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牢牢镌刻着一代代的习俗文化、家庭团圆与美好期盼。年味是春联、贴福、红灯笼、压岁红包等中国红、热闹味,是饺子、是汤圆……这些,是春节扎根在一代代中国人生活中的实践,是不可或缺的年味。在新年里,我们共度第一款非遗版蛇年春节。在湘潭,非遗里的年味有着怎样让人沉醉的味道呢?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推出“非遗春节湘潭味”系列报道,说说咱们湘潭年俗里的文化。
“我爱湘潭我的家·非遗春节湘潭味”系列报道⑦
冯程程:云湖桥剪纸 剪刀与纸的浪漫
“每天都是工作12个小时的节奏。”近日,在冯程程的微信朋友圈频繁出现新近创作的作品。白天在各处授课,传播剪纸文化,晚上潜心创作,剪出各种新春主题作品。从冯程程的作品里,我们可以体会到,“剪纸是剪刀与纸的浪漫,是手艺与时代的交响。”
“小时候外婆剪,我也跟着剪。剪花草树木,剪各种小动物,看到什么剪什么,当时就觉得特别好玩。”冯程程回忆起童年时光。而就是这一有趣的儿时“游戏”,在冯程程心里埋下了艺术的种子,也为她日后的创作之路打下良好基础。
冯程程在湘潭县非遗中心工作,工作环境让她有更好的创作条件。利用闲睱时间,她用红纸随意剪出一些窗花、福字以及小动物等图样,“没想到大家纷纷夸赞,争相抢着要,让我备受鼓舞,也意识到不能把剪纸这个技艺丢掉。”冯程程回忆道。
“剪纸不是简单地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剪几下,它还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既需要我们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也需要融入独特的创意与见解。”冯程程告诉我们,剪纸曾经是家家户户都会的手艺,但要想将它作为一种文化长久地传承下去,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这些年,她不断向云湖桥镇的传统手艺人取经,学习更多的剪纸技艺,并将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当中,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云湖桥剪纸技艺成功申报为市级非遗项目,冯程程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现为高级剪纸指导师,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术分会会员。
在自家门窗上贴上大红福字。(全媒体记者 李新辉 摄)
最近,在雨湖区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的旋梯书苑内,“山花烂漫——云湖桥剪纸艺术展”吸引不少市民,这些造型别致、刀工精巧的剪纸作品均出自冯程程之手。一件名为“如意”的作品创意大胆,不仅包含2025年的生肖蛇形象,还将金鱼、牡丹、莲花等融合进来;“齐白石”“十大元帅”等人物作品惟妙惟肖;尺寸最大的作品“龙凤袍”高达4.5米、宽约1.6米,上面有龙、凤、牡丹等图案,金碧辉煌,令人惊叹……
来源: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
全媒体记者:吴珊 通讯员:赵恢镱
编辑:蔡丽娟
更多资讯请下载 ➤ 新湘潭客户端
投诉咨询就登录 ➤ 民情在线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