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破解“两个矛盾”,推进企业发展

文摘   2024-09-19 21:41   湖南  



发刊词



当前湘潭交通集团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阶段,为破解“两个矛盾”,推进企业发展,集团党委以“破解矛盾,加速转型”为主题,组织开展征文活动。号召广大干部职工,群策群力、携手并进,以智慧和汗水书共绘交运新蓝图。为便于大家参考交流,从9月2日起,征集的优秀作品将在“湘潭交运集团”公众号刊发。


今天刊发机关党政办副部长刘周、组织人事部副部长邓永旭、安全机务部副部长谭勇、湘潭汽车站副经理李伯军的文章。


向效率要效益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


机关党政办副部长

刘 周





目前,“落后的交通运输模式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与“落后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交运集团不断加大的转型发展压力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严重地制约着我司的发展。

展望未来,出行服务市场激活的根本驱动因素从未改变:就是以出行的速度、交通运输模式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准点率、可达性为代表的出行服务质量。这意味着公交需要向效率要效益,满足人们对各种出行服务场景和质量的期待,方便人们即使不使用小汽车也能快捷出行,进而吸引更多客流,形成正反馈循环,扭转盈利困局。这需要集团和政府交通管理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协调,共同推动交通服务的创新发展;另外,还需要同时抓细节和顾大局,积极推进公交服务与经济发展、其他多元化服务的深度融合。顺势而行,挖掘数据留住老客户、探索新客源。

当前地面公交在运营可靠性和效率方面存在一些挑战,除了价格因素外,其优点并不十分突出。集团应凭借数以十万计的固定用户群体,转型成为城市的“扫描仪”和“管理机器人”,发力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从以下几点吸引更多客流。


01
积极顺应共享发展趋势,实现与共享经济的双赢

在共享出行的迅猛发展成为既定事实的前提下,集团可以选择顺应其发展趋势,取长避短,谋求共生共赢——即以平衡汽车保有量为中心,着眼于“地铁(城铁)+公交+共享单车”的公共一体化发展。并积极利用部分闲置土地或停车场转化为商业用途,这可以为集团顺应共享经济提供灵感。可以与共享单车企业(湘盾集团)在公交站点附近协商开拓共享单车停放空间,集团不仅可以为公交引流,获得场地租赁收入。同时集团可以积极参与到共享单车的投放、停放管理工作中,虽然并未涉及公交,但可以推出“公交+共享电单车”的换乘优惠,包括开展骑电单车抽公交乘车优惠券、并针对3-5公里中短途出行痛点提供了经济可行的“传统公共交通+共享出行”的接驳方式。

02
活用数据,精准研判需求

人们普遍有一个误区,认为只有拥有高大上的软件才能做大数据。其实不然,公交车载卫星定位(北斗等系统)收集的数据本身就蕴含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如靠站停车时间、早晚高峰平均车速等;通过公交卡则可知乘客上下车地点、乘车时间和距离、乘车频率等。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可以揭示出公交车的行驶环境特征、乘客的通勤模式、热门目的地以及出行时间的规律等基础信息,并基于此适当调整线路和发车频次。同时,也可以动用一些人力,和民众面对面了解需求: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客流和单边候车人数等数据,基于园区员工出行需求对接驳专线的固定班次实施“灵活调度”机制。还可以根据多个产业园的通勤早晚高峰,精准对接地铁、城铁运营时间、搭配大小车,成功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打工人的公交乘坐意愿。这样就是服务好了公交的一个重点用户—通勤人士,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老年人买菜和看病。而针对除重点用户以外的其他存量用户,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计算筛选出这些“浮动用户”,实现对这些用户群体的精准识别和对其需求的精准研判,探索增量潜能。 随着车联网、驾驶场景提取等技术的进步。集团应充分利用5G网络技术,建立公交会员制度,让每位乘客都能通过实时在线的方式享受到定制化的服务和信息推送,进一步发挥我们作为城市智慧连接器的作用。下一步,我们将会有更多将公交数据与其他领域的数据进行结合的机会,例如城市人口数据、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帮助集团进一步深入洞察乘客背后的行为动机和需求因素,准确地识别不同用户群体,并针对其独特的需求提供高水平、定制化的公交服务方案。例如,可以在对响应式公交的可行性、运营方案和管理方案进行全面研究后,针对需求不密集的公交线路乘客推广响应式公交。另外,对乘客投诉平台进行及时的数据收集、分析和总结也可以帮助集团快速改善服务,提高乘客满意度。

03
探索科学高效的客户发展模式

首先,针对现有用户的特征对用户进行分类(如:工作日通勤类、老年人看病就诊类、无固定出行需求类),并根据人数占比分出“核心用户”和“其他用户”,根据乘坐频次分出“固定用户”和“浮动用户”。然后,针对不同用户分类进行运营方案调整,提升现存服务、实行群体个性化优惠、发掘未被发现的服务需求。通过培养用户黏性,避免现有用户继续流失的同时培养口碑,吸引其他有类似出行需求的用户。接着增加期间限定性增值服务,探索吸引新用户,如在法定假期对热点景点线路进行票价减免。前期可以先只对部分典型线路进行调整,通过低成本试错实现灵活调整战略,后期活用数据识别新的用户群体特征,不断调整优化运营方案,继续把新用户培养成黏性用户,如此形成正反馈循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出行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交通服务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期望。新时代的公交应该通过关注不同客群的服务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交通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提高交通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除了最大化利用手头数据资源,还需不断借助客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改进和优化交通服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客户群体的需求。集团应放眼全局,积极推进公交服务与其他多元化服务的深度融合,健全“生活即服务”的模式,为人们的都市生活提供多元便捷的出行选择。


关于对“落后的交通运输模式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的所思所想


组织人事部副部长

邓永旭





随着时代的发展,道路客运和公交车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强烈的变化。是什么导致的这种变化?应当是没有跟上社会发展变化的落后传统运输模式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


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求具体是什么呢?从人们的出行选择就能够看出来,目前的出行方式比例是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私家车〉道路客运、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自行车。再来具体分析一下各种出行方式的优缺点。1.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购买及使用成本低、能随时完成点对点的运输,但日晒雨淋且安全性不高,不太适合长距离使用;2.私家车能提供舒适的出行环境,并具有空间私密性,但购车养车及日常使用成本相对较高,市区停车也不便,还受到资质(驾照)的限制,这种出行方式有不小的局限性;3.道路客运及公交车具有较为舒适的出行体验(公交客流高峰期除外)且出行成本相对较低,更是独自出行能力受限的老年人群和学生群体的最佳选择,但固定的线路和候车的时长制约了此类公共交通的发展;4.出租车、网约车因符合“定制”属性,近些年也进入了更多人的出行选项,但因其出行成本高的特性,属于一种“应急”的出行方式;5.自行车出行成本低,但费时费力不安全,目前已基本排除在日常主流出行方式外,已然成为一种健身项目。


从以上分析得出,出行低成本+快速便捷+舒适安全就是人民的美好出行需求。这3个要求要单个满足都容易,难的是同时满足。因为成本因素直接制约着其他两个因素。因此我认为要区分受众人群对待。1.对于愿意适当提高出行成本享受更高服务品质的人群,道路客运实行“定制”化,满足“点对点”的需求,可以使车市区内用商务“收送”的方式,与客运站大客车无缝接驳的方式来实现“点对点”;城市公交则实行“快速商务”化,沿途只停靠主要站点且不接受免票乘客;2.对于出行成本敏感的人群,道路客运实行“公交”化,在不违规违法的前提下实现利益最大化。城市公交则推出“月票、年卡”制。可以很好地淡化人们公交出行成本的敏感度,并且这为公交线网的科学合理调整做了良好的铺垫。


人民提出的低成本出行需求,就是对运输服务企业提出的低成本运营要求。如果不能符合这个要求,那么企业就会像“出水口”大,“进水口”小的“池塘”——迟早会枯竭。对于运输企业来说降低运营成本的有效途径就要提高运营效率,就是提高上座率,减少空驶率。而对于公交来说,合理的换乘才是减少线路重复率,实现高效率运营的关键。在人们的意识中,公交换乘意味着要花更多的通勤费和候车时间。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是市民能否接受换乘的关键。那么“公交月票、年卡”就发挥了重大作用。只要选择“公交月票、年卡”,换乘就不会增加公交通勤费。在培养“月票乘车”习惯的这段时间内,积极开展线网优化工作,并逐渐向“主线运营+小循环”模式发展。主线弯改直,依托市区内的“经纬线”主干道分布,快捷高效绕行少,起点尽量都集中在各枢纽站场,发车频率高,帮助乘客跨区域通勤或连接各大高校。同时逐渐用多个小循环取代辅线,减少线路重复率。利用小循环串联起主路与辅路,以解决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因为小循环的区域不大,一个循环的运营时间不长,也就保障了乘客在短时间内能搭上主线。


“主线运营+小循环”模式的优势在于:1.同一主干道上重复线路很少,提高了单趟上座率,也就提高了运营效率,节约了很多车次和趟次成本;2.小循环在一块固定区域内,路况相当熟悉,道路环境相对简单,既节约了运营成本又降低了事故概率;3.由于主线的起点都集中在各大枢纽站场,对驾驶员的管理和服务能做到集中,统一的班前班后会、统一的用餐服务、统一的休息区域,设施设备的利用效率以及管理效能和服务效果都极大增强,相对成本则显著降低。


怀着“企业兴则员工荣”的理念,写下以上所想,希望有所作为。我将向着“振兴交运”的使命勇毅前行。


破解双重矛盾,加快转型发展


安全机务部副部长

谭 勇





当前,受多元化运输方式的冲击,传统道路运输企业实施转型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道路运输作为交运集团主营业务板块,如何破解“两个矛盾”,加快实现“振兴交运”目标,是我们全体交运人共同的使命,以下是我几点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01
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提高人才储备对道路运输企业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要给予储备人员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要激活选人用人的竞争机制,注重考核权重及完善薪酬体系。要从事实出发根据人员的品德、绩效、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及时予以调整岗位,共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切实提高集团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02
改善发展结构,实现多元化发展

多方位延伸运输主业,全方位涉足汽车维修服务、汽车美容、网约出租、物流货运、场站开发、物业管理等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资源优势,扩大涉足领域和范围。在立足客运班线、城区公交主业的基础上,探索多样化经营模式,结合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不断优化农村客运网络布局,与邮政部门合作发展“客货邮”城乡物流工作。关注城区内运输业态,如通勤班车、定制租赁等,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打造信息平台化、车辆小型化、机动灵活的运营模式,积极拓展网约车、定制客运等业务,以此更好地满足乘客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的出行需求。

03
拓展非班线、公交运输产业

深入所属地域开展交通运输状况调研,对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规划和构建,比如在机场、高铁站、城铁站建设客运服务网点,为用户提供租车和接机服务。同时要拓展政府、企业单位、酒店商超、物流园区、社会团体、大专院校、高初小学校的用车需求,积极参与商务会展、大型会议、庆典活动等各类社会用车运输保障。

04
构建汽车服务产业链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着力打造汽车市场产业链,健全车辆保险、汽车维修保养、驾驶员培训、汽车检测、事故快处快赔等汽车服务产业体系。可以与交警队、保险公司加强合作,建立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中心,增加事故车留修业务。驾驶员培训可以探索目标责任经营及合作办校等市场运作模式,提高市场份额,促进驾培业务平稳前进。同时要将各汽车服务产业进行有效串联,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链”服务体系。

05
盘活产业资源开发利用

积极主动盘活客运站场、公交首末站资源,打造新车站、营造新功能。根据现有站场站点、闲置门店、闲置地、边角地等资源,以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站场资源、广泛招商,做好站场商业开发,充分发挥站场的商业开发价值,包括可发展运游集散、地方特产展销、交通物流基地、场内夜市经营、电商创业等多样化的经营服务项目,建立集乘车、旅游、休闲、购物及娱乐于一体的站商融合经济生态圈。


为实现“振兴交运”宏伟目标,在新发展格局下,我们在实施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也离不开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和鼎力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只要我们全体交运人坚定信念、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只要我们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锐意变革,“振兴交运”的宏伟目标一定会实现,交通运输事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破冰前行


湘潭汽车站副经理

李伯军





交运集团作为一家有着74年历史的老牌国企,因历史的沉淀,落后的交通运输模式及经营管理水平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内忧外困已经到了破而后立的关键时候,怎样转型、怎样破解目前的难题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作为一名老交运人,就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谈一下个人看法。


01
改变经营策略、完善运输布局

不可否认,铁路尤其是高铁具有快速、舒适、安全性好、载客量大的显著特点,但是,公路客运也有灵活、机动、便捷、“门对门”服务的自身优势。铁路提速主要是在大城市之间主干线铁路上,而处于末端的中小城市和支线所在地区还得靠公路运输来支撑,所以说短途客运还是有一定流量的,在此背景下,要充分发挥公路运输“门对门”服务的自身优势,以方便旅客出行为原则,机动灵活,科学调度,合理调整客运班线班次,调整发车密度和时间,更好地满足乘客随到随走的需求。如在客流密集时候,可增加发车密度或实行流水发车,在铁路交通末端、城乡结合点,为中转旅客增设班次,搞好节点运输、城乡运输、实现“无缝连接”和“零距离换乘”。

02
加快车辆更新,优化运力结构

随着旅客需求的变化,各种交通方式此消彼长,道路运输企业要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优化运力结构,集团内部公路客运板块及部分公交车辆老旧且仍是燃油类型,不仅能耗高,且维修成本高,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一定要将车辆更新换代。短途运输要根据不同旅客的需求,在优化发展的过程中,选择价格适中、小型新能源车辆,按照灵活机动的原则,发挥“点对点”的服务优势;定制线路要采取与平台合作,在大数据上争取客源,将旅客直接运到家门口,以缓冲私家车、非法营运冲击公路客运市场的压力。

03
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

我们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规范化服务来适应目前市场,服务形象、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服务设施是提升企业品牌形象的硬件,如果硬件不达标何来效益之说。在目前竞争如此激烈情况之下,加强对站务人员、司乘人员培训教育,积极组织岗位练兵、开展岗位比武、提升大家的服务热情;大力提倡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特色,对市场进行细分和定位,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旅客,提高乘客的满意度;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才能有生存之地。

04
改革管理模式、实行公车公营

自80年代开始,国家推行“有路大家行车”的政策,公路客运市场形成了国营、集体和个体一齐上的局面,个体户、“夫妻车”凭借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不断瓜分道路运输企业的市场占有份额。为了适应市场变化,保护市场占有份额,传统的专业运输企业,自90年代中期,几乎千篇一律地改革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将公车公营转型为承包经营,在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多数承包车主凭借交运平台发家致富,公司又得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近年来应政府和各项行业主管部门的要求,道路运输企业都建立了监控平台,在营运车辆上都配置了车载视频系统,为控收奠定了基础,为实行公车公营创造了条件。所以目前集团根据发展的需要,结合各条班线的特点,有选择性地实行公车公营势在必行,即可为企业增收创效,也便于不断提升企业的服务品牌。

05
巩固主业发展、拓宽经营渠道

我们知道,公路客运是一个永远都不可能消失的行业,无论经济发展多强劲,无论铁路、民航发展如何迅速,综合交通始终都离不开公路客运,这是社会分工所决定的,正如我们常说的“起步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都交由公路客运来完成。所以,作为沉淀几十年的交通运输国企绝不会随意放弃这一阵地,相反要进一步强化主业意识,把主业做活、做优同时要发挥汽车站的站场零散功能,坚持“一业为主、延伸产业”方针,如小件快运、市内配送、商贸物流等项目,还可以发展与车站、车辆相关的边际产业,如充电服务、车辆维修等。只要是政策和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就必须以增收创效为目的。

06
人员优化管理、精简组织机构

企业沉淀几十年,作为综合运输体系中服务范围最广、承担运量最大、从业人员最多、包容性和衔接性最强的一种旅客运输方式,是市场最为开放、社会参与度最高,利益最为复杂的服务型行业,近年来,受市场和外部环境冲击,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如何改变传统的道客管理模式,破解发展环境,适应发展需要,进行人员优化,机构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要将相关政策对职工宣讲到位、要将公司不养闲人的理念贯穿始终、要打破吃大锅饭的传统思想、要宣贯广大职工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的理念等等;企业走到今天,已经是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候,一定要甩掉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包袱,要将大事做不了,办事不想做的人员清理出局,将不必要的服务类型重叠机构进行重组并合理分工,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破冰前行的气魄,从而达到减少人工成本支出的目的,切实有效让企业健康平稳有序发展下去。


以上是本人对企业目前的认识和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与指导。


END





湘潭交运集团
湘潭交运集团拥有湘潭地区全部的道路客运站场、班线和公交客运业务,主营城际、城乡运输、城市公交运输、旅游包车运输、定制客运、汽车修理、汽车检测、广告经营、资产运营、物业管理等多种业态,一直竭诚为市民出行提供安全、便捷、舒适、贴心的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