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在我国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该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中的一个血清型亚群。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每年有数亿人感染。蚊虫叮咬: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伊蚊叮咬。伊蚊叮咬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在蚊体内复制,再通过叮咬其他健康人传播。输血传播:极少数情况下,登革热也可通过输血传播,但这并非主要传播途径。母婴传播:理论上存在母婴传播的可能性,但并非登革热的主要传播方式。登革热的流行有一定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疫情主要在夏秋季节爆发,与伊蚊繁殖季节密切相关。高热:起病急骤,体温迅速升高至39~40℃,持续3~7天,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部分病例可出现双峰热。疼痛:包括头痛、眼眶痛、肌肉痛、关节痛等,全身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皮疹:常于病程的第3~6天出现,多为斑丘疹,可呈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及出血性皮疹等。皮疹多先见于躯干,然后逐渐向四肢、头面部蔓延,最后分布于全身皮肤。出血:约25%~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牙龈出血、皮下出血、鼻出血等,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血尿等。其他:约1/4病例有轻度肝大,个别病例可有黄疸,但脾大少见。此外,还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登革热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和支持治疗。包括补液、退热、镇静止痛等,以及预防和治疗并发症预后:登革热是一种自限性很强的传染病,通常预后良好。但如合并心肌炎、心功能衰竭、重度出血、肝衰竭等情况时会对预后产生影响。重型登革热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可致死。隔离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患者,防止疫情扩散。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登革热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消灭蚊虫滋生地,封:封盖水缸、水箱等容水器皿。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 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排:排清所有可能孳生蚊虫的积水,包括花盆托盘的积水、闲置容器的积水、废旧轮胎积水等。保护易感人群:所有人群都是登革热的易感人群,应尽量避免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如处于流行地区,应采取防蚊措施。来源:联勤保障部队第925医院
注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公益科普宣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编辑:曾丽莎
一审:曾丽莎
二审:陈成鑫
三审:汪丽
监制:曾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