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漫漫,千年南湖菱角香!

政务   2024-10-14 11:01   浙江  














金秋南湖水波潋滟

翠绿菱叶铺满湖面

晨风轻拂,菱叶晃动,泛起涟漪

采菱人俯在菱桶中

哼小调穿梭菱叶间

准备把新采的菱角送去客栈

……

南湖菱,嘉兴人的美食瑰宝,家乡眷恋之味,引客纷至探寻,别处难觅此鲜。

嘉兴人种南湖菱,育菱文化,传味蕾间。


菱耕千载香袅袅

“我们俩划着船儿,采红菱呀采红菱。”在碧波荡漾的湖中,传来阵阵菱歌。

九、十月份,南湖菱正值采摘旺季,也是采菱人一年中最辛苦的时候。


“南湖菱采摘后一般会立即进入市场,时间越短越鲜嫩,一旦搁置,菱角就会由翠绿变得略黑,口感和品相都会大打折扣。”在月河客栈的后厨,餐饮总监胡雁康向小布介绍道。

勤劳的采菱人往往夜晚就开始工作。

临近中午,菱桶里堆满菱角,新鲜采摘的南湖菱很快便出现在厨房灶头。

从生产发展史看,历史上诸多时期南湖菱种植兴旺,“水国烟乡足芰荷”“十亩菱花晚镜清”描写的便是唐代采菱的盛况。

清代诗人朱彝尊更以“四更枕上歌声起,泊遍冬瓜堰外船”突出南湖菱贸易的繁荣景象。








作为国内唯一“无角菱”品种,因其稀缺曾为农户带来可观收入,却也在不同时期面临产业突破的挑战,比如种植面积下降、品种混杂、传统种植户退出、品种退化等。

许家村村民张先生表示,南湖菱的种植曾一度面临困境,但随着人们对特色农产品和地域文化关注的不断提高,南湖菱有望在经济生产中继续绽放光彩。

“为保护南湖菱产业,一方面我们加大对种植水域的监测和治理,确保水质达标。另一方面,组织技术人员提供指导,全方位提升南湖菱品质。”农业部门工作人员这样说。

近年来,嘉兴市大力深挖南湖菱的经济与文化价值,通过修建文化园、举办文化节等举措,推进文化研学、文创研发、特色餐饮、休闲旅游等项目。


一湖菱角,千年传承

“江市鱼同海市鲜,南湖菱胜北湖偏。”清诗人朱彝尊在《鸳鸯湖棹歌》中,将南湖菱与北湖菱对比,表现出南湖菱的独特。

民间也经常流传着一句话:“南湖菱无角,菱生他处则生角。”

南湖菱相比于别处菱,究竟有何特殊之处?

作为嘉兴特产,南湖菱有着七千年历史

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曾怀念:“南湖中又有绿色的没角菱,菱肉鲜甜嫩滑,清香爽脆,为天下之冠。”可见,嘉兴人对南湖菱总有特殊情感。

传说乾隆皇帝南巡途经嘉兴,被南湖遍植湖面的菱角吸引。乾隆兴起随手采摘菱角,却被尖尖菱角划破手指,随后一道口谕,从此南湖菱再无长角。

名帝王成就美佳肴的故事,当然只是一种美好附会。

据科学考古表明,1959年嘉兴马家浜文化遗址出土的完整碳化菱呈无角特征,是南湖菱的“祖先”。

至于南湖菱“无角”的缘由,学者普遍认为是由嘉兴早期菱农选种培育而成。在雍正年间,许姓渔户在此“芦中系艇,柳下晒罾”,也就是前文提到的许家村。

百年沉淀,南湖菱与嘉兴气韵人情紧密相连。

“作为唯一以‘南湖’命名的农产品,南湖菱成为了嘉兴名片,用南湖菱制作的挂饰寓意孩子‘聪明伶俐’”胡雁康笑着说。“菱状”被当地人视作“有福”象征

南湖区市民李女士说,过去,嘉兴人自嘲性格如南湖菱无棱角,如今,“无棱”说法不再常见。

南湖菱以农民画《南湖菱歌》推出国门,通过南湖菱文化节传承千年文化基因。


菱香舌尖,珠灿南湖

胡雁康向小布展示:“为保证南湖菱新鲜,会把当天采摘好的菱角放在水里,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分流失,保持菱角的鲜嫩口感。”可由此分辨新鲜程度,新鲜的菱角会漂在水面。

一把香葱,大火爆炒,菱肉青白分明,色味俱佳。

“南湖菱,美在鲜,美在风味地道。”胡雁康继续介绍着,“门外南湖菱最美,胜它风味鸭馄饨”,生食甜,熟食香糯,有多种搭配。

“菱角炒虾仁,菱角的清甜与虾仁的鲜美相得益彰;南湖菱烧豆腐,菱角的软糯和豆腐的嫩滑相互融合,口感丰富……”

菱肉粽是嘉兴特有搭配。嘉兴人会在粽子中加时令食材,初秋加菱角,可让粽子层次更清晰,烘托稻米和猪肉鲜香。

这枚元宝形的南湖明珠,是开启味蕾之旅的钥匙,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一道道美味,见证了嘉兴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从餐桌上的食物,到南湖文化表征,再到乡村振兴名片……

南湖菱的千年蝶变,浓缩着不同历史阶段南湖儿女的追求与向往。






阅读推荐



1.“南湖十八碗”,你最中意哪一碗?

2.禾味爆鱼 菱香豆腐 新二锦馅 | 老底子的南湖年味

美编 | 市新闻传媒中心 记者 龚思雨 摄像 李耀

美编 | 覃小芸

责编 | 张琪

审核 | 鲁赟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点“在看”,会慢慢收不到我们的推送哦。如果您关注我们的权威信息,请将“南湖发布”加为星标,每次阅读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哦。

南湖发布
宣传南湖区,传播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