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砍价,集采组领导落马,和,合格但不一定优秀的药品质量

文摘   2025-01-22 11:48   辽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由于京沪两地的医生政协委员关于“某些集采药药效不稳定情况”的提案,这几天集采在网上被广泛热议。
我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网上会不会说“医生没有利润空间了才诋毁集采”,会不会说“医生为某些进口原研药背书”。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不得不防啊!
我可以旗帜鲜明地表态,医生绝不反对集采,医生绝不反对仿制药

所谓集采,通俗地说,就是医保承诺药企给某种药品一定的用量,以此压缩该药品的利润空间,灵魂砍价即是此意。
因为本次集采原研药全军覆没,我只说仿制药。

首先,仿制药的存在是合理的,各国都有,市场占有量都很大,仔细比较下来,说不定中国仿制药的市场占有量还算小的。
所以,临床使用仿制药完全没有问题。

其次,药企肯定需要盈利。
药企用极低的价格换取药品数量上的保障,会亏本吗?
我觉得应该不会,这应该是典型的薄利多销。
有懂行的网友详细计算出某种药的成本,得出的结论,即使被集采砍成白菜价,不,比白菜还低的价格,药企仍有利可图。
另外还有一些侧面的佐证。
章某,国家集采招采专家组组长,2023年10月,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集采挤压的是虚高的药品价格水分,并不是降低企业的合理利润。半年左右,2024年4月,他被带走调查了。

高某,国家医用耗材联采办主任,他的重大贡献是把当时1.3万元的心脏支架直接砍到700块。2024年,阿司匹林集采价格三分多钱,他发朋友圈:万物皆有降幅,该几分钱就应该卖几分钱。发完朋友圈,没过几天,他就被带走调查了。

讲这两个例子,我要说的是,尽管集采价格如此之低,仍有寻租空间,有些药企想尽办法也要进入集采目录,要说真的赚不到钱,我是不相信的。


再次,药品的质量。

药品质量不仅医生关心,患者更关心,再便宜没效果也不行,毕竟人命关天。

这就不得不提药品的一致性评价。

这个我不懂,搜了搜,药品的一致性评价包括三个维度。

一是药学等效,看其化学成分的浓度与原研药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二是生物等效,看一定时间后血液中的药物有效成分是不是在允许范围之内。

三是临床等效,看仿制药用在病人身上效果和原研药是不是一样。

我的理解,做到了药学等效、生物等效,算合格,做到了临床等效,算优秀。

我估计,只是我估计啊,很多集采的仿制药,可能只达到了合格水平。


最后,质量控制。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这么便宜的药质量能得到保障吗?

老百姓的担心并不多余,我们无法相信所有药企都会自发地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也需要成本啊,尤其是利润不高的情况下。

质量必须要监管。

由于现行的一致性评价缺乏临床等效性研究,仿制药合格是合格了,但能将合格视作质量保证吗?需不需要更高要求的行业标准和企业内控标准呢?

而且,现行的一致性评价还有漏洞,在部分地区,药企通过一致性评价后,若想把高价辅料更换为低价辅料,在省级药监部门备案即可,不需要重新做生物等效性试验。

由此带来的结果,通过一致性评价后换辅料,似乎大有可为。

当然,如果医保的初衷就是合格,就是60分万岁,不追求优秀,不追求90分甚至100分,那的确可以了。


有人很忧虑,忧虑医保只管控费,至于完成集采用量的难度,那是医院的事,至于质量,那是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事,至于效果,至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至于医患纠纷,那是病人的事、医生的事。

这样的忧虑也是有道理的。

坦爸
有点钱,有点闲,有人陪,不孤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