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医生需要一些阿Q精神

文摘   2025-01-07 12:20   浙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最近看到一则视频,某教授讲目前的经济形势,教授大致是说,不能把以前经济的高速发展当成常态,以前的40多年,是超常态。
我的理解,教授告诉我们,并不是今天我们很不幸遇到了经济困难,而是以前我们很幸运遇到了经济腾飞。
今天只不过回到了正常轨道而已。

教授的话对不对我不懂,不过我觉得,这种心态值得学习。

社会也好,经济也好,都是沿着曲线前进,总是直线不可能,起起伏伏是必然,谁又知道哪条线是基线、哪条线是高光、哪条线是萧条呢?
况且,发展本无定势,主观、客观因素一大堆,不是专业人士,哪有那么容易搞得清楚?还不如,把走低看作回归基线、回归正常,心里也好接受一点儿。
最主要的,我们绝大多数人没有能力改变大环境,无法改变的言外之意,就是不管你心里怎么想,也只能接受。
教授分析得对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只能当他对,然后用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

有人说,钱都赚不来了,你还让我乐观?你告诉我怎么乐观?
怎么乐观?
别的行业我不敢评说,医生嘛,需要一些阿Q精神。

阿Q精神又叫精神胜利法,外界虐我千百遍,精神上我从来不会失败,胜利永远属于我。
每天累死累活,好事啊,有活儿干说明病人多,病人多绩效总能按时发啊!
每天空得要死还没钱,好事啊,谁愿意为了那点儿钱拼命,宁可少赚点儿钱,身体好比啥都好。
医院欠薪,好事啊,钱都发不出来了,肯定没啥工作量,按时上下班,家里和和美美,再琢磨琢磨兼职,换一种方式生活。
医院破产倒闭了,好事啊,我编不下去了,你们继续编。

我想,对医生来说,2025年不是担心“收入继续降低”的问题,而是如何处理“收入继续降低与大力发展业务之间的矛盾”和如何打造“收入继续降低与家庭美满和谐之间的统一”的问题,这真的需要一些阿Q精神。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更容易具有阿Q精神,毕竟我们赶上了太多太多改变:

读小学,赶上了从单休到大小礼拜再到双休。

读初中,赶上了改革开放。

读大学,赶上了扩招和并轨,大学好考了,学费增多了。

读大学,赶上了香港、澳门回归。

大学毕业,赶上了不包分配,自己找工作。

工作了,赶上了单位不分房,自己买房子。

工作开始,赶上了手机的普及,夜里开刀一个电话就可以把人叫来,我很好奇但是不知道手机没普及前是怎么操作的。

工作开始,赶上了电脑的普及,家里有台电脑不再稀奇,但网吧永远是天堂。

工作没多久,赶上了房价上涨,开始逐渐买不起房。

工作没多久,赶上了医患关系开始逐渐恶劣,医生开始从白衣天使跌落凡尘并坠入地狱。

工作没多久,赶上了非典爆发,医生再次成为天使。

工作几年后,赶上了智能手机普及,人们开始变成低头族。

工作几年后,赶上了汽车普及,贷款也得买辆汽车代步。。

工作十来年,赶上了药品零差价。

工作十几年,赶上了购物从实体店转向电商平台。

工作十多年,赶上了手机支付普及,口袋里再不用带钱。

工作十多年,赶上了二孩全面开放,可是,我们都快老了。

工作二十来年,赶上了集采,灵魂砍价深入人心。

工作二十来年,赶上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普及,绩效后医生收入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人人心中有杆秤。

工作二十来年,赶上了新冠爆发,医生又成为白衣天使、最美逆行者。

工作二十多年,赶上了经济下行,房子开始贬值。

工作二十多年,赶上了医疗内卷愈演愈烈。

工作二十多年,赶上了退休政策调整,我们真的老了,但我们依旧年轻。


我们经历了这么多,2025年,或者往后的若干年,就算低迷一些,再低迷一些,我们也不难接受。


只是可怜了工作没多久的年轻医生。

我真心盼望年轻医生能在工作、生活中找到出路和平衡。

我相信,即使再苦再难,年轻一代也一定会比我们强,各方面。

坦爸
有点钱,有点闲,有人陪,不孤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