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免疫治疗再添利器!给药物穿上“护甲”,突破蛋白复合物递送壁垒

学术   2024-11-09 08:15   上海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蛋白质复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活性分子,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它们在一系列生理过程中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因此成为极具治疗潜力的候选药物类型。

白细胞介素-15(IL-15)为例,它可以促进自然杀伤(NK)细胞和免疫T细胞的活性与增殖,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将IL-15与其受体α(IL-15Rα)结合形成复合物,可以促进IL-15向免疫细胞的反式呈递,更高效、持久地激活抗肿瘤免疫。

不过,要构建稳定的蛋白质复合物并不容易。东京大学生物工程系Horacio Cabral教授与Pengwen Chen博士介绍道:“蛋白质复合物的高级结构主要由非共价的相互作用维持,在复杂的生理环境下可能并不稳定。因此,我们希望开发一种可靠且普适的平台化技术,实现蛋白质复合物稳定且可控的体内递送,以提高蛋白质复合物的成药潜力。

在一项近期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的研究中,Horacio Cabral教授领导的团队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研究团队设计出一款“聚合物斗篷”,可以保护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稳定性和生理活性,实现体内递送以及肿瘤特异性药物释放,在小鼠模型中展现出高效、安全的抗肿瘤作用。Cabral教授与川崎市产业振兴机构的Kazunori Kataoka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Pengwen Chen博士为第一作者。


目前,为了实现稳定的蛋白质复合物递送,主流策略是基于蛋白质工程技术构建融合蛋白。研究团队表示,为了实现特定的性质和功能,传统的蛋白质工程需要复杂的结构设计和生产工艺以实现结构优化;此外,对于不同的蛋白,需要开发特定的工程策略以满足具体的需求,这些因素导致应用成本较高。

为了实现更加经济、普适的蛋白质复合物递送,研究团队决定绕开现有的蛋白质工程策略,在不改变蛋白质结构的情况下提升复合物稳定性,简化设计与生产。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展示了创新性方案——给蛋白质复合物披上一件保护性的聚合物斗篷。

研究团队打造的斗篷,实际上是功能化的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嵌段共聚物指的是将至少两种性质不同的聚合物链段连接,由此形成的特殊聚合物。这样的设计可以结合不同聚合物的性质与功能。

基于这一思路,研究团队利用嵌段共聚物同时锚定蛋白质复合物的不同亚基,相当于通过聚合物涂层将蛋白质复合物牢牢地包裹起来,保护了蛋白质复合物的稳定性与生理活性。

研究设计示意图(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就以文章开头介绍的IL-15/IL-15Rα复合物(IL-15cx)为例,展示了一款聚合物斗篷——IL-15纳米超激动剂(Nano-SA)的设计方案。

在这个案例中,作者使用了聚乙二醇,以及与部分被羧基二甲基马来酸酐(CDM)修饰的聚赖氨酸,连接成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嵌段共聚物。其中,在经过修饰的聚赖氨酸中,CDM通过与IL-15和IL-15Rα形成酰胺键,负责锚定IL-15cx;而聚乙二醇则在与IL-15cx结合之后,起到了对复合物的保护作用。

通过这样的设计,聚合物涂层稳定了IL-15和IL-15Rα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有效地固定了IL-15cx复合物,并将其与周围环境隔开,为IL-15cx在体内的稳定递送奠定了基础。

当然,将蛋白质复合物稳定地递送至肿瘤所在区域是成功的第一步,但此时还有“临门一脚”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实现药物载荷的肿瘤靶向释放。

为此,研究团队在设计Nano-SA时巧妙地利用了正常环境与肿瘤微环境的pH值差异。Nano-SA可以感知酸性的肿瘤微环境,在pH值小于6.5时,CDM与复合物之间的酰胺键断裂,这时IL-15cx脱去了斗篷,从而实现了肿瘤特异性的释放。

Nano-SA设计示意图。在酸性环境中,Nano-SA与IL-15cx的连接断裂,从而实现药物释放。(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接下来,研究团队在小鼠模型中检验了Nano-SA的功能。静脉注射后,Nano-SA在血液中稳定循环,将IL-15cx完整地递送至肿瘤部位;而在进入肿瘤部位后,Nano-SA选择性地释放了IL-15cx。由此,Nano-SA显著放大了抗肿瘤免疫信号,同时减少了全身脱靶效应。在小鼠结肠癌模型中,Nano-SA实现了强大的免疫治疗效果,在消除肿瘤的同时,没有引起免疫相关副作用。由此,实验说明了聚合物涂层在稳定蛋白质复合物,从而开发创新疗法方面的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IL-15复合体的激动剂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展示出了良好的前景。就在今年4月,FDA批准了IL-15超级激动剂Anktiva与卡介苗联合使用,用于治疗对卡介苗无应答且伴有原位癌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成年患者。因此研究团队期待,全新的Nano-SA系统将在后续探索中展现出良好的临床转化潜力。


“我们正在和产业界合作,希望将这一技术推进到临床转化阶段。在未来可能的临床试验中,考虑到Nano-SA在小鼠静脉注射模型中展示的安全性,我们可能会选取转移性肿瘤作为潜在的适应症,以此突出Nano-SA系统在全身性给药方面的优势,” Cabral教授与Pengwen Chen博士展望道,“同时,如我们研究中展示的那样,Nano-SA显示了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协同作用。因此,未来的临床试验中我们也可能会选择采用Nano-SA+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组合,以达到最优的治疗效果。”

研究团队指出,除了本研究中展示的IL-15复合体之外,聚合物斗篷系统还可以被应用到其他的蛋白质中,成为普适的平台化方法。此外,该系统还可以在生理条件下保护复合体不受活性分子(如蛋白酶)的降解,并改善其药代动力学性质。总而言之,这项全新的聚合物系统有望成为一种更经济、普适且可控的蛋白质复合物递送新技术。

封面图来源:123RF
参考资料:
[1] Pengwen Chen et al., Nanoenabled IL-15 Superagonist via Conditionally Stabilized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Eradicates Solid Tumors by Precise Immunomodul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4). DOI: https://doi.org/10.1021/jacs.4c08327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学术经纬”公众号主页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更多推荐






点个“在看”再走吧~

学术经纬
第一时间送上生命科学重磅学术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