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生总是自愿抛家弃己、清贫凉薄?
文摘
2025-01-25 12:05
辽宁
1月3日,北京一名急诊医生感染甲流后休克前仍在上班的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这位医生这样说:“我得甲流其实将近有一周了,昨天是第七天最后一天,然后突然间又开始发热,又开始出现了一个38度,然后全身发冷,感觉说话连不成句,喘憋也比较厉害,当时我还上班,上夜班,然后我们同事发现我可能不对劲,帮我做了个CT,然后就出现了病毒性的肺炎,然后血氧93,心率140多,然后全身四肢末端有点花斑,就属于休克的前期,是下午四点多,然后到晚上七点多一滴尿没有,无尿状态,喝了2000多毫升水也不管用,后面我自己也大量输液,然后自己大量喝水,才出来尿,后面温度已经上升到39.9度。”这位医生自己介绍的时间点我有点儿没看明白,不过事实经过基本清楚了。
这名急诊科医生之所以被关注,只不过是因为他病倒在工作岗位,纵观整个医生界,带病工作没倒下的,不知凡几。
人们常用“轻伤不下火线”来讴歌战士,医生却是“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轻易下火线”。多年以来,这种尽职尽责、牺牲奉献的精神反复被宣扬,与之相似的,还有清贫与凉薄,仿佛只有不顾自己、不顾家人、守着贫穷、守着孤独的医生才是好医生,而靠高超的医术治病救人并不那么值得称道,靠看病发家致富,那是要被唾弃的。在我看来,这是极其扭曲的价值观,可太多的领导、太多的宣传部门乐此不疲。不仅乐此不疲,还要给医生冠以“自愿”的帽子以彰显其伟大。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规律,我不信因果,但健康却是有因果的,生活却是有因果的,唯有人性化,才能为健康、为生活种下好的因、结出好的果。1. 王雪:60岁,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教授,于1月10日病逝。2. 朱翔:45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于1月12日离世。3. 张宏:55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于1月16日逝世。4. 姚树桥:65岁,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主任医师,于1月20日逝世。5. 曾华松:59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风湿免疫科主任,于10月2日晚离世。6. 张永利:46岁,宝鸡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于10月20日凌晨离世。7. 姚燕丹:54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深汕院区党委委员、副院长,于11月21日医治无效逝世。8. 黄岚:65岁,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原主任,于11月22日在重庆逝世。9. 刘磊:45岁,海宁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于11月28日逝世。10. 陈正贤:60岁,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于12月23日逝世。我真的不想列长长的一串名单,可实际上确实有很多医生尚处英年就早早离开了我们,你可以寻找他们各自的原因,你也可以感叹他们为医疗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你不可以把过度透支自己的身体当成正能量、当成榜样。人人都知道发生严重后果是教训,可教训并不只是后果本身,更重要的是产生后果的行为。奇怪的是,没产生后果,这些行为和“自愿”结合起来,就变成了正能量:
强撑着病体、不倒下绝不离开岗位,是正能量;抛下嗷嗷待哺的孩子、毅然投入工作,是正能量;天没亮上班、深更半夜下班、完全顾不上家,是正能量;全心全意照顾病人、没有时间照顾生病的家人,是正能量。所谓人性化,是指人不仅仅有工作,还有生活;不仅仅有责任,还有权益;不仅仅有大局,还有个体;不仅仅有大义,还有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