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本报特开设“新春走基层”栏目,请跟随记者的脚步深入审计一线,感受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喜人成就,触摸人民群众追梦新时代的美好景象,见证审计机关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海上牧渔记
□ 本报记者 周枫 本报实习记者 牛航正
渔排,作为传统海上养殖设施,既是渔民的劳动生产场所,也是生活栖居之地。从福建省东山县铜陵镇码头驶出几百米,眼前便豁然开朗:东山湾辽阔的海面上,一排排现代化塑胶渔排整齐排列,绵延数公里。海风送来阵阵咸润,远处时而传来海鸥鸣叫……好一幅现代海上牧场图。
在东山县金海兴水产加工有限公司的海上养殖基地,记者走在改造后的塑胶渔排上,脚下稳稳当当。渔排上几间木屋宽敞明亮,屋顶安装了光伏板,屋内配备空调、冰箱、卫浴等生活设施。
“传统渔排哪有这样的条件,现在我们在这里值守一个月都不成问题!”东山县金海兴水产加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庆林感慨道。作为一名有着数十年海上养殖经验的“老把式”,他见证了渔排的发展史。
东山湾每天有5万多斤鲍鱼供应全国各地,是东山县规模最大的海上养殖基地之一。陈庆林现场捞出鲍鱼向记者展示,“这是东山特产皇金鲍,体型是普通鲍鱼的3至5倍,每只最重可达一斤以上。”
记者(左)在改造升级后的渔排上进行采访
传统渔排成本虽低,但遇到台风损失很大。泡沫浮球长期使用容易损坏,海面上一片白色泡沫,不仅难看,还污染环境。陈庆林介绍,公司积极响应号召,配套投资近3000万元,将3942口传统渔排升级改造成全塑胶渔排。“项目实施后,鲍鱼养殖年产量增长约10%,防灾抗灾能力和养殖环境明显提升。”
如果说塑胶渔排的推广应用是东山县海上养殖转型升级的1.0版,初步解决了环保和安全问题,那么深水网箱养殖的兴起,则标志着东山县海上养殖转型升级迈入了2.0时代。
东山湾湾口,10口巨大的黄色深水网箱格外醒目。这里是东山县聚盛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每个网箱都可以抵御12级以下的台风和6米以下海浪。“依托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深水网箱不但极大地改善了养殖环境,显著提高了巴浪鱼的成活率,还通过带动沿岸养殖向深水拓展,保护了近海生态。”东山县聚盛渔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黄跃腾说。
记者(左)在东山县下西坑村采访
深水网箱养殖不仅拓展了养殖空间,也为养殖品种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曾经被渔民视为“杂鱼”的巴浪鱼,如今“身价倍增”。养殖的巴浪鱼肉质鲜嫩,深受消费者喜爱,每斤售价可达50多元,是野生捕捞巴浪鱼的数倍。
2021年至2023年,东山县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推进海上养殖升级改造行动,全县累计改造完成5.6万口传统渔排。东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沈文镇介绍,通过中央和省市县各级财政补助,减轻群众负担,提升了养殖设施技术水平和使用寿命,也促进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东山县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既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生动诠释,也得益于审计部门的服务保障。近年来,围绕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目标,根据省市两级审计机关的工作部署,东山县审计局实施了海洋经济领域财力保障和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以及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情况专项审计。针对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出进度缓慢、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任务推进不畅等问题,审计组深入一线,倾听养殖户意见。“查出问题后,县里多次召集研究塑胶渔排升级改造工作。审计、财政、海洋渔业等部门加强沟通协商,共同推进项目落实。”东山县审计局乡镇审计中心主任朱腾华说。
“审计对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项目开展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及时指导相关问题整改,对我们帮助很大。”东山县海洋与渔业局财务人员朱登达说,目前相关项目均已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资金正在有序拨付。
记者随东山县审计局工作人员前往海上养殖基地进行审计整改回访
“近年来,我们积极服务保障东山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推动海洋渔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海域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渔业产业链提升和海上养殖设施升级等方面工作。”东山县审计局局长吴武雄表示,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围绕东山县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全力服务保障“海上漳州”建设。
“生于海中,以海为田”,东山县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做好‘海’的文章”的殷殷嘱托。一幅“水净、鱼肥、人欢笑”的海上牧场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中国审计报
责任编辑: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