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 今年的冬至时间是2024年12月21日(农历甲辰年冬月廿一)。
今日冬至,北半球迎来了一年中最为漫长的夜晚,却也预示着阳气回升、春日不远的希望。朋友们,无论你我身处何方,让我们在这个银装素裹的冬天,共同拥抱每一个简单而美好的日子。我,正站在大西北的怀抱中,于彭阳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以黄土梯田为卷,以冬日景致为墨,勾勒出一幅幅关于冬至的温馨画卷。
静默的山野,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而庄严,它们仿佛是时间的守护者,静静见证着季节的更迭。梯田层层叠叠,宛如大地的指纹,每一道线条都记录着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此刻,它们被薄霜轻覆,更显悠闲与从容,仿佛在诉说着对即将到来的雪花的深深期待。是的,雪花,那是冬日最浪漫的语言,它将以最纯净的姿态,为这片梯田披上一层洁白无瑕的纱衣,让整个世界都变得纯净而神圣。
冬至,不仅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一个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它标志着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是自然界万物闭藏、休养生息的重要时刻。在时间上,冬至通常出现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而夜晚渐渐缩短,北半球的白昼最短,黑夜最长,而之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白昼将逐渐增长,万物也将迎来复苏的契机。气候上,冬至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冬季,寒风凛冽,白雪皑皑,正是“雪压青松松愈直,霜打梅花花更香”的时节。此时,人们需注意防寒保暖,调养身心,以待来年春暖花开。
古诗词中,冬至总是被赋予了无限的诗意与哲思。唐代诗人杜甫在《小至》中写道:“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至时节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以及人们对春天的无限向往。宋代陆游的《辛酉冬至》则云:“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诗中流露出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节日的淡然态度,却也不失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再看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字里行间,满是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冬至之夜孤独而温暖的情愫。
冬至之日,彭阳县的村民们用淳朴的方式庆祝着这个特殊的节日。他们围坐在火炉旁,分享着彼此的故事与喜悦,感受着家的温暖与亲情的甜蜜。窗外,雪花静静地飘落,为这片黄土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纱衣。村民们期待着雪花的到来,因为那意味着来年的丰收与吉祥。
而今,当我们站在新时代的门槛上,冬至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成为了我们表达情感、传递祝福的美好契机。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将心中的美好期盼化作实际行动,无论是对家人的牵挂,还是对朋友的祝福,都请勇敢地表达出来。愿我们都能在这个冬天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与光明,无论外界如何寒冷,内心始终充满爱与希望。
在这个冬至时节,我们要胸怀大爱,有更多的祝愿:愿大西北彭阳的黄土梯田,永远保持着那份静谧与美好;愿雪花如约而至,为这片土地增添更多的纯洁与浪漫;愿淳朴的村民们,日子越过越红火,心中充满阳光与希望。朋友们,让我们这个冬天,每一天都充满快乐与温暖,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与感动。
朋友们,让我们携手并进,在这个冬至阳回的时节,共同期待梯田上那场如梦似幻的雪花,让这份纯净与美好,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愿你我都能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感受到冬至带来的温暖与力量,让这个冬天,因我们的笑容而更加灿烂。
(文字/木易水车 图片/选自网络、感谢作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