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分0:7?为什么没有影响中国国家足球队员他们的心情?
财富
2024-09-10 00:00
北京
周末,“0:7”回国,航班在大连周水子机场降落,有网友跟国足同个航班,拍到“裹脚”们大包小包的免税商品,0:7还真是没有影响他们心情,国足们入驻大连希尔顿酒店,本来酒店觉得会有球迷来迎接,没想到根本连一个球迷都没有,据说大连足协也组织了球迷去,但最后也没有人去。
不要怪球迷如此冷漠,如此不支持国足,0:7实在太伤球迷的心了,有人说真的伤心不是暴怒,粗口,讽刺,悲伤,真正的伤心是冷漠,无视,离开,现在中国球迷和中国足球的关系就是这样,这当然不怪中国球迷,是中国足球不争气,“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以前咱对日本足球也曾藐视过他们,当然这个“以前”要到90年代中期以前了,其实直到2000年我们还能拿捏日本,当时东亚足球是个循环食物链,我们怕韩国,韩国怕日本,日本怕我们。其实从有记录以来,我们和日本交手是37次,我们是13胜15负9平,哦,这不是势均力敌,平分秋色,班级八两?这个成绩怎么也不会和“0:7”联系到一起,然而“0:7”就这么发生了,当然这不是一天就发生的,是一步步的走到“0:7”的。在亚洲球王李惠堂时期,中国以香港南华球员为班底的国家队,对阵日本国家队7战6胜1平,这个时期中国足球完胜日本,其中还有过5:0狂胜日本队的成绩。抚今追昔,不胜唏嘘。经过三十多年的空窗期后——你明白的,进入上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德国人克拉默来到日本,用德国足球理念改造日本足球,取得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跟中国足球比——强大体校体系下,日本从1975到1980年,不管是亚洲杯还是世界杯预选赛,还有友谊赛,中国对日本保持全胜,直到1981年友谊赛,日本才0:0逼平中国队,这个时期中日总成绩是3胜1负。从84年到90年,日本足球实力开始提升,这7年间中日足球呈现分庭抗礼之势,3胜3负1平,这个时期是中日足球实力的一个交汇点,在这个时间点上,中日足球难分伯仲,然而,从此以后,事情开始变化。中日韩互相惧怕食物链就是这个时候发明的,这个认知贯穿了整个90年代的中国足球。然而从93年开始一直到2005年,中日交战10次,中国队只在98年凭借黎兵一个倒钩进球战胜过日本一次,剩下战绩是7负2平,其实,实事求是的讲,这个时候,日本足球已经开始拉开了同中国足球的差距。日本足球做了什么呢?职业化改革!93年日本J联赛创办,日本足球开始腾飞,足球市场化开始,J联赛吸引了大量外援,甚至不乏国际巨星,日本联赛如火如荼,球事火爆,带动了日本足球实力的提升,日本主动承办大型赛事,比如丰田杯俱乐部冠军赛,使日本足球联赛更具吸引力。假若说J联赛职业化改革是灵丹妙药——也不尽然,就是在同一时期,94年中国甲A联赛开踢,同样开启了足球的市场化改革之路,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甲A联赛和J联赛比都毫不逊色。但同样是职业化改革,为什么J联赛繁荣和提升了日本足球,甲A联赛就没有取得这样的成绩呢?其实都是叫职业化改革,可改革和改革可不一样,一个只有短期目标,一个却是从长期主义出发的。J联赛从成立之初,就对俱乐部进行规定,所有俱乐部必须同时修建供普通人使用的足球场地,在职业化同时要肩负培养足球运动氛围的任务,同时,俱乐部必须得到当地政府批准,也就是要当地政府背书,要同当地文化彻底绑定起来,还有,J联赛俱乐部必须和企业脱钩,俱乐部决不能成为企业的广告部,俱乐部要有长期规划并在联赛委员会监督下执行。反观甲A?说是职业化改革,但中国足球依然是短期金牌战略下的附庸,作为投入巨大收获有限的项目,慢慢被体育总局边缘化,并以市场化和职业化的名义抛给社会,在足球缺乏造血机能情况下,俱乐部成为企业附庸,成为体育广告部,企业没有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觉悟和义务,只去挖人和炒作,最终使中国足球成了无根之木,再也没有和日本足球一较高下的能力。这就是长期主义和战略短视的区别,日本足球改革是从超长期视角来的,从一点一滴的基础做起,有句话叫足球从娃娃抓起,日本足球其实是真的做到了,从70年代德国克拉默来到日本开始,1977年日本U12联赛开始举办,娃娃足球开始,1981年《足球小将》杂志的火爆预示着日本足球文化开始萌芽,10年间,日本小学年龄段球队U12从2967支上涨到7451支,日本u12注册球员数量从11万到26万,初中年龄段球队U17从1717支到4357支,这些隐藏在J联赛之下的工作早在J联赛之前早已扎扎实实的展开,从这个视角说,日本足球改革元年是1977年而不是1993年。凭借强大的、贯穿全年龄段的足球组织体系对中国只有职业联赛的优势,日本足球从2008开始取得对中国足球6负4平战绩,中国足球再无胜绩,可以说,中日足球早已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球队了。更可怕的是这种差距还有一定的滞后性,可以想见,中国足球和日本足球的差距比战绩体现出来的还要大。如此,我们就要批判中国职业化足球改革吗?其实只要我们仔细的比较,就会发现不单单是足球方面我们和日本有着巨大的差距,其他呢?新材料,人工智能,医疗,生物,新能源,物联网,机器人,高科技,环境保护,资源再利用,哪个领域不是摩擦我们?不碾压我们?——假如你非要自豪,GDP可以让你自豪,去拥抱GDP吧!这些方方面面的集体呈现的差距,不可能是操作技巧和技术手段的差距,一定有着内在逻辑和底层内核上的区别,其中我们总是战略短视、总是急功近利、总是投机取巧、总是不肯踏踏实实的从基础做起的文化基因要承担核心责任,对比日本民族的扎实和长远,实在是令我们汗颜。回想150年前两国同时开始的维新改革,我们是洋务运动,日本是明治维新,都是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要强国图存,日本规规矩矩从基本的法律、制度、政体、教育一点点做起,这跟日本足球从娃娃抓起何其相似,而我们呢?我们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从第一天开始就没有摆正心态,从来没有认识到自己落后是因为文化落后,而是认为落后是技能落后,我们学习西方是要打败西方,而日本呢?学习西方是要成为西方,我们在开卷考试中成绩是不及格。在长期主义和短视战略的巨大差距下,开卷考试不及格的就不可能只有维新改革,还包括那些高科技,教育,医疗,人文,艺术…..当然,还有足球。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0:7”后,从来没见到哪位裹脚痛苦反思,从来没见一位球员觉得愧对国家、愧对人民的期望,不要说这是玩笑,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足球高峰、马明宇他们那个时代的球员,在输掉比赛后,是能看得出来有着发自内心的痛苦的,他们真心觉得输掉比赛是他们没打好,使他们不努力,是他们技不如人……现在“0:7”球队呢?“0:7”球队球员身上,你看不到高峰他们那代球员身上看到的羞愧、惭愧和愧对期望,“0:7”球员该吃吃、该喝喝,该购物购物,根本没有影响他们的心情,“0:7”球员没有羞耻心吗?不可能,只要是人就会有羞耻心,“0:7”输掉比赛,球员完全没有愧疚感、完全没有畏罪心理,只有一个解释,就是球员认为“0:7”不该他们负责任。假如一个球员这么想,可能是这个球员的问题,可所有球员都这么想,那就是真的,中国足球和日本足球的差距已经大到无需表述,已经大到是个人都知道的地步,已经大到解释都多余了。哀莫大于心死,鸿沟般的差距已经足够让人望峰息心,足够慑服“0:7”足球队战胜日本的企图心,这些球员在战败后毫无感觉的表情已经清楚的表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