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潮州木雕) 清代 广东美术馆藏
门神(陕西凤翔年画) 清代版 广东美术馆藏
民间艺术根植于乡野沃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源。得益于广东地区独特繁荣的民间文化,广东美术馆从建馆之初便注重民间美术的收藏与研究,至今积累了一批数量可观、涵盖主要品种的民间艺术精品。近日,广东美术馆新馆推出“都在新年梦里逢——广东美术馆馆藏民间艺术专题展”。展览以“守护”“祈愿”“喜乐”三大主题为脉络,聚焦年画、木雕与剪纸三种民间艺术形式,深入探讨它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
民间艺术的创造力源于劳动人民对于自然世界的敬畏、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于内心精神世界的抒发。本次展览关注民间艺术中反映出来的“共性”与“个性”。“共性”指的是将民间艺术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看,会发现它们虽然种类地域不同,但是在题材内容的选择、审美趣味的塑造以及思想情感的表达上都具备高度的一致性,这说明民间艺术反映了中华民族最根源、最本真、最普遍的心理诉求。无论是对神像、吉祥纹样、戏曲故事的偏爱,还是巧拙并重、雅俗共赏的创作理念,都表明民间艺术是一种融入生活中的美,是为了表达自己、娱乐自己、满足自己的原发创造。“个性”是指在这种高度程式化的制作中,不同地域的民间匠人巧妙地将地域特色和个人技艺融入其中。同样的年画刻印,天津杨柳青清爽绚丽,苏州桃花坞柔媚雅致;同样的木雕制作,东阳浑厚劲健,潮州华丽生动……正是在这样类型化的比较中,地方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与地域特色会加倍突显出来。
中国人认为家庭和谐是人生幸福的基础,所以创造了很多镇宅驱邪的护家神灵,并通过制作他们的神像来祈求获得被“守护”的力量。从古老的门神年画到立体生动的神仙木雕,这些作品不仅是视觉的符号,更传递着人们对安宁的期盼。此次展览展出了一批以门神为题材的年画。例如,同样以门神尉迟恭和秦叔宝为题材,清代陕西凤翔年画和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置展出,让人能充分感受到两种年画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从而对不同地域年画的特点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展览还展出了馆藏木雕作品。木雕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传递了中国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通过雕刻,木材不仅成为了传递文化的媒介,更承载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热爱。特别是潮州木雕技艺,以精妙的工艺和富有表现力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它们往往结合传统故事和民间传说,再现民间宗教信仰与地方风俗的多样性。本次展览展出的一件馆藏潮州木雕作品《空城计》,人物造型惟妙惟肖,雕工精巧细腻,令人叹为观止。
剪纸艺术充分展现了民间智慧与巧思,一把剪刀便能创造出无数生动的形象,展现了团圆、祥和的美好寓意。从展出作品可以看到,吉祥图案多以动植物、神话人物和图案符号为原型,剪纸艺人运用象征、会意、转形、谐音等不同手法,利用联想与转换,表达富贵寿喜的隐含寓意,将抽象的观念与美好愿望转化为生动具体的视觉形式,形成了一个文化表意的综合体系,代表了民间的审美趣味。如柿子和如意喻事事如意、葫芦寓意福禄、松鹤寓意长寿等。
潮阳剪纸是广东潮汕地区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与潮阳英歌舞、潮阳笛套音乐并称“潮阳民间艺术三瑰宝”,同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阳剪纸通过刀趣纸味来表现造型特征和装饰效果,注重美的内涵,以散点透视为基础,在特定的纹样轮廓内采用“花中套花”的手法;围绕主题,除了运用谐音寓意作为组合元素外,还在周围布满祥花瑞草纹样,和谐地构成完整的图案;构图饱满充实,严整中见灵秀,既保留着中原文化的韵味,又蕴藏着潮阳岭海文化的气息。此次展出的郑红妹的剪纸作品《戏曲人物组合》和蔡名英的剪纸作品《图样合集》,明丽纤巧、清雅脱俗,是潮汕剪纸的代表作品。
广东美术馆此前举办过“广东民间美术生态考察展·粤东篇”“交剪对金针——潮绣与生活”“无名之璞——民间木雕与生活”等一系列民间艺术展览,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馆藏的民间艺术精品来重新诉说那些可信、可爱、可敬的民间情怀,让观众重新认识民间艺术的意义与价值。”
订阅报纸点这里
↓ ↓ ↓ ↓ ↓ ↓ ↓ ↓ ↓
↓ 点击公众号关注“中国文化报”,共享文旅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