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心共育·教融健康”2024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活动在懿德楼二楼报告厅举行,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吴正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院副院长、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刘明波,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华东片区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刘俊升,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病风险诊疗特色学科负责人张天宏,医学院学指委秘书长郁松,副秘书长戴佳颖、郭莹莹,医学院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员代表及400余名学生出席了活动。活动由学指委心理咨询中心主任王芳主持。
吴正一在活动致辞中指出,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深刻体现出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时代性,体现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心理健康素养的必要性,体现了全社会共建心理健康体系、共治心理健康问题、共享心理健康成果的重要性。他强调,交大医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身心健康素质协同发展,不断构建完善“家校医社”四方协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心理健康工作格局,心理育人阵地不断夯实,心理宣教活动有序推进,心理文化创建内涵持续深化。围绕青年大学生如何主动关注、浇灌好自己的“心灵花园”这一问题,吴正一和与会同学分享了三点期待:一是希望同学们加强对心理健康的认知,敢于正视心理异常,提升对心理障碍的识别能力,主动寻求帮助,正确对待心理疾病诊治,积极主动促进自己身心健康;二是希望同学们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要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指导家长有效建立亲子沟通,学会自我关怀、建立友爱的人际关系,确保自己拥有乐观向上的心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当下的努力目标中去;三是希望同学们积极投身心理健康实践活动,要热爱生活,拥抱生活,有效学习,做健康快乐的追梦人。不仅要成为校园心理活动的“体验者”“参与者”,也要进一步将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担当心理科普与健康促进“宣传者”“倡导者”,切实践行交医“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办学使命,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公众的精神健康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吴正一、刘明波、刘俊升、张天宏等向本年度获得医学院心理健康活动季“优秀项目”、医学院“优秀心理委员”及优秀心理情景剧作品的个人与团队颁发了荣誉证书。
2023级护理班心理委员、“心+医”心理社副社长牛书琪同学代表心理委员发言。她在分享中谈及,心理咨询中心组织的专业培训,有效提升了心理委员们的心理素养与助人技巧,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自身作为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级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责任与使命。她感言,通过组织和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心理文化活动,走进社区、中小学的心理宣教活动,深刻体会到助力同学和社会群体心理健康、展现医学生良好素养的成就与骄傲。
荣获2024年度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优秀心理情景剧三等奖作品《破镜而出》创作者代表、2022级临床医学五年制五班心理委员、“心+医”心理社活动部部长彭俊豪在分享中说到,选取当下大学生普遍关注的“MBTI人格测试”进行心理情景剧编排,通过“镜像”形式、以主人公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形成镜像、巩固镜像、模仿镜像、破镜而出”展现出自我认知与自我设限之间的张力,希望帮助同伴们正确看待心理测评工具,认识多元化的自我,正视内心的发展变化,不断促成自我的成长。
聚焦当前大学生所关注的心理健康问题,刘明波、刘俊升、张天宏三位嘉宾在活动第二环节和同学们畅谈交流,访谈环节由2022级医学检验技术班心理委员、“心+医”心理社现任社长李路遥同学主持。刘明波教授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功能建设需多方合力,强调了大学生群体在学业压力下面临的心理挑战。刘俊升教授介绍了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咨询委员会成立的背景及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深入分析家庭氛围、成长环境等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张天宏研究员从专业视角解读心理评估价值与意义,希望大家不要误解评估的结果并自我受限。专家们还聚焦研究生的学业和科研压力,强调研究生要学会合理评估压力水平、积极参与社交活动、转变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态度,主动寻求心理服务资源。专家们也从自身的研究生导师身份出发,指导学生们理解不同类型的导师言行,以积极的态度提升有效沟通的技能,以主动的行为促进导学关系的发展。本次访谈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专业且深入的剖析,通过探讨学业压力与导学关系等关键问题,为医学生们应对现实挑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和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
全过程全方位引领学生心灵成长
医学院在院本部和各学院配备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他们根据医学生各学段心理需求与学业特点,积极践行全过程心理育人理念,全方位关注医学生心理健康。
为帮助新生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闵行综合办、研究生党总支先后开展心理适应能力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工作,增进学生之间的熟悉和信任、提升班级凝聚力。
针对医学生在临床阶段学业、考试任务繁重下的心理需求,市一临床医学院、六院临床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学院和培养单位举办音声疗愈音乐会、趣味运动会、户外拓展等活动,提升参与者的心理健康意识,展现医学青年青春、活力、健康的精神风貌。
为促进临床阶段医学生职业心理认知,以及面对医患、导学关系时的沟通技能,医学技术学院、仁济临床医学院等学院开展职业心理课程、心理主题班会、“巴林特小组”等活动,为同学们舒解心结、助其拓展自我关怀能力。
医学院还致力于“医教结合”“家校协同”等工作,联动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李春波)名师工作室、瑞金临床医学院,培养教育系统的心理骨干教师,并将心理宣教的范围扩展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群体,帮助家长增进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理解,强化与学校合作的意愿。
心理委员专业化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先锋
心理咨询中心正加速推进班级心理委员的专业化建设步伐,积极促进朋辈教育模式的蓬勃发展,并全面加强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级心理健康教育预防体系”的构建。其目标在于将心理委员培养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传播先锋”和网格危机预警的“敏锐哨兵”。为此,中心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针对心理委员的培训活动,涵盖心理委员的角色定位与工作指导、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危机识别、新闻写作实务和摄影技能、音乐团体体验,以及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心理辅导设计与实践等多个主题,旨在提升班级心理委员的心理素养与助人技巧,同时增强其对学生心理困境的评估与干预能力。
2024年上半年,“五育润心·助医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蓬勃开展。在为期两个多月的活动中,各班级心理委员们创意无限,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包括主题鲜明的讲座、趣味横生的运动会、引人入胜的心理剧本杀,以及温馨动人的音乐会等。共计举办超过50场次,辐射各校区、各学院、各专业学子逾2000人次。
“心+医”心理社团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守护者
为塑造一支专业的心理健康助人团队,“心+医”心理社团应运而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社团宗旨。在“521”医学生节期间,社团精心布置心理科普摊位,通过“房树人”游戏、心理知识竞赛、MBTI解读等形式,让参与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汲取心理知识,领略心理学的独特魅力;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社团与学联联合,共同倾力打造心理嘉年华,涵盖“心海导航,科普解锁心灵奥秘”“心灵驿站,互动共筑心灵港湾”“五育并举,心灵花园绚丽绽放”三大板块,现场气氛热烈,赢得广泛好评。
2024年上半年,“心+医”心理社创作编排的心理情景剧《破镜而出》在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展演及比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三等奖,充分展现了社团成员的才华与实力。
“心+医”生命教育宣讲团
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力量
为有效增强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力与影响力,推动大中小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发展,心理咨询中心还组建了一支“心+医”生命教育宣讲团。该宣讲团作为医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和心理健康促进的倡导者,致力于将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带入社区、中小学,为社区居民、白领群体及青少年进行心理科普,用爱心编织故事,以故事启迪生命,用生命的力量相互影响。
目前,“心+医”生命教育宣讲团的“School-Talk”科普进校园活动先后走进了附属黄浦实验中学、附属中学嘉定分校、中国中学等学校,围绕考试压力应对、情绪管理、职业指导等热门话题,通过讲座、科普摊位等形式,助力学生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与学习的挑战。此外,宣讲团还参与录制了2期面向未成年人的《解忧专栏》心理科普视频,为青少年提供心理支持。
同时,宣讲团也将关爱之手伸向了社区居民与教师群体,在外滩街道、五里桥街道及万航渡路小学等地,开展了减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相应人群提供了专业的心理支持与帮助。
围绕每年5月25日“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和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两个重要时间节点,依托专业教师为“点”、学生骨干为“线”、全体同学为“面”的辐射效应,统筹开展上、下半年的心理健康系列宣教活动,已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近年来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医学院将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办学使命,持续发力、多措并举,深入推进“健康第一、全面发展、预防为先、系统治理”工作格局,切实做好学生心理健康这篇大文章。
来源:学指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