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微信推送方式改变,请点击加关注,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请点赞并转发,以支持我继续分析创作,谢谢了。
近段时间,在朋友群里,有人推给我看一篇某首席的讲话全文,因为我对只是纯粹输出情绪价值的东西,没啥兴趣,所以这里,就不评价了。
为啥呢?
因为很多人看到“经济”,或者“经济学”这几个字,就会觉得它应该挺科学,却忘记了它的本质,其实是意识形态。
今天正好,在星球里写了一篇,讲最近几十年,西方出版的,在经济类方方面年,不管是所谓严肃类的学术书籍,还是那种畅销类的,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这里就展开来,继续说说。
这些书籍,普遍有个什么特点呢?
简单来说,就拼命地吹欧洲,说这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全世界的经济发达地区,而其他地方,则不行。
比如说一本书,名字叫《世界经济千年统计》,里面一堆数字和表格,看上去挺科学,但到历史人均GDP部分,如果仔细去看,问题就出来了。
书里说1500年,西欧国家的人均GDP,就对全世界彻底碾压,像1500年意大利的人均GDP就有1100多1990年国际元,中国1820年只有500多,就实在是吹牛了。
别的不说,如果欧洲经济能彻底碾压,当时经济主要靠农业,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农业,还处于1颗种子,能产出3倍的粮食的阶段;而当时的中国,则是将近20倍,明朝的珠三角、长三角,比现在用农药、化肥的印度,甚至还要高,亩产约390公斤,超过印度现在的330公斤。
但有些时候,还是会不经意间,露出几句真话来的:像布罗代尔写的《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上面说在“拉瓦锡时代”,差不多相当我们的乾隆时代,法国1公顷土地平均产的小麦,只有5公担,也就是500公斤。
但中国的水稻田,普遍产量是每公顷25公担,也就是2500公斤;书上还说,就算脱粒变成白米后,还有21公担。
到这里,有人可能要说了:为啥上面要说是最近几十年呢?
因为之前的欧洲人,比如说二战之前,还有工业革命那段时间的人,记录的当时情况,可和上面提到的这些书,差别实在太大。
当时的人,倒是承认这么一个现实:在历史上,欧洲一直算经济落后地方,甚至在工业革命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都不高。
像1842年,有个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就说,一个叫埃利森·杰克的11岁女孩,在苏格兰洛安海德煤矿当运煤工三年,“每天清晨两点就被父亲带着下矿,下午一点出矿。晚上六点就睡觉,为了第二天能早起干活。
这种女孩,一天运到矿顶的煤达四千零八十磅,即超过三十六英担,还经常有人背过两吨。而这种工作的报酬一天只有八便士。但他们因为小面价格上涨,他们吃不起小麦,所以很多人就用土豆或者燕麦片,来代替小麦,一日三餐很少吃到荤菜,肉的消费尤其低。而且就算这样,报告还说,当时的英国煤矿工人买的土豆,多半都是质量很差的,蔬菜也不新鲜,偶尔能吃到的一点肉类,也往往是变质发臭的,因为新鲜的价格他们买不起。顺便说一下:在当时的英国,煤矿工人的工资,还是最高的,因为累,危险,会有坍塌,还有瓦斯爆炸。1900年时候的英国童工
其实认真想一想,也明白他们说的,确实是真的:查查19世纪的欧洲历史,如果当时人生活得不是那么痛苦,快活不下去,为啥要持续不断地革命呢?
看到这里,再对比一下我们公知这些年,大力推荐的马戛尔尼上面这些记录80年前,出使中国的日记中,嘲笑说:他们使团沿途,当地官府会给他们送一些东西,像鸡鸭鹅,还有猪之类的,有些动物因为拥挤,在船上死了,他们就立即把它们,扔进河里,然后“原本在岸上欢迎的群众,纷纷跳下海,去争抢那些死去的动物”。到这里,就知道这个马戛尔尼在路上,对我们怀着多大的恶意了:毕竟你英国煤矿工人,在80多年后,都搞工业革命了,还是连小麦都吃不起,偶尔吃到一些肉类,也是发臭变质的。我们中国的农民,看到船上扔下一些刚死去的动物,像猪、鸡鸭鹅之类的,赶紧下河,把它们捞去吃掉,不比你英国煤矿工人累死累活,连变质肉都不怎么吃得到,要好?
最近几十年,西方出版的很多经济书籍,尤其是1960年之后,那些被西方殖民过国家,纷纷独立之后,西方很多搞经济的,写畅销书的,就开始换了调子:欧洲自古繁华,从来都很先进,所以就算有过殖民的历史,也不是靠着偷和抢,经济才发达的。不同的非西方国家,这本书在数字上,也挺喜欢南亚吹印度,东亚吹日本,然后贬中国的。这也是西方的常态,像现在的西方经济学家,谈发展的,动不动就喜欢把中印一起比,哪怕两家差5倍。则总是觉得:古代中国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日本、韩国是同个档次,这其实也极其扯淡。因为我们看当时的记录,就会发现古代中日生活,有极大的差异:日本是幕府不断下令,要普通老百姓少吃大米,多吃小麦和荞麦,野菜啥的;中国明清小说,则是农民见面,拉去家里,米饭,还有肉类、蔬菜,就端上来了,差得实在太大。
明治维新时的日本普通农户
还有些书籍,就更诡异了,比如说写茶叶的所谓畅销书,因为茶叶中国是原产地嘛,所以开头一点点,接下来就是西方多牛叉。还有写美国皮毛历史的,众所周知,美国独立战争之后,英法都对它高关税,美国都快活不下去了。美国经济的“第一桶金”,就是开着船,驾着车,差点把整个南北美洲的海豹、各种貂、海狸啥的,还有美国深山老林的西洋森啥的,差不多杀得、挖得,几乎要绝种了,然后远隔重洋,跑来卖给清朝,才总算渡过难关。要不然清宫戏里,哪来的那么多“赏顶戴花翎”,清朝官帽外面那一圈绒毛样的东西,很多是貂皮做的。光清朝自己,哪能产那么多貂皮,基本是北靠俄罗斯,西靠美利坚,靠着将来的两大强国伺候,才能维持住。现在还保留的清朝记录,一笔笔、一张张,其实都挺清楚,但西方写的皮毛贸易书里,早就消失得干干净净了,这个最主要的大客户,它居然能做到一个字都不提,然后还要骂几句当时的中国“闭关锁国”。经济这东西,如果老是让一批人来戏说,恐怕不是什么好事,这样的话,还不如去听德云社,至少人家不假装自己高大上,有学问,对吧?
看到更多世界,请点击下方加关注,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请点赞并转发,以支持我继续分析创作,谢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