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园建筑
佛教西来,在中国发展出了独特的丛林制度,参与了中国本土建筑与园林的共同演化,结合各个时代的形制与需求,应对中国地貌差别,风土习俗。逐渐发展出了一整套高度完整的空间叙事系统,这套系统不断地促进了佛法的表述与仪轨的发展,更是用中国的方式再造着一种修炼的世界,实现着对佛国的再想象。中国建筑的灵动与多样,促进了佛法与自然的互动与融合,在建构了本体的庄严之后,引导人看向了山水,看向了空山明月,深涧鸟鸣,碧岩花开……
▲项目概览 © 造园建筑
暮鼓晨钟,与天籁相应。佛教传东土两千年,寺庙最终与山林融合一体,佛法教义与自然精神融为一炉。古松摇般若,幽鸟鸣真如,山水,成为最重要的演法现场。而建筑,不仅是法相呈现,更成为一种指看。
▲分析图 © 造园建筑
▲明月庐悬挂袈裟,复原南宋无准师范九条袈裟 © 造园建筑
延续“屋下造园”的理念,从迷雾夜航到月华光明,以“接引——慈航——登岸——向月”四幕剧场的结构,将“悟禅之路”以山河诗画的方式呈现出来,以境遇周遭来“无情说法”,以当代的园林建筑类型与木作形式,探索一种宋韵空间系统的可能。
▲指月演法 © 造园建筑
▲天心月圆 © 造园建筑
第一幕:灯桥朗照
▲分析图 © 造园建筑
在佛教的世界里,桥、灯、船都是渡人的。第一步,登上桥,望天柱禅灯,朗照内心,指引方向,见夜色中“夜航画舫”来接引。这个禅灯脱胎于马远《踏歌图》中的天柱峰,是建筑与山峰的合体,以灯幢长明的形式再现。
▲法桥渡 © 造园建筑
▲法桥渡近景 © 造园建筑
▲禅灯 © 造园建筑
第二幕:茶宴夜航
▲分析图 © 造园建筑
登船夜航,即是修行的苦旅。船行间,有茶宴伴随着禅的参悟与风景,茶是禅的自然话语,也是禅的功课与日常载体,所谓“禅茶一味”。画舫的布局为茶宴礼仪而设计,是径山茶宴的一种变体。茶座共有十六个,意喻十六罗汉位,也是在说:人人皆可证悟得道。
▲茶宴夜航 © 造园建筑
▲茶宴夜航 © 造园建筑
▲茶宴夜航内部 © 造园建筑
▲细部 © 造园建筑
▲细部 © 造园建筑
▲圆窗 © 造园建筑
第三幕:指月演法
▲分析图 © 造园建筑
船行之彼岸,舍舟登岸,空门渐开,光华照人。门内外,是两个世界的并置:身后来路暗夜,眼前未来光明。空门,是临界点,框景过去,框景未来。空门,是一次重要的停留,是对过去的告别,再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指月演法 © 造园建筑
▲连桥 ©造园建筑
▲细部 © 造园建筑
第四幕:天心月圆
▲分析图 © 造园建筑
在佛教中,“望月,寻月,见月,得月”,是进悟的过程,临空门望月,勾栏栈道为目游之引导,曲折寻向明月,终于明月中结庐,与明月一体,这是明心见性的过程。“明月庐”,喻托钵卓锡之地,亦喻心之所住。
▲天心月圆 © 造园建筑
▲细部 © 造园建筑
▲月亮门 © 造园建筑
▲展品细部 © 造园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