署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充分借鉴各地试点建设经验和成效的基础上,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推进并组织编制了《标准》文本。2024年12月11日,《标准》发布并正式实施。
记者:《标准》的出台对于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珍视党的革命历史,赴地方考察调研时经常瞻仰革命遗迹,重温革命历史,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到要保护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促进老区振兴。《标准》的出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旅游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响应时代要求和市场需求、加快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1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任务。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从整体上看,革命老区普遍存在地理位置偏远、自然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革命老区是革命传统的重要承载地,是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依托,有的地区自然风光优美、民俗文化独特,这些都是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先天优势。
一方面,红色旅游融合发展作为一种理念,通过“红色旅游+”可以将老区的农田、荒山、水域、房舍、农作物、乡村环境等生产和生活资源进行以旅游为导向的多元化利用,促进老区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传统农业经济向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经济转型发展,让原本缺乏活力的落后地区具备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老区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有效提升老区人民福祉,使红色旅游更好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服务。
另一方面,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其发展、升级、进步有赖于所处地区的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状况,同上下游相关产业有着很大关联性。红色旅游融合发展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业态模式、促进消费升级,为老区文化和旅游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发展动力,有效凝聚发展共识,丰富了旅游市场有效供给,创新了旅游产品形式类型,推动了老区旅游业实现自我革新与全面提升。与此同时,依托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文化内涵,以文化和旅游活动为载体,对于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标准》提出了哪些规范性要求?
答:《标准》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在6个方面作出了指引性规范要求,共36项。
一是机构与制度。提出3项基本要求,包括应有明确建设主体、具体区域范围,具有完善的制度体系等。
二是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提出8项基本要求,包括红色资源应种类丰富、具有独特性;具有品牌化和有全国影响力的红色旅游产品;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依托红色资源培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对承载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开展相关研究;面向大、中、小学生开展特色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四史”,加强和规范红色旅游解说词、导游词创作;科学有序规划建设,维护原有历史氛围和红色底色;保护革命老区整体外观风貌,配套旅游设施建设同红色纪念设施相得益彰等。
三是融合发展。提出8项基本要求,包括制定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总体规划,并确保实施;红色融合业态集聚,具有较多的业态种类和相关产品;各类业态应做到在融合机制下各具特色、相互支撑、要素完善;运用现代智能科技增强产品服务的互动体验和情景体验;至少有1个影响力较大的红色旅游演艺项目和一定数量的红色文创产品;有一定数量的夜间旅游产品,旅游接待人数、旅游综合就业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应保持一定增速;通过资源整合形成整体收益,提升对红色旅游投入的积极性;通过联合产品开发和市场打造形成整体竞争优势,科学确定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内旅游综合财政贡献,按比例增加红色旅游资金投入等。
四是旅游服务能力。提出9项基本要求,包括配置类型丰富的住宿、餐饮、购物、休闲等旅游服务设施;打通核心吸引物间公共交通连接;宜为游客自助出行提供多种选择,应在重点旅游区域设置数量充足的停车场;应合理设置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在旅游重点区域设置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在旅游重点区域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公共游览区、活动区设置无障碍通道;合理配置公共厕所和垃圾箱等环境卫生设施;出台针对青少年、老年人、残障人士、退役军人、劳动模范等群体的优待措施等。
五是安全与应急保障。提出5项基本要求,包括设有安全管理机构和健全的安全管理与保障制度;特种游览设施设备应定期检修,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应齐全、完好、有效;根据活动和产品的需要,设置安全标志和相关安全说明;设有紧急救援机制,配备紧急求救设施设备,建立定点联系医院;近3年区域范围内的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项目和设施,不存在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文物保护、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违法违规问题等。
六是人才培养。提出3项基本要求,包括设立专家智库,培养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因地制宜地制定红色旅游讲解员、展览展陈等专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宜配备少数民族导游和讲解员,有国外客源的地区,宜配备适量的外语导游和讲解员;设置红色旅游志愿服务工作站点,鼓励公益组织或个人从事公益服务活动等。
记者:下一步对实施《标准》有哪些打算?
答: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对《标准》的宣传解读。我们将组织专家围绕《标准》的各项要求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同时,结合试点单位工作实际,对标对表解读《标准》对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意义。
二是研究制定《标准》评分细则和实施方案。为更好推进各地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我们将组织对《标准》评分细则和实施方案的制定工作,为下一步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建设做好准备。
三是对10家试点单位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从标准化角度对试点单位近两年工作进行客观评估,定性定量总结工作成效。
四是开展试点工作经验的宣传推广工作。结合对《标准》的解读,对10家试点单位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相关工作上取得的好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宣传推广,引导各地科学、规范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
订阅报纸点这里
↓ ↓ ↓ ↓ ↓ ↓ ↓ ↓ ↓
↓ 点击公众号关注“中国文化报”,共享文旅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