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胡耀邦诞辰109周年。
题头绘图:奚文渊
图文选摘胡耀邦为何安葬共青城选自连环画《我的父亲胡耀邦》之《青山埋忠骨》。
家祭之后,母亲和我们商量父亲最后的归宿,说:“你们的父亲曾说过死后不想去八宝山,我考虑还是去江西共青城比较好。那是他少年参加革命,以及支持共青人垦荒的地方,他和共青人感情很深。”
母亲向中共中央办公厅说明了她的意见,并转告了父亲生前说过“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都进八宝山”的意向。第二天,各大报纸都披露了这一消息。
父亲和共青人结缘于1955年。他去上海检查工作时,听说有九十八名热血青年,告别大上海,志愿到江西省德安县荒芜人烟的鄱阳湖畔垦荒,当即决定要去看望他们。
当时交通十分不便,父亲一行经浙江辗转来到德安时,正是青年垦荒队员们创造新生活的第三十九天。一到垦荒队,父亲就登上荒坡,一一查看队员们住的茅草棚。
当天,父亲和他们就着咸萝卜干、黑泥豆,一起喝了顿稀粥。他边吃边和队员们聊天,问他们有什么要求,垦荒队长说:“我们这儿还没有名字呢。”父亲沉吟了一下说:“就叫共青社怎么样?”
队员们都说好,纷纷要求父亲为他们题名。一个女队员从厨房拿来一根筷子,在筷子头上劈了个口子夹上药棉。父亲接过这支“笔”,写下了“共青社”几个大字。
共青社的队员们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在荒芜的水洼山丘插柳种树,在泥塘湖畔捕鱼养鸭,把荒丘野滩发展成了一座综合型生产基地。1978年秋,父亲第二次应共青人请求,为他们题写了场名“共青垦殖场”。
1984年12月12日,已是总书记的父亲,第二次前往阔别二十九年的江西德安,看望共青人。在老队员、垦殖场党委书记于维忠和共青人要求下,父亲第三次挥毫,写下了“共青城”三个大字。
1989年4月15日,共青城正为成立鸭鸭集团公司而庆贺,全城彩旗如云,到处欢声笑语。晚上,电视里突然传来父亲去世的噩耗,共青人一天的喜悦顿时冻结了。于维忠连夜登上火车,进京吊唁。
在北京,当于维忠听到父亲的骨灰将安葬在共青城的消息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夜到我家来证实,随后立即向江西省委汇报。
当天傍晚,消息传回共青城,共青人立即向中央发来电报:“我们将挑选共青城最美的青山绿林让耀邦同志安息。”并派代表带着共青城的地形沙盘飞往北京,建议将父亲安葬在共青城中央的七墩林。
不久,我和大哥在中央有关同志的陪同下,一起去共青城为父亲选择墓址。共青人首先带我们去七墩林。这是共青城中心公园的一座小山,满山林木葱郁,山下碧水环绕。
但是我和大哥都认为,公园本是人们放松身心的休憩之地,在这里建一座墓地太沉重,也有悖父亲的心愿。于是我和大哥提出,墓地还是离开中心区为好。
我们一行人往鄱阳湖边寻觅。那天细雨绵绵,越往湖边走,雨下得越大。可是当我们走到离湖边不远的一个小山包时,天空突然放晴了。共青人说,这是共青城的制高点,建议就选这里。
可是我觉得这里太荒凉了,连草都不长,只有山顶正中孤零零地斜长着一棵矮小的马尾松。我要求再看看别处。可是一离开这个小山包,雨下得瓢泼似的,我们只得往回走。
奇怪的是,我们的车刚开到那个被称为制高点的小山包时,雨点竟戛然而止,在场的人都惊诧不已。我们又回到那个小山包上察看,大哥轻声对我说:“妹妹,看来爸爸是愿意住在这儿了。”“我也有这个感觉。”我回答说。于是,墓址就这样定下来了。
据查,这个小山包有过两个名字,我们惊讶这两个名字似乎都和父亲有点联系。一个叫“胡家山”,另一个叫“富华山”。后来由母亲选定了“富华山”,因为中华民族的富强,是父亲毕生的追求和梦想。
虽然我们再三要求墓地一切从简,但是共青人还是请了专家,做了多个方案,送北京让我们选择。我们选择了其中最简单的一个,是江西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经中央批准,开始动工。
中央决定,1990年12月5日安葬父亲的骨灰。遗憾的是,我在国外学习,来不及赶回。那是一个寒冷的星期天,全家一早在温家宝等领导的陪同下,飞抵九江空军机场。母亲带着大家走出飞机,大哥捧着父亲的骨灰盒,二哥抱着父亲的遗像,三哥和我爱人抬着花圈,一家老小走在共青城的红土地上,来到热爱父亲的人群里。
在墓前,母亲将父亲的遗像交给了于维忠,含着眼泪说:“从现在起,耀邦就是共青的人了,他的忠魂保佑你们事业兴旺发达。”于维忠激动地表示:“我们一定记住耀邦同志的教导,把共青的事业办好!”
墓地依山面湖,墓碑背靠小山,山上苍松翠柏,湖水清澈如镜。每年都有数十万人,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来到这里凭吊我的父亲。父亲归宿江西,又回到了他60年前参加革命的起点。我在心里默默祝告:爸爸安息吧,无论您离开我们多久,我们对您的思念,将永远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