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n揭秘神经肿瘤迷宫:迟喻丹/秦智勇/舒友生/田阳团队破解胶质瘤引发癫痫的隐秘链路

学术   2024-11-12 08:05   上海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为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占据了这类肿瘤的80%。其中,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高度恶性、通常具有侵袭性,中位生存期仅为12至14个月,成为医学界亟待攻克的重大挑战。

在GBM患者中,约10%至30%在早期会伴发癫痫症状,这些症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进一步加剧了治疗难度。GBM的高度异质性和与癫痫活动之间复杂而未知的关系,不仅使其病理机制的深入理解变得异常困难,也极大地阻碍了有效治疗方案的研发。因此,探究GBM与癫痫发生之间的内在联系,成为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并推动治疗创新的关键任务。

2024年11月11日,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华山医院及华东师范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在《神经元》(Neuron)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该研究不仅首次揭示了致痫性胶质瘤中肿瘤与神经元的复杂相互作用机制,还为癌症与神经科学的交叉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更在癌症基础转化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为了深入探讨胶质瘤与癫痫之间的关联,研究团队首先对806名GBM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临床分析,其中700例为无癫痫发作史的GBM患者,另外106例患者则以癫痫作为首发症状。通过对这些患者的脑部发病区域和病理特征进行深入梳理,研究团队发现,额叶区域不仅是GBM的高发地带,而且该区域的皮层受累程度较为显著。这些发现表明皮层中神经元和癌细胞之间存在潜在的相互串扰,这可能影响了GBM患者的癫痫发生。

为了验证这一临床发现,研究团队进一步建立了基于患者样本的异种移植模型,该模型成功模拟了临床患者的病理特征,并通过对小鼠皮层局部场电位的分析,发现神经元的同步性显著增强,并观察到癫痫发作间期样事件的频繁出现。这些实验结果有效支持了临床观察,进一步表明肿瘤内在特征的差异是引发癫痫发作的潜在机制。

致痫性胶质瘤的临床发现与研究思路(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研究团队随后采用了单细胞测序技术,对GBM患者肿瘤组织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比较无癫痫发作与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患者的肿瘤细胞群体,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在恶性转化过程中向祖细胞样亚型发生了转变,尤其是在肿瘤的边缘区域,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样细胞明显富集。对OPC样细胞异种移植模型小鼠的局部场电位(LFP)监测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进一步发现,这一变化与瘤周神经元网络活动的异常增强以及癫痫样活动的频繁出现密切相关。

OPC样肿瘤细胞周围神经元活动增强(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研究发现肿瘤与神经元之间的通讯受离子稳态失衡的显著影响,尤其是在致痫性GBM患者中,钾离子通道KCND2的异常高表达及其空间分布变化显著增强了肿瘤边缘神经元的兴奋性。这一发现揭示了钾离子通道在肿瘤-神经界面中的关键作用,并为癫痫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通过构建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模型和类器官模型,研究团队进一步验证了KCND2在肿瘤与神经元相互作用中的重要作用,揭示了肿瘤-神经串扰过程中通过钾离子通道调节神经元兴奋性的全新机制。

肿瘤边界与神经系统之间的关键链路(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研究团队指出,这项研究不仅为揭示胶质瘤与癫痫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机制理解,也为未来针对GBM及其癫痫症状的治疗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深入探讨钾离子通道在肿瘤-神经界面中的作用,研究团队为未来的药物研发和临床干预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潜在靶点。

复旦大学脑科学转化研究院的迟喻丹研究员、舒友生教授,华山医院的秦智勇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田阳教授共同担任了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脑科学转化研究院博士生张叶、段威,华山医院陈灵朝医生和陈峻叡医生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脑科学转化研究院邱志欣研究员、邵志成研究员、徐伟、范琪、华东师范大学刘原东、王诗迪为该论文做出了重要贡献。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

招聘信息:
迟喻丹课题组长期招聘博士后和研究生,致力于癌症基础转化研究,采用单细胞转录组学、空间转录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等多组学技术,结合临床前动物模型,探索靶向药物与免疫治疗的联合策略。课题组欢迎对肿瘤学、神经生物学、免疫学及相关领域有浓厚兴趣的优秀人才以博士后、研究生、工作人员等身份加入我们的团队。感兴趣的候选人请将个人简历及相关材料发送至chiy@fudan.edu.cn。期待与您共同携手,为提升癌症患者的精准治疗贡献力量,共同开创基础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新未来。

封面图来源:123RF
参考资料:
[1] Zhang et al., Potassium ion channel modulation at cancer-neural interface enhances neuronal excitability in epileptogenic glioblastoma multiforme. Neuron (2024). DOI: 10.1016/j.neuron.2024.10.016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学术经纬”公众号主页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更多推荐






点个“在看”再走吧~

学术经纬
第一时间送上生命科学重磅学术新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