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失和,静好处寻?
文摘
2025-01-11 17:01
宁夏
琴瑟失和,静好何处寻?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一古语,仿佛一抹穿越千年的清风,轻轻拂过我们喧嚣的心灵。它描绘了一幅和谐美满、岁月静好的画面,让人心生向往。然而,当我们将这抹清风置于当下社会的显微镜下,却不难发现,那所谓的“静好”,似乎正被时代的洪流冲刷得摇摇欲坠,甚至在某些角落,已然成为了一种奢侈。
在古人的世界里,琴瑟和鸣,是夫妻和谐、家国安宁的象征。而今,我们却将这份和谐寄托于虚拟的网络空间,追求着点赞数、关注度的虚荣泡沫。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流,被一张张精心修饰的自拍、一条条精心编写的状态所取代。我们看似连接得更紧密,实则却更加孤独,更加疏离。琴瑟之音,在这个时代,似乎已成了遥不可及的绝响。
为何琴瑟会失和?是时代病了,还是我们病了?或许,两者皆有。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被海量的信息所包围,却往往失去了筛选和判断的能力。我们追求速度,却忽视了深度;我们享受便利,却丢失了思考。于是,快餐文化盛行,深度阅读式微;碎片化信息泛滥,系统性知识匮乏。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共情变得愈发困难,琴瑟和鸣的和谐之美,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自诩为文明人,却常常在网络的匿名面纱下,展现出最原始的野蛮与粗鲁。我们渴望被理解,却又害怕暴露真实的自己。我们一边高喊着“理解万岁”,一边却又在朋友圈里精心编织着谎言。这就像是一场荒诞的戏剧,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却忘了自己真正的模样。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恐怕,这更像是一场美丽的幻觉,一场我们自我编织的梦境。
然而,即便是在这个喧嚣与浮躁并存的时代,我们依然不能放弃对和谐的追求。因为,真正的和谐,不是表面的平静,而是内心的安宁;不是虚假的笑容,而是真诚的理解。它需要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需要我们摘下网络的面具,勇敢地面对真实的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纷扰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在这个时代,让我们不再逃避,不再伪装,而是勇敢地拥抱真实,寻找那份失落的和谐。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让琴瑟之音,再次响彻这个世界。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