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适老”,何以可能?

文化   2024-12-12 15:09   广东  

今日话题 
字数:3600阅读时间:7min
中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金融正在如何帮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晚年?






中国正在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20世纪90年代以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
11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积极融入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金融适老,不仅关乎如何让老人在当下的金融体系中获得更优质的服务,还关乎金融如何创新养老服务、激发养老产业的活力,让人们有机会通过金融投资获得一个更体面、有保障的晚年。
金融行业,如何应对这场“银发浪潮”?
老年人
不再害怕“去银行办事”
在银行的线下营业厅,我们总能看到一群迷茫的老人。
他们或是忘带证件,或是无法理解抽象的金融术语,或是不会操作自助机的界面……在社交媒体上,常流传一些被调侃为“柜员噩梦”的照片:一群老人簇拥在窗口,焦急地攥着钱等待服务。
然而,这种偏见的背后,是残酷的代际“知识鸿沟”和“数字鸿沟”: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熟练地在线上远程办理银行业务时,老人们却依然离不开“面对面”的线下服务。
做个简单的计算:据CNNIC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4年6月,我国的网民规模近11亿人(10.9967亿人),其中60周岁以上网民的数量占总网民数量14.3%,约1.57亿人。而据民政部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约2.97亿,也就是说,前者占后者的比例不过约52.7%,刚刚过半。还有将近一半的60周岁以上老人尚未“触网”。
对他们来说,互联网的相关应用、设备,以及相关术语,都是遥远而陌生的。因此,建设更有“人味儿”的线下营业点,成为银行适老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例如,对让不少老年用户“发怵”的智能柜台进行改造:比如可以设置老年专属菜单,提供大字体、语音等服务,突出查询、转账及缴费等老年人常用功能,实现关键信息易读、主要功能易找、操作步骤易懂,等等。
此外,需求传达也是“适老”的一大难点。很多老人无法明确体察和表述自己的需求,另一部分老人则将“不给年轻人添麻烦”视为生活信条,唯恐自己成为负担。这时,就需要有人能站在他们的视角,来理解他们的需要:他们是不是听不见叫号、看不清细小的字?他们是不是真的理解了自己所要求办理的业务?在营业厅里,他们冷不冷、有没有其他的不适?
70岁的潘阿婆家住小北路,第一次来到家附近的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下称“广东中行”)旗下支行时感觉冷,工作人员得知后给她递来了一条围巾、一杯热茶,知道她耳背后,又拿着一张大白纸跟她逐字逐句地沟通。从此她就一直来这儿,因为在“这里办业务感到实在、贴心”。




 广东中行收到的感谢信  
营业厅之外,还有许多“无法到场”的老年人。比如腿脚不便的老人,则需要上门的开户、密码重置等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触网,各家的银行App也开始有意识地进行适老化改造,比如,中行针对老年客户视力差的特征,在手机银行的主要功能页面支持大字体、大行距、大焦点、高对比度,还增加了更方便老年人的智能语音、一键求助在线客服等服务。
这些有人情味的细节,能让老人们感受到自己不是麻烦,而是被照顾、被考虑的消费者,从而消除对“办事”的恐惧。
银行业
如何帮助管好养老的“钱袋子”?

在国家的制度设计下,如何为晚年生活建立物质保障、让平时缴纳的养老金“物尽其用”,是每个个体和每个用人单位都会思索的问题。

而在养老保险体系中,银行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一方面可以协助“真金白银”的管理,另一方面,它也是国家养老政策的宣传者,让更多居民和企业能够理解当下的养老政策。从这个层面来说,银行的“适老”服务于老人,但面向的群体不仅是老人,还有企业,以及为自己规划晚年的“未来老人”。

企业年金,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中、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第二支柱”。作为企事业单位自主建立的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银行可以为这笔资金提供更专业的金融服务,包括年金咨询、受托管理、账管及托管运营服务等等。例如,广东中行已累计为超800家企业、超7万人提供企业年金服务,为企业和职工管好“养老账本”。

个人养老金——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实行个人账户制,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自2022年11月至今,个人养老金制度已试点实行满两周年。

简单来说,参加个人养老金是在享受国家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基础上增加的补充养老保障渠道,对参保人来说,就多了一份养老收入。个人养老金有利于个人更理性地规划养老资金,并能享受到一定的税收优惠。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出,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职工了解缴纳的意义所在;同时,通过更丰富的产品设计和更优质便捷的服务,让更多人敢于“尝鲜”。





  广东中行工作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市民吴先生对个人养老金制度一向有兴趣,政策一出台,他就通过广东中行手机银行App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账户。他对这次体验很满意,因为“在手机银行开户方便快捷,只用了不到一分钟,还抽取了288元的微信立减金”。

中国银行作为首批具有个人养老金业务办理资格的商业银行,目前推出超180只个人养老金产品,涵盖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综合考虑可选产品特征及风险评级,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有针对性地推荐资产配置方案,还赠送开户好礼、免管理费等福利,并提供财富规划等养老全链式服务,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近个人养老金这一新制度,从中受益。

让资金流动
助力一个“更适老”社会的建成
从经济学的角度,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人口红利消逝。
随着老龄人口比例的加大,带来的是社会抚养比上升、养老负担加重、社保压力上升、政府债务加重、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下降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另一面,则是养老产业发展的空间和契机。
据艾媒咨询调查数据,2023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16.50%,预计2024年中国养老产业的市场规模为13.9万亿元,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20万亿元以上。从医疗服务到家政服务,从文娱产业到金融产业,“银发经济”的形态日益丰富。在那些习以为常的消费场景中,出现了更多服务老年人的选项。
而产业丰富的背后,离不开金融的助推。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一环,养老金融是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最重要的职能便是让资金流动起来,银行提供养老相关的贷款,既为有意愿发展养老产业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也为需要购买养老服务的普通人提供帮助,让他们敢于消费那些更适老的产品和服务。
以广东中行为例,截至今年,已为超400家养老产业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同时还在行内搭建了养老产业金融营销拓展专项工作组,主动为养老用品制造业、养老服务业、养老机构等客户制定专属的服务方案,助推养老经济的发展。




  广东中行养老金融特色网点  
然而,并非所有打着“适老”旗号的产品都有良善的初衷。诸多不良商人正利用老年群体认知程度降低、与子女联系少等弱点,乘虚而入,将手伸向老人们的养老金。从换汤不换药的保健品骗局,到近年来不断升级的以房养老、虚拟货币、高收益无风险理财等新型金融骗局,让众多老年人深陷其中。
作为金融机构,金融反诈宣传也是其重要工作,银行能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做出最“内行”的风险提示,避免处于信息弱势方的老人被骗子看似专业的话术绕晕。例如,广东中行的各级网点走进村镇社区、公园等老年人的主要聚集场所,现场普及常见的针对老年人的诈骗圈套。
为吸引老人的注意,中行广州五羊新城支行开展中医义诊活动,为老年客户免费把脉、问诊、健康咨询。在排队等待的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趁机科普金融反诈知识,用更贴近老年人的方式,让他们能一举两得。中行惠州长寿路支行网点则与惠州市老年大学紧密合作,通过不定期组织老年财富大讲堂、防诈骗小课堂等专题活动,普及老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




  广东中行工作人员面向老年人开展活动  
据专家预测,到2025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将达到3亿,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而到2050年前后将达到4.87亿,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龄化已经全面到来,我们的金融系统是否已经准备好了?
从消费端到产业端,再到公益端,不仅有着巨大的行动空间,还有着巨大的讨论空间,来探讨何为“适老”。这些需求并非来源于对他者的想象,而是来自对现实的洞察,以及真正的同理心:它可能是营业厅主动递过来的一条毛毯,可能是面对困境时的一笔贷款,也可能是步入诈骗圈套之前的一句言辞诚恳的劝告。
如何老有所养、建成一个更适老的社会,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大事,更是国家层面的重大议题。未来,广东中行将继续深耕养老金融服务领域,践行金融为民的理念,助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享,为健全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贡献金融力量。 
(专题)


南周知道
尽一切可能去发现我们的用户想知道的信息,让知道成为一种享受。\x0d\x0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