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本报特开设“新春走基层”栏目,请跟随记者的脚步深入审计一线,感受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喜人成就,触摸人民群众追梦新时代的美好景象,见证审计机关护航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石榴红了 日子火了
□ 本报记者 章程
隆冬时节,记者来到山东省枣庄市王府山村的石榴种植园。在这里,农户们正忙碌着为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做准备。农户李永水,正在自家的石榴种植大棚里剪枝。尽管天气寒冷,但他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期待。
记者(左)在农户李永水家的石榴种植大棚里采访
“今年的石榴收成很好,比往年多卖了不少钱。”李永水笑着说。李永水家里有30多亩的石榴园,这样规模的园子在村里还不是最大的。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石榴园,依靠种石榴的好把式,更得益于政府连年来的好政策,枣庄下辖的乡村石榴产业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
丰收盛景,审计助力
枣庄产石榴的历史十分悠久。这里的石榴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承载着当地农民世世代代的生计与梦想。
新年将至,虽已过了石榴成熟的季节,但丰收的喜悦依然挂在每一位果农的脸上,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一条日益完善的产业链和在其中默默发挥重要作用的审计工作。
为确保乡村产业振兴相关政策和资金得到有效落实,2022年12月2日至2023年2月14日,枣庄市审计局派出审计组,对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2020年至2022年期间乡村产业振兴相关政策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并重点关注了石榴相关产业发展、产业平台载体等情况。
项目主审单庆超介绍道:“审计组在通过审查石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政策、资金、产业链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时,发现部分石榴特色产业培育政策落实不到位,导致一些农户在享受政策红利时遇到了障碍;石榴集散地打造任务推进缓慢,影响了石榴产品的销售和流通;资金扶持力度不足,个别奖励政策未能及时兑现,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
审计组把问题及时反馈给了相关部门,并督促其进行整改。记者跟随审计人员来到了位于枣庄市峄城区的枣庄石榴综合交易中心。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收到审计部门相关问题反馈后,深刻认识到审计工作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监督,更是对我们工作的促进。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我们及时采取了相关措施,通过推动健全石榴产业体制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不变形。针对审计发现的石榴综合交易中心建设进度慢的问题,我们联系有关单位,督促加快建成石榴综合交易中心,提升石榴产品的集散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新产品研发增速,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2024年10月,枣庄石榴综合交易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石榴交易终于告别了沿路贩卖的形式,石榴商户有了属于自己的交易场地。
红了石榴,富了产业
“技术支持到位,资金使用到位,石榴产量上来了,我的钱袋子也就鼓起来了。”农户陈永芬开心地对记者说。2023年,枣庄市石榴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600余万株,石榴产量超过1.2亿斤。石榴种植、加工、销售等市场主体发展到118家,石榴全产业链产值近40亿元。其中,冠世榴园区域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高于全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0.8万元,石榴成为名副其实的“增收果”和“致富果”。石榴的丰收不仅给当地果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更为石榴加工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在这次审计中我们发现,部分产业振兴项目推进缓慢,如承诺山东美果来食品有限公司保障政策未兑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关的审计建议。”项目主审单庆超说。在审计工作的助推下,峄城区政府高度重视山东美果来食品有限公司的实际困难。“我们是以石榴深加工为主的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方面遇到了瓶颈。这次审计发现这一问题后,峄城区政府为我们协调了109109平方米的厂区用地,并建设了36000平方米的车间,让企业当年投资、当年达产见效,不仅实现了提质增效,还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就业和增收。”企业负责人刘浩然说。
记者(左)和农户陈永芬一起贴石榴剪纸
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还在继续书写着兴农富民的故事。我们相信,在下一个秋天,漫山遍野的石榴树上还将挂满沉甸甸的果实,一道火红亮丽的风景线在枣庄的大地上闪烁发光。
来源:中国审计报
责任编辑: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