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湘潭我的家·非遗春节湘潭味丨玩转“指尖芭蕾” 贺岁花样百出

时事   2025-02-03 13:09   湖南  






编者按:

春节,牢牢镌刻着一代代的习俗文化、家庭团圆与美好期盼。年味是春联、贴福、红灯笼、压岁红包等中国红、热闹味,是饺子、是汤圆……这些,是春节扎根在一代代中国人生活中的实践,是不可或缺的年味。在新年里,我们共度第一款非遗版蛇年春节。在湘潭,非遗里的年味有着怎样让人沉醉的味道呢?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推出“非遗春节湘潭味”系列报道,说说咱们湘潭年俗里的文化。





“我爱湘潭我的家·非遗春节湘潭味”系列报道⑥

玩转“指尖芭蕾” 贺岁花样百出



折纸起源于中国西汉时期,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在今天的非遗主人公——80岁的贺桂华心中,这门传统艺术才刚刚“发芽”。作为湖南省折纸工艺大师、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以纸为色、用折代笔”,在指尖上跳出绝美芭蕾。
与传统的折纸不同,贺桂华传承的彩纸折叠都是用糖纸、画报纸作为材料。旁人看起来彩票上除了数字就是汉字,但在贺桂华看来也是有“生命”的。不到5分钟,一张废彩票经过她一双巧手的撕、搓扭、折叠、粘压,一个头戴花帽,身穿红衣红裤的小人儿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加上小人儿手上举起的灯笼,上面写的“新年大吉”四个大字,就成了新年主题的“贺岁款”。

贺桂华用巧手折出新年主题作品。(全媒体记者 吴珊 摄)


贺桂华是我市彩纸折叠的“掌门人”,多年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她就进行彩纸折叠艺术创作,直至耄耋之年,已坚持近五十载。
与许多非遗传承人一样,贺桂华热爱这份技艺,潜心钻研,一直坚持。“彩纸折艺,折纸新第。变废为宝,环保经济。”依靠一把小剪子和一卷胶纸,废纸也能变成人们爱不释手的艺术品。一方折纸便是贺桂华的一方世界,不论是眼前所见,还是心中所想,一张平铺的纸,经由贺桂华的手,会变成古典忧郁的林黛玉,会变成活灵活现的花草和动物,或成为万紫千红的美丽鲜花,或成为时尚潮流的时装女郎。

贺桂华用巧手折出新年主题作品。(全媒体记者 吴珊 摄)


在贺桂华的工作室内,摆满不少的折纸作品,一幅《蝶恋花》就在全市展览上获奖,“天上”部分展现的是杨开慧烈士牺牲以后,在月宫中的场景;而“人间”部分采用彩票折出大家载歌载舞,过上幸福生活的场景。作品中还引用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整个作品寓意像杨开慧在内无数英烈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才让现在的人们有了幸福的生活。
在贺桂华的巧手之下,一张张的彩纸通过“撕、剪、折、叠、扭、搓、卷、盘”等工艺技法进行创作,创作上百幅手工艺作品,内容涵盖生肖、抗疫、古典名著等。
自己年纪大了,传承一直是贺桂华的心头大事。现在她每天不断创作,有时还带自己的作品参加各种活动,不遗余力进行宣传。贺桂华希望有更多人喜欢上折纸,将这一非遗技艺传承下去。

贺桂华说,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美,除了要有一颗追求美的心,还要将美表现出来。现在的她生活很充实,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从她的作品中分享到这种美。



来源: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吴珊 通讯员:赵恢镱

编辑:陈津津

审核:翁灵娜 叶汉民

湘潭在线
湘潭市委市政府新闻信息门户网站。在这里,读懂湘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