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需要两个人才能形成依赖共生关系,但了解依赖共生的原因可以帮助您认识到自己何时、以及为什么您经常处在此类关系中。
依赖共生是一种关系行为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一个人会过度依赖另一个人,并且通过,这种依赖来满足自己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其特点是过度放纵他人,以此获得认可和承认——通常是牺牲自己的幸福。
由于各种原因,依赖共生行为在我们身上根深蒂固,其中大部分与创伤和不良生活经历有关。
1、创伤和不良生活经历
创伤是压倒心理或身体的经历。它可以影响儿童或成人,它具有各种持久的影响,包括影响你如何与周围的人互动。
源自创伤的依赖共生可能是在下意识地保护自己。那些过去经历过创伤或虐待的个体可能会养成依赖共生倾向,以此来感到安全,并获得对环境的控制感。
不过负面经历不一定是创伤性的,也不一定会影响你未来的关系。
不良的生活经历,如长期欺凌或父母死亡,也会导致不安全感、自卑和焦虑,这可能会产生依赖共生行为。
自卑的人可能会通过他们的人际关系寻求认可和自我价值。他们可能会过度专注于满足他人的需求,以感到被重视和被接受。
寻求控制他人,并以此作为管理焦虑和不安全感的方式也会导致依赖共生行为。
2、依恋模式
依恋理论指出,一个人和童年照顾者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其成年后的关系模式。
如果小时候的心理和身体需求得到了满足,成年后可能会形成安全的依恋。如果小时候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更有可能发展出不安全的依恋关系。
不安全的依恋可能表现为无益的行为,如情绪回避、害怕被抛弃或拒绝,以及需要外部验证。
因此,不安全依恋的个体会试图满足他人需求,以此来获得自我价值感、身份认同感或认可感。
这种对外部验证的需求可能会带来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即,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取決于自己是否满足了他人的需求。
3、情感需求
与依赖的亲人在一起可能会加剧依赖共生行为。这是因为彼此都有着很高的情感需求,这可能会让为自己所爱的人全权负责。
过高的要求会让你自己认为,自己没有好好的照顾自己和对方。这些情感上的代偿可能会表现为过度补偿他人和忽视自己的幸福。
依赖共生和相互依赖都涉及依赖另一个人,它们是的心理动力完全不同。
相互依赖是一种健康、平衡的关系模式,双方在保持自己身份的同时为关系做出贡献。相比之下,依赖共生涉及对方的认可,以及不平衡依赖获得的情感平衡。
相互依赖涉及相互给予和接受,而依赖共生通常是一个人扮演“给予者”的角色,而另一个人扮演“接受者”的角色。
4、大脑回路
由于大脑活动的不同,有些人可能更有可能经历依赖共生。
根据2019年的一项研究,大脑天生的前额叶皮层活动可能会对依赖共生行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模仿
如果你和依赖共生的照顾者一起长大,那么,你可能就会在耳濡目染中习得依赖共生行为。常见的依赖共生迹象包括:
渴求恋爱;
在没有对方的情况下无法做出决定;
对他人的所作为和所说的过度责任感;
“拯救”或“营救”人的动力;
当你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时,经常会感到受伤;
几乎一直都得的多,回报的少;
极度需要批准;
为自己做事而感到内疚;
经常做你不想做的事情,因为你相信这会让别人开心;
难以识别自己的情绪;
无法设定和尊重界限;
不诚实;
害怕被抛弃;
强烈需要控制他人和情况;
难以公开沟通;
缺乏信任;
消极的自我对话;
持续的不足感;
说“不”的麻烦;
坚信你的想法和感受不如别人的重要。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你生活中的依赖共生,你都可以改变你的关系模式,使其变得更好。以下是管理依赖共生行为的技巧:
练习自我意识和内省;
通过赋予爱好、目标和技能培养能力来建立你的自尊;
学习如何设定和维护个人界限;
寻找机会来发展你的独立性,比如扩大你的社交圈和探索新兴趣;
练习无愧疚的自我关心,以满足你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需求;
积极努力公开表达你的愿望和需求;
与可持续、平衡的关系中的人包围自己;
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支持,以解决潜在的依赖共生原因;
了解更多关于依赖共生信息,以帮助您在发生无益行为时识别它们。
结语
要知道是什么导致了你生活中的依赖共生并不总是容易的。创伤、不良生活经历和依恋风格只是影响你如何建立关系的几个因素。
你不能总是控制导致依赖共生的原因,但努力改善依赖共生行为永远不会太晚。
建立你的自尊、提高沟通技巧和与心理健康专家交谈都是摆脱人际关系中依赖共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