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解质动态数据库(Dynamic Database of Solid-State Electrolytes,DDSE)是一个先进的在线平台,为固态电池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一整套工具。此数据库由CMC编委、日本东北大学李昊教授团队开发,最新用户说明指南于近期在CMC发表。
DDSE主要功能包括对实验和计算固态电解质(SSE)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动态图表实现交互式可视化、用户数据评估以及由大型语言模型驱动的文献分析。通过促进新型固态电解质的设计和优化,DDSE成为推动固态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资源。本技术报告提供了详细的教程和实用示例,指导用户有效利用该平台。
李昊教授团队将于2024年12月17日晚间19:00-21:00进行DDSE线上公开课介绍,关注“测试狗-科研服务”B站&视频号账户可在线观看!阅读原文:https://doi.org/10.32604/cmc.2024.060288
文章简介
固态电解质动态数据库(Dynamic Database of Solid-State Electrolytes,DDSE)是一个在线平台,旨在汇编和整理实验和计算研究中有关含各种阳离子(包括 Li+、K+、Na+、Ag+、Mg2+、Ca2+ 和 Zn2+)的无机固态电解质(SSEs)的数据(图1)。截至2024年11月23日,DDSE包含超过748篇出版物中的2,349篇实验材料(18,309条性能记录)和601篇计算材料(802条性能记录)。最新更新后,DDSE2.0包含了基于聚合物和金属有机框架(MOF)的SSE,扩大了其覆盖范围。
这个用户友好型平台提供了一系列材料特性,如活化能 (Ea)、离子电导率 (σ)、相变和文献来源。用户可以通过交互式图表探索这些属性,从而更容易识别数据中的相关性和趋势。
DDSE 2.0还允许研究人员上传自己的数据,以便与现有材料进行比较,并利用集成的大型语言模型挖掘和分析数据库中的参考资料,从而提高创新 SSE 的设计水平。
访问该平台的网址是:https://www.ddse-database.org/,用户可以在这里浏览实时更新、可用材料和教程资源。
作者介绍
李昊
日本东北大学
李昊,日本东北大学材料科学高等研究所(WPI-AIMR)副教授,“数字催化和电池实验室(DigCat & DigBat)”负责人,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绿色电化学二氧化碳转化卓越中心(GETCO2)的联合研究员。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汀分校化学系及Oden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于丹麦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工作。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材料研究、催化和材料理论推导、理论计算方法及机器学习算法开发,和新型催化剂设计。曾获一系列国际奖项和荣誉,包括“表面科学青年学者”荣誉(2022美国化学年会)、被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 (AIChE) 评为“年度最佳基础学科研究”,入选2021-2024年度世界高被引学者。被世界知名高校及顶级会议邀请作报告90余次。
CMC期刊简介
往期推荐
CMC精选文章丨CMC精选文章全面概述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融合的方法、技术和应用
深度学习助力混淆物体检测:华东师大DMCV实验室综述最新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版权声明
本文由Tech Science Press 南京办公室负责编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如需转载,请回复“转载”联系小编。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