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客户端:
激发职工创新创效活力——中铁隧道局市政公司工会:“一人一策”精准培养人才
易圣钧现在是中铁隧道局市政公司台州市域铁路S2线7标项目工程部最年轻的技术骨干。但他在去年7月的时候还只是一名刚入职的应届毕业生,刚入项目部,他从一名测量、调度做起,虽然没有工作经验,但在“产改”的助推下,他不断强化学习,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项目部最年轻的技术骨干。“是公司工会‘一对一’的人才培养给了我人生的机遇,是‘产改’助力了我的成长成才。”易圣钧感激地说。
“激发一线工人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鼓励职工在实践中磨炼技能、提高本领是公司工会推进产改的落脚点。”项目工会主席马以波表示。近年来,公司工会为深化产改,建立起了“一人一策”人才培养工程,通过运用“老带新、师带徒”这一传帮带机制,根据业务范畴、问题分类详细划定“学徒”群体,帮助年轻职工在导师选配时“量体裁衣”,在帮带过程中“因材施教”。
初入职场,因缺乏工作经验,易圣钧被划分到“提高业务技能”这一范畴,项目部安排项目总工程师担任其师傅。在师傅的帮助下,他不仅快速掌握了绘制竣工图、编制技术方案,更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了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工作习惯。入职的这一年来,他还在师傅的影响下在工作之余研究学习桥梁工程等知识,努力向着成为一名技术能手前进。
易圣钧的成长只是公司工会“一人一策”精准培养人才的一个典型代表。从学生到业务骨干,从新人到前辈,“一人一策”人才培养模式,让年轻职工在学习中实现了职业角色的转变,也帮助他们登上了更广阔的职业舞台,他们从学习交流中拓宽了思路,在实践中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例如,项目部首创了“钢筋笼副笼小工装”这一金点子,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成本节约。
项目经理刘伟介绍,在钻孔桩施工过程中钢筋笼加工容易出现供应短缺的问题,而传统的加工方法往往需要占用主笼加工生产线,导致效率低下且成本高昂。“后来我们整合了项目上一群年轻技术员和施工员的想法,最终设计出了‘钢筋笼副笼小工装’这一操作方法。它将主笼和辅笼分开加工解决了供应问题,同时减小场地占用及生产空间需求,对大面积或多工作面钢筋笼供应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刘伟说。
随着产改推进,一批职工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技能多面手,还有很多人在学习实践中实现思维升级,为企业开拓了新的发展思路。“钢筋笼副笼小工装”这一金点子很好地检验“一人一策”职工精准培养的成色,也推动了职工创新创造活力的不断涌现。公司工会主席孙克忠说:“未来公司工会将进一步加强职工思政引领、职工暖心服务、健全人才培养体系,让每位职工都能成长成才,实现梦想。”
供稿丨蒋青青
编辑丨李广辉
校审丨许 康
审核丨张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