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 | 胡耀邦:共产党是给人民干事的

文摘   2024-11-20 23:59   中国  

40年前的1984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视察调研,历时6天。他在有关领导的陪同下,乘坐一辆面包车,翻山越岭600多公里,足迹遍及全州8个县市中的7个县市。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调研上展现出来的务实作风和做法,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今天汇报是我问你们答”
1984年4月5日下午3时许,一架银色的安24飞机,降落在恩施机场。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以及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乔石、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在湖北省委书记关广富、副书记钱运录的陪同下,开始了为期6天的鄂西调研活动。
4月6日,胡耀邦听取鄂西州及恩施市的情况汇报。汇报会开始时,胡耀邦明确提出:“今天汇报是我问你们答,不必按汇报稿照本宣科了。”
在了解鄂西的基本情况后,胡耀邦指出,你们州是“老、少、边、山、穷”五个字都沾的地方,目前农业占很大比重,发展农业的基本方针很重要。州委书记田期玉汇报说:“建州后,州委提出以‘林业为主、多种经营、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农业发展方针。但也有人说这个方针否定了‘以粮为纲’,是离经叛道。”
胡耀邦旗帜鲜明地说:“我赞成你们的方针。鄂西是‘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地方,只把眼光盯在‘分半田’上,盯在粮食生产上,是没有出路的。要着眼在山上发展,大力发展林业、畜牧业和各种农副土特产品。多年来的‘以粮为纲’的观念要改过来。”
谈到山上发展,田期玉汇报了州里打算把原来的自留山和分户管理的责任山都明确到户,实行“两山变一山”,但改革遇到阻力。
对此,胡耀邦提高嗓门说:“中国这么大,各地的情况都不相同,要允许先行先试。农村改革初期,云南、贵州的同志,因为有人反对他们搞的责任制,他们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硬是憋足了一股子劲把它搞成了。不管干任何事,开始总会有人反对,干成了,有了效果,他就会拥护你,称赞你。”
胡耀邦接着又说:“不要动不动把方法问题提高到路线上去。我们过去就是吃了这个亏。我们现在吸取经验教训,‘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准许试验。我们中国这么大地方,各种情况参差不齐,有的搞这个办法,有的搞那个办法。一个山还是两个山,是方法问题,不是路线问题。”
胡耀邦十分关心山区农民的生计问题,并提议,不能州委书记一个人讲,大家都可以讲。于是中央、省、 州三级的领导同志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场汇报会变成了座谈会、研讨会。
田期玉汇报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多了,出现了买难卖难的问题。他们对国营商业很有意见,说国营商业是一手拿鞭子,一手拿刀子,东西少了就拿鞭子赶,要农民多生产;东西多了不要了,就拿刀子砍。巴东县的柑橘卖不出去,烂掉30多万斤。
省委书记关广富插话,现在有个问题,什么叫国家观点,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实际上是大锅饭,最后害了农民。

◆1984年4月5日,胡耀邦一行乘飞机抵达湖北恩施机场。
胡耀邦说,农民的观点才是真正的国家观点,为人民谋利益才是真正的国家观点。你这里最大的商业网点是集贸市场。要把集贸市场变成既是商品交易的场所,又可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了解商品知识、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还可以参加和欣赏文娱演出,成为商品交流与文化科技交流最好的场所。
关广富说,把集贸市场搞起来,开始可能贵一点。
胡耀邦说,价格你管它干什么?我就只知道一个字:放。
“我们看图说话”
在汇报会上,胡耀邦对鄂西水能资源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要来一张鄂西州的河流水系图。地图较大,胡耀邦示意就铺在地上,说:“我们看图说话。”他掀掉了肩上的大衣,走到地图前,蹲下身子,边听介绍边在地图上看了起来。开始是蹲着看,最后干脆半卧在地图上仔细察看,询问全州有多少河流,开发得怎么样。
州水电局的同志介绍,全州大小河流有几百条,其中大的有5条,最长的是清江,由西向东流,河水流量较大,从恩施城算起,可以搞十级开发。胡耀邦的手指在地图上徐徐移动,从西部的齐岳山的清江源头开始,沿着地图上的蓝色曲线一直往东,说:“清江流经恩施、宣恩、建始、巴东,贯穿全境,到达长阳后,由宜都注入长江。哦,是条大河!”然后又指着南部的一条河问,这是什么河?州水电局同志说,这是酉水,发源于宣恩县的东北部,向西南流。在这条河上建有一座电站,还可以再开发。
这时一服务员拿来了床单,想垫在地上。胡耀邦摆摆手说:“不必了。”仍然趴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聚精会神地察看地图,前后半个多小时。在场的湖北日报摄影记者张其军几乎是躺在地上,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这一精彩的历史瞬间。这幅题为《祖国在您心中》的照片,荣获1984年度全国好新闻一等奖和新闻摄影作品金奖。
在了解全州的水系、水能资源情况后,胡耀邦询问了全州水电开发情况。他在省、州负责同志面前来回走动,挥动着左手说,你们州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开发不到10%,太少了,要加大开发力度。首先是思想上要重视,它是能源,有了电什么事都好办。要到这些地方去走一走、看—看,多做点调查。经验是从实际中来的,一千次感性认识,才能产生一次理性认识。
他重点谈了清江的开发与治理,欧洲的莱茵河是怎么治的呀,多瑙河是怎样治的呀,一个流域一个流域地治,从上游治起。要把清江治理得像莱茵河一样好。只要搞梯级开发,上游是可以行船的。先要搞梯级开发,再搞两岸的整治。”

◆胡耀邦半卧在水泥地上仔细察看鄂西河流水系地图。
听完汇报,胡耀邦意犹未尽,说:“你们鄂西州‘鄂西’二字一共是17画,我送你们17个字。”他屈指边数边念,“把鄂西建设成为一个最先进的民族自治州。哦,有18个字。”随后去掉“民族”二字,又只有16个字。胡锦涛插话说:在“把”字前面加个“要”字,以示希望。胡耀邦高兴地说:“这个‘要’字加得好。”又掰着手指说了一遍,“要把鄂西建设成为一个最先进的自治州”。他继续说:“我相信,两年不行五年,五年不行十年,即使我见马克思后,你们还要努力奋斗。”
“基层有困难要尽力帮助解决”
4月7日,胡耀邦一行在省州领导的陪同下,乘坐面包车南行,经过一个多小时,车到宣恩县城。在县委作短暂停留,然后带上县委书记蒋炳堂上路。车上胡耀邦继续同蒋炳堂交谈,问了宣恩的一些情况。车到东门关,蒋向胡耀邦汇报,东门关是宣恩县最险的一段路,山高、坡陡、路窄、弯多,冬天遇到大雪封山这里就要封路,是我县的一大交通瓶颈。胡耀邦指点,如果从山腰打个隧道,问题不是就解决了吗?蒋炳堂表示目前县里还没有这个财力。胡耀邦说,今年中央准备给山区公路增加点补助,你们打,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总会打通的。在胡耀邦的鼓励下,宣恩县后来终于把这个隧道打通了,从此再也不因大雪封山而封路了。
路过宣恩县李家河公社塘坊大队时,山坡上茂盛的柑橘林吸引了胡耀邦的视线。此时已是上午11时许,但他仍坚持下车看一看。胡耀邦笑容满面地与驻队干部段春林握手,像拉家常一样,询问柑橘的生产、销售及农民的收入情况。
胡耀邦一行到达来凤,吃罢午饭,实地考察来凤卷烟厂、接龙桥。下午3时20分,胡耀邦在县委招待所会议室,听取来凤、宣恩、鹤峰县委书记高瑞科、蒋炳堂、李忠诚等的汇报,汇报还是问答式。
来凤县委书记高瑞科汇报时说,来凤是湖北省最早成立的自治县,县民族卷烟厂于1975年建厂,产品在行业质量好,经济效益好,是县里财政的主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但在1983年10月被停掉了。胡耀邦问是什么原因?高答,我们县烟厂是计划外的。而利川县烟厂是计划内的,就保住了。
田期玉说,这也是我们州里面临的大难题。全州大力抓“两烟”(烤烟和白肋烟)发展,同时抓烟草工业,八个县(市)都办起了卷烟厂。“烟经济”创造的财政收入占到地方全部财政收入的70%以上。由于烟草工业结构调整,全州八个烟厂关停了六个,只保留了利川烟厂和建始的雪茄烟厂。既断了农民增收的来源,又断了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
胡耀邦对关广富说:“基层有困难要尽可能帮助解决。”关广富提出一个方案,是否可以考虑给他们州里保留两个烟厂,利川县的烟厂是计划内的,保下来没有问题,建始县是雪茄烟厂,保下来也没有问题,再保留一个来凤烟厂,把其他几个关停的烟厂带一带。
胡耀邦点点头说:“我同意关广富同志这个意见。你们写个报告,就找田纪云同志,这事归他管。由你们关书记给中央发个报,挂上我和乔石同志。”
同年6月15日,国家烟草专卖局正式下文批准,来凤卷烟厂正式成为国家计划内烟厂。为了纪念4月7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来凤烟厂推出“4·7”牌甲级香烟,后来这种香烟畅销全国,成为湖北省的名牌香烟。
“腾出时间多看看基层干部和群众”
按照行程安排,4月8日到咸丰县用中餐后,下午前往利川。胡耀邦了解到来凤距离咸丰不远,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要求修改行程:“只到咸丰县委看看,听听简单汇报,不在县城吃中饭,走到哪个公社就在哪个公社吃饭,腾出时间多看看基层干部和群众。”
4月8日上午10点,胡耀邦一行抵达咸丰县城。在县委大院,胡耀邦会见了干部和群众,听取了咸丰县委书记杨俊发的简短汇报,还饶有兴致地喝一碗具有土家风味的油茶汤。

◆胡耀邦与各族群众亲切交谈(中为胡锦涛)。
中午时分,车到黄金洞公社。乡场上聚满了闻讯赶来的土家族、苗族群众。还没到公社所在地,胡耀邦示意下车,满面笑容走到群众中间,不停地向大家招手致意,同群众交谈。步行到了公社一间木板办公房,见到公社书记李国胜,胡耀邦说:“来,坐在我这边来,我们好好谈谈。”他询问公社的农业生产、林业的发展、有什么特产、群众生活怎样,李国胜一一作了汇报。接着到简陋的公社食堂吃午饭,胡耀邦拉着李国胜坐在自己的身边,一边吃一边交谈。午餐都是富有土家风味的烤腊肉等农家菜,胡耀邦连连称赞:“味道不错!”
饭后,随行人员小马找到公社伙食团总务罗幸然,交纳中央领导的生活费。罗幸然说,我们土家人是好客的,就是陌生人到家里,也要热情款待,分文不收,何况是中央领导来调研,吃一顿普通的农家饭,还要交生活费,这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说服不了罗幸然,小马便领着他上楼到中央领导休息间,当面向胡锦涛报告。胡锦涛和蔼地对罗幸然说,中央领导同志到地方考察,一定要按当地生活标准交纳生活费,这是纪律。罗幸然只好收下中央领导一行的生活费,并开具了收费单据。
胡耀邦一行继续驱车前行。车到利川县红椿沟,胡耀邦见到漫山的速生杉木林长得十分茂盛,便要求下车看看。他敏捷地跃过公路旁的水沟,顺着崎岖的山路往上爬,看到一望无际的柳杉林,他十分高兴,强调林业就是要大力发展见效快的经济林木。继续爬了一段,遇到几位林农,与他们攀谈起来,问了一些速生杉生长和林农收入情况,还问他们是不是承包管理,一天劳动几小时。
“在艰苦地方干得好才是真正的好汉”
到达利川县城后,在县委招待所二楼会议室,胡耀邦听取利川县委书记李保亮的情况汇报,还对照地图,询问了清江水力资源和齐岳山的煤矿,他说,要唤醒沉睡在地下的宝藏,光靠你县委书记一人喊不行,要靠“愚公”,这愚公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胡耀邦饶有兴致地观看县工艺美术厂生产的少数民族饰品,称赞产品适合千家万户搞。当了解到该厂请外地技术工帮助提高产品质量时,强调要舍得花钱引进技术人才,还引用唐代陆贽“吝少失多,廉贾不处;溺近迷远,中人所非”的话,来说明这个道理。
听完汇报后,胡耀邦提出在离开利川前要与鄂西的知识分子见见面。4月8日晚,州直30多名知识分子代表连夜乘车赶到利川。9日早晨7点 30分,胡耀邦在利川县委机关食堂与州直及利川县的80多名知识分子见面。他亲切询问他们籍贯和来鄂西工作的时间,感慨地说:“好哇,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你们这里有个来凤县,就是由飞来的凤凰而得名的。那是传说。你们才真正是飞到山沟里来的凤凰!”接着,他高声问:“在座的有月工资200元的没有?有的举手。”没人举手。胡耀邦微微皱眉:“知识分子的待遇太低了!”又问:“150元的有没有?”只有州公路桥梁专家吕楷一人举手。胡耀邦说:“只有一个。”他深情地说:“我们总要想办法的。现在低一点,(19)85年还可能低一点,(19)86年以后总会有希望的。要一步一步地高,水涨船高嘛!”
胡耀邦在与知识分子代表合影后,站起身向大家挥手说:“我很高兴见到大家。你们都是好汉,好汉在好地方工作不算好汉,好汉在艰苦地方干得好才是真正的好汉!”
4月9日行程的终点是巴东县野三关,全程360多公里,中途还要视察恩施市大山顶牧场。胡耀邦一行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来到海拔2000余米的大山顶牧场。山顶上寒风呼啸,气温低了很多,胡耀邦冻得身体轻微发抖,但他不顾寒冷,走进牧场围栏,询问不同奶牛的习性、饲养方法及产奶量。
看完牧场,胡耀邦一行匆匆赶路,经过建始县境,于下午5点多钟到达海拔1100多米的野三关。路途辛苦,省、州的同志都建议胡耀邦休息,但他说:“明天就要离开鄂西了,还是抓紧和巴东县的同志谈一谈。”巴东县委书记邬光才的汇报仍按提问式进行。胡耀邦重点询问了巴东小水电和煤矿储量及开发情况,嘱咐他们发展工业要打破旧框框,小煤窑开放让群众去开发,让群众致富。山区开发要抓好林业、畜牧业,实行多种经营。
晚上,胡耀邦就住在这个离巴东县城近100公里的深山小镇上。一间简陋木板房里,一张木桌,一台黑白电视机,一张棕绷床,还有一部临时架设的长途电话。他有每天步行的习惯,因楼板裂缝,踩得楼板吱吱作响。秘书提醒:“楼下有人住。”他便停止散步,在那间透着寒气的木板房里睡了一夜。
4月10日8时许,胡耀邦一行乘车离开野三关。
40多年过去,胡耀邦提出的宏伟目标,一直引导、激励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干部群众奋力前行。

今天,是胡耀邦诞辰109周年。

 为缅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特别转载胡耀邦之女满妹为连环画作《我的父亲胡耀邦》撰写的序言和部分图文,讲述胡耀邦安葬于共青城的经过。

2015年11月21日《我的父亲胡耀邦》新书首发式暨签名售书会现场


《我的父亲胡耀邦》序言


 父亲在沉默了两年之后,永远地沉默了。他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也像平时那样地快捷和出人意料,以至于在他生病期间,我没有机会为他做上一件事,没有来得及和他说上一句话,甚至没能最后见上他一面,成为家中唯一没有尽孝的子女。无可挽回的终生遗憾,不断地啮噬着我的心;情不自禁的思绪,像不能平静的海浪不断涌起;无奈的内疚一遍又一遍地责问着自己:我还能为他做点什么?父亲远行后,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即使作为血脉相承的女儿,我对他的了解也实在是太少,太少。回过头去细细翻检父亲的一生,希望能够搜集到与他有关的一切,哪怕是报章文件中的只言片语。许久许久,他的真正完整的形象,才渐渐在我脑海里清晰地勾画出来。我把对父亲的了解和深深印刻在自己心底的往事,和着泪水写成文字。今天,在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上海城市动漫出版传媒有限公司的协助下,这些文字经过改编,沉淀成连环画的一部分,父亲的神采、经历、精神从一张张白描图画中栩栩呈现。以此,为父亲诞辰100周年献上一份女儿的祭奠和思念。记得早在1982年,父亲在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上就说过:“我们在这段时间的功过是非,已经载入了党和国家的历史记录,印在了广大党员和人民的心坎之中。公道自在人心。我们坚信历史是客观的、公正的……”历历往事,皆成史话;一生功过,任人评说。


——满妹


题头绘图:奚文渊

 图文选摘胡耀邦为何安葬共青城选自连环画《我的父亲胡耀邦》之《青山埋忠骨》。

家祭之后,母亲和我们商量父亲最后的归宿,说:“你们的父亲曾说过死后不想去八宝山,我考虑还是去江西共青城比较好。那是他少年参加革命,以及支持共青人垦荒的地方,他和共青人感情很深。”

母亲向中共中央办公厅说明了她的意见,并转告了父亲生前说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都进八宝山”的意向。第二天,各大报纸都披露了这一消息。

父亲和共青人结缘于1955年。他去上海检查工作时,听说有九十八名热血青年,告别大上海,志愿到江西省德安县荒芜人烟的鄱阳湖畔垦荒,当即决定要去看望他们。

当时交通十分不便,父亲一行经浙江辗转来到德安时,正是青年垦荒队员们创造新生活的第三十九天。一到垦荒队,父亲就登上荒坡,一一查看队员们住的茅草棚。

当天,父亲和他们就着咸萝卜干、黑泥豆,一起喝了顿稀粥。他边吃边和队员们聊天,问他们有什么要求,垦荒队长说:“我们这儿还没有名字呢。”父亲沉吟了一下说:“就叫共青社怎么样?”

队员们都说好,纷纷要求父亲为他们题名。一个女队员从厨房拿来一根筷子,在筷子头上劈了个口子夹上药棉。父亲接过这支“笔”,写下了“共青社”几个大字。

共青社的队员们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在荒芜的水洼山丘插柳种树,在泥塘湖畔捕鱼养鸭,把荒丘野滩发展成了一座综合型生产基地。1978年秋,父亲第二次应共青人请求,为他们题写了场名“共青垦殖场”。

1984年12月12日,已是总书记的父亲,第二次前往阔别二十九年的江西德安,看望共青人。在老队员、垦殖场党委书记于维忠和共青人要求下,父亲第三次挥毫,写下了“共青城”三个大字。

1989年4月15日,共青城正为成立鸭鸭集团公司而庆贺,全城彩旗如云,到处欢声笑语。晚上,电视里突然传来父亲去世的噩耗,共青人一天的喜悦顿时冻结了。于维忠连夜登上火车,进京吊唁。

在北京,当于维忠听到父亲的骨灰将安葬在共青城的消息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夜到我家来证实,随后立即向江西省委汇报。

当天傍晚,消息传回共青城,共青人立即向中央发来电报:“我们将挑选共青城最美的青山绿林让耀邦同志安息。”并派代表带着共青城的地形沙盘飞往北京,建议将父亲安葬在共青城中央的七墩林。

不久,我和大哥在中央有关同志的陪同下,一起去共青城为父亲选择墓址。共青人首先带我们去七墩林。这是共青城中心公园的一座小山,满山林木葱郁,山下碧水环绕。

但是我和大哥都认为,公园本是人们放松身心的休憩之地,在这里建一座墓地太沉重,也有悖父亲的心愿。于是我和大哥提出,墓地还是离开中心区为好。

我们一行人往鄱阳湖边寻觅。那天细雨绵绵,越往湖边走,雨下得越大。可是当我们走到离湖边不远的一个小山包时,天空突然放晴了。共青人说,这是共青城的制高点,建议就选这里。

可是我觉得这里太荒凉了,连草都不长,只有山顶正中孤零零地斜长着一棵矮小的马尾松。我要求再看看别处。可是一离开这个小山包,雨下得瓢泼似的,我们只得往回走。

奇怪的是,我们的车刚开到那个被称为制高点的小山包时,雨点竟戛然而止,在场的人都惊诧不已。我们又回到那个小山包上察看,大哥轻声对我说:“妹妹,看来爸爸是愿意住在这儿了。”“我也有这个感觉。”我回答说。于是,墓址就这样定下来了。

据查,这个小山包有过两个名字,我们惊讶这两个名字似乎都和父亲有点联系。一个叫“胡家山”,另一个叫“富华山”。后来由母亲选定了“富华山”,因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是父亲毕生的追求和梦想。

虽然我们再三要求墓地一切从简,但是共青人还是请了专家,做了多个方案,送北京让我们选择。我们选择了其中最简单的一个,是江西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经中央批准,开始动工。

中央决定,1990年12月5日安葬父亲的骨灰。遗憾的是,我在国外学习,来不及赶回。那是一个寒冷的星期天,全家一早在温家宝等领导的陪同下,飞抵九江空军机场。母亲带着大家走出飞机,大哥捧着父亲的骨灰盒,二哥抱着父亲的遗像,三哥和我爱人抬着花圈,一家老小走在共青城的红土地上,来到热爱父亲的人群里。

在墓前,母亲将父亲的遗像交给了于维忠,含着眼泪说:“从现在起,耀邦就是共青的人了,他的忠魂保佑你们事业兴旺发达。”于维忠激动地表示:“我们一定记住耀邦同志的教导,把共青的事业办好!”

当我去为父亲扫墓时,看到墓碑是一块芝麻白的花岗岩,简洁的三角造型就像是旗帜的一角。碑上依次排列着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徽和中国共产党党徽,喻示着父亲一生走过的历程。墓地两旁沿阶直至山脚,总共七十三个台阶,喻示着父亲七十三年的人生道路。

墓地依山面湖,墓碑背靠小山,山上苍松翠柏,湖水清澈如镜。每年都有数十万人,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来到这里凭吊我的父亲。父亲归宿江西,又回到了他60年前参加革命的起点。我在心里默默祝告:爸爸安息吧,无论您离开我们多久,我们对您的思念,将永远无尽……

来源:方志四川


诗词歌赋Marx
感谢关注! 我是北中医胡兵老师,我在三个个人公众号(读读马原著、读读马原著2、诗词歌赋Marx)里组织了全国接力朗读马原著活动、推送思政课教学参考资料活动,自2016年9月16日至今,已推送10000余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