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湘潭我的家·非遗春节湘潭味丨湘潭虾舞——记忆里的热闹年

时事   2025-02-01 15:35   湖南  






编者按:

春节,牢牢镌刻着一代代的习俗文化、家庭团圆与美好期盼。年味是春联、贴福、红灯笼、压岁红包等中国红、热闹味,是饺子、是汤圆……这些,是春节扎根在一代代中国人生活中的实践,是不可或缺的年味。在新年里,我们共度第一款非遗版蛇年春节。在湘潭,非遗里的年味有着怎样让人沉醉的味道呢?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推出“非遗春节湘潭味”系列报道,说说咱们湘潭年俗里的文化。





“我爱湘潭我的家·非遗春节湘潭味”系列报道④

湘潭虾舞——记忆里的热闹年



“雪花盖顶”“枯树盘根”“珠联璧合”“玉带缠腰”……这些说的都是湘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潭虾舞的招牌招式。住在湘潭市雨湖区十八总附近的谭光明、张利珍两口子都是湘潭虾舞的代表性传承人。

湘潭虾舞是流传于水运行业的一种民间舞蹈,流传千年。通常由两个人合作表演,合力撑起一条长1.2米的虾灯,虾灯主体由竹篾和铁丝捆紧制成,缝制了数百片黄绿相间的“鳞片”。舞动时,“虾头”引着“虾尾”完成4个招式,时而跳跃、时而飞舞,配合默契,仿佛一只虾子在水中游动,活灵活现。

非遗虾舞。(全媒体记者 方阳 摄)

虾舞的发展和落寞,与渔业的兴衰息息相关。而湖南作为鱼米之乡,渔业资源的丰富更为虾舞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沃土。

1956年,湘潭庆祝木帆船合作社(湘潭市水运总公司的前身)成立举办庆祝活动,船工们表演了虾舞,这也是谭光明第一次见到这种表演。相较于谭光明,张利珍与虾舞的缘分更深,她的哥哥曾是水运公司跑船的船夫,她说:“舞虾是船夫们逢年过节的传统节目,不管船开到了哪里,船工们都会上岸表演舞虾,寓意吉祥。”

往年,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不出意外的话,谭光明、张利珍都会表演舞虾。他们回忆,当时有一套新春班子,包括了舞虾、舞狮、舞龙的队员和吹唢呐、敲锣鼓的乐队。每次出行就是好几辆大货车,闹哄哄地去大型商店、厂矿或政府部门演出。“每次演出就是两三个小时,大家排着队挤着看热闹。”

年前,我们拜访了谭光明、张利珍夫妇。他们已经“歇业”近一个月了。在一次非遗进校园的展演中,张利珍左手受了伤。两位老人都已经年逾古稀,虽然嘴上总说着舞不动了,但是在近年举办的旅发大会等重要节会上,始终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谈起相伴一辈子的虾舞,两位老人有说不完的话,他们的“老伙计”现在已被精细保护陈列。拆开防尘的塑料袋,张利珍轻抚虾灯上的“鳞片”,她说,“过去,这些鳞片是用纸糊的,既不防水又不能长久保存,后来我就用绸缎代替。”

湘潭虾舞作为船工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珍贵技艺,成为湘潭航运文化的历史缩影,见证了湘潭百年辉煌的航运史,承载着一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曾经,谭光明、张利珍是这份向往的呈现者,如今,他们期盼能有人延续这份记忆。


来源: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熊婷 通讯员:赵恢镱

编辑:刘立姣

审核:翁灵娜 刘立

湘潭在线
湘潭市委市政府新闻信息门户网站。在这里,读懂湘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