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程《1924鲁迅长安行》连载(47)当时西安的普通人不知道“周树人”就是鲁迅

文化   2024-11-02 16:11   陕西  








编者按:适逢鲁迅长安行一百周年之际,本报连载王鹏程教授的《1924鲁迅长安行》。该书穿越百年时空,聚焦鲁迅人生轨迹里唯一一次西北之行,透过日常生活、旅途行踪和阅市交游等,在鲁迅的行迹和视线里,给我们呈现了一个遥远而又陌生的民国长安,也让我们有幸与鲁迅在长安相见。

1924年7—8月,时任国立西北大学校长的傅铜有感于陕西交通不便、文化闭塞,遂在陕西省政府的支持下,与陕西省教育厅合办暑期学校,邀请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桐龄、李顺卿,南开大学教授李济、蒋廷黻,前北京大学理科学长夏元瑮,东南大学教授陈钟凡,法国大学法学博士王凤仪等十几位学者名流前来西安讲学。他们以民国暑期学校最“豪华”的师资阵容,为三秦大地输入新思想、新学术与新方法,可谓规模空前的文化盛宴,在中国现代教育史、学术史与文化史上占有特殊而重要的一页。



二是王桐龄作为讲师代表发言,可见并非一些人所讲的鲁迅是此次讲学的核心人物,暑期学校对讲师一视同仁,但也不排除鲁迅拒绝以讲师代表身份发言。

据当年听讲者回忆,暑期学校讲演会场有两处,“一是校内大礼堂,一是风雨操场(当时在教育厅院内),鲁迅先生和王桐龄、夏元瑮诸人在大礼堂,刘文海、蒋廷黻等在风雨操场,听众可以自由选择参加”。暑期学校听讲的对象,除了西北大学的师生外,还有西安各中小学教员及各县劝学所选派的代表,总计听讲人数约七百人,致使西北大学的校舍难以容纳,许多人只好在附近找客栈住。西北大学一时车马盈门,热闹异常。

20世纪50年代初,单演义为了寻找鲁迅在西北大学讲学的资料,曾到北京访问过傅铜。傅铜为其讲述了关于鲁迅的三则故事:

其一,陈焕章在某年的8月27日丁祭之前,到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向鲁迅借祭祀用的祭服,鲁迅答之曰:上司不借。陈氏再三纠缠,鲁迅终于被说服,答应借之。鲁迅称陈氏之举为“疲劳说服”。

其二,鲁迅曾对王品青说:“傅铜很会写文章,为什么搞哲学而不搞文学?”

其三,“国立西北大学”的牌匾,是康有为书写的。鲁迅见到后,称之“不坏”!

1924年7月21日,到西安的第七天,鲁迅开始在西北大学礼堂开讲。此前的暑期学校简章中,鲁迅讲演的题目还未确定,等到开讲,学员们才知道讲的是《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他所以选择这个题目,因为他是文学家,他对古今小说涉猎最多,最有研究;这个讲题又是在北大的现成讲稿,信手拈来,再加发挥,原是很自然的事”。

第十九章

“周树人”原来就是“鲁迅”:

西安报纸上的鲁迅

在暑期学校讲师中,鲁迅起初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这是因为暑期学校在介绍鲁迅时用了“周树人”的名字。当时西安的普通人不知道“周树人”就是鲁迅。

这从当时西安报纸的报道也可以窥见。

目前所见的当年西安报纸对鲁迅的报道,据姜彩燕统计整理,共有六次。前三次都是在关于暑期学校的简章及讲题预告里,对鲁迅的介绍一概是:“周树人,北京大学教授。”

第一次以“周树人”名字出现,是1924年6月2日《新秦日报》教育界消息之《筹办中之暑期学校(续)》,其中预告了暑期学校讲师姓名及讲演题目。介绍到鲁迅时,只有简单的一句:“周树人,北京大学教授。”其与梁龙“二人讲题尚未发表”。

第二次出现,是6月19日《建西报》所载的《暑期学校之组织》中预告了所邀请的讲师之履历及演讲题目。第十位介绍的是鲁迅,内容为:“北京大学教授周树人,讲演未详。”

第三次出现,是在7月20日《旭报》所登的《国立西北大学、陕西教育厅合办暑期学校简章——(讲演题目)续》中,里边列举了各位讲师的姓名、别号、籍贯、略历和讲演题目。关于鲁迅仅有一行:“周树人,北京大学教授,讲题未定。”

鲁迅在北大任教时为讲师(当时北大规定,兼任教师只能聘为讲师),西安报纸一律写为北大教授,可能信息资料不够准确,但也不排除特意将讲演人职级抬高以示尊敬,并以此来壮大讲演队伍之声势。

鲁迅日记中最早提到赴西安讲演是1924年6月28日,他当天日记云:“(下午)至晨报社访孙伏园,而王聘卿亦在,遂至先农〔坛〕赴西北大学办事人之宴,约往陕作夏期讲演也,同席可八九人。”王聘卿即邀请鲁迅赴西安讲学的王品青。从《新秦日报》6月2日和《建西报》6月19日的报道来看,鲁迅最晚6月初就已答应暑期学校的邀请(由王品青和王捷三经办)。28日,“赴西北大学办事人之宴”为商讨相关事宜或促进感情。6月30日,鲁迅得到由王品青转来的正式邀请函,遂开始置办行装。7月4日,“王捷三来约赴陕之期”。7月7日,“赴西车站晚餐,餐毕登汽车向西安”。

暑期学校开讲后,学员自由选择听讲内容,一开始教育厅风雨操场的听众多,西北大学大礼堂的听众少。当不少学员知道“周树人”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著名小说家鲁迅后,纷纷从风雨操场移到大礼堂听讲,大礼堂的听众慢慢多了起来,以至后来座无虚席,还有不少人站着听讲。据当时在场的李瘦枝回忆:

这时,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等伟大作品都早已发表过了。《中国小说史略》已由新潮社出版,讲习会期间商务印书馆西安分馆曾在西北大学前院设临时售书处,介绍有关讲演人的著述出售,但是陕西一般人对鲁迅之名当时尚不熟悉,鲁迅先生在讲演时,又是以周树人介绍给听众的,这位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在开始和群众见面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并非全部听讲的人都不知道鲁迅)。记得鲁迅先生穿着一件半新的白市布长衫,平底布鞋,比之其他衣绸衫和洋服革履者似乎是不够学者“气派”的,由于鲁迅先生的讲演内容丰富、见解深刻,特别是他在讲演中的那种昂扬的战斗精神,感染力强,不多几天礼堂上即座无虚席,及至讲到唐宋以后,就有不少人争不到座位站着听讲了。

(未完待续)



-- END --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 大家都在看 —



(点击图片扫码下载)



责 编 | 王越美

审 核 | 张建全

终  审| 张嘉懿


文化艺术报社
《文化艺术报》是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主管、陕西人民出版社主办,西北地区唯一一份极具权威性、影响力的省级文化艺术行业综合资讯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32 邮局征订代号:51-2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