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差了,不要说“没关系”

教育   2025-01-06 12:31   河北  

有偿征稿,点击查看

文/秋秋


临近期末,孩子的作业里几乎每天都有一套试卷。

这不,昨天儿子拿回来的试卷,做完我陪他一起核分,得了个大大的49分。

我仔细把题目都看了,最近的试卷跟平时的练习题还是有所不同的,题目里都带着“弯弯绕”,需要多想一步的、设置了阅读障碍的题目还真是不少。

对于做题经验约等于0的一年级小朋友来说,每道错题都精准踩进了坑里,再加上确实有没看清楚要求的、偷懒不列式子不画图口算的、丢题的……

儿子一脸不悦地一声不吭。

即便他还不知道分数代表什么,但他也能看懂一堆的叉叉。

他拿起橡皮,擦掉自己写的答案,试图去看该如何改正。

但又不能安心改错,他抬起眼皮问:“妈妈,你不说我吗?”

说实话,我没有那么好的修行,说不生气是假的,但是看到他自己对于这个结果的重视,我倒觉得确实该着急的也不是我。

反倒这是一次机会,教会孩子如何看待考试成绩。

1
考试是什么

考试既不等同于命运,考好了就能过好日子,考不好就完了,考试也不等同于人,考得好就是优秀,考不好就是笨蛋。

实际上,考试就是对学生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的检验。

就如同,每天的作业里肯定有一项或者几项是对当天学习内容的检验一样,做得好,说明对学习内容的吸收还是不错的;做得不好,正是说明有短板要及时补上。

当我们把考试成绩弱化,把孩子的关注点放在该如何去补短板上时,孩子的成长思维也在慢慢形成。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中表明,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根据对能力发展的认知,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fixedmindset) 和成长型思维 (growth mindset) 。

固定型思维的人规避挑战、痛恨变化,甚至觉得自己没能力改变现状。

成长型思维的人愿意迎接挑战,因为这是向上的阶梯;把每次失败都当成进步的机会,认为凡事皆有可能。

当孩子没考好,要教孩子的是,“我需要看看哪里错了,吃一堑长一智”。

当遇到难题时,不要唉声叹气,而是迎难直上,勇敢面对。

2
考后最该做什么

比起劈头盖脸一顿批评,或者轻描淡写地一句“没关系”,此时孩子更需要的是“复盘”——自己错在哪里,又该如何修正。

当父母把自己和孩子的情绪调整好,再来分析试卷,才能有最好的效果。

因为孩子错得太多,我们干脆一起重新“读”一遍试卷。

第一步,从认真读试卷上的每一个字开始,并标记出每道题的关键信息。

试卷总共有七道大题,每道题的标记是一、二、三……七,一道选做题。

每道大题中又有小题,每道小题的标记是1、2、3……5,

小题中有细分的小问,标记是(1)(2)……

看清楚题目标记的目的,一是防止丢题,二是每道小题的答题要求都要跟大题号后写的要求一致。

做完这一步,孩子能改过来的题目就有5道。

这也告诉孩子,在今后做题过程中,边读题边在重要信息下画线,对照重要信息去做题。

第二步,通过“读题”消灭不了的错题,来看是哪里出错了。

计算出错的,因为犯懒心算的……

带孩子回顾,做题的时候,是怎么做的,看看哪一步出了问题。

现在调整一下,看是不是能做对。

让孩子说一说,错误是如何发生的,以后做题怎么做能有效减少此类错误。

孩子想不出来方法的,父母也可以提供思路,比如,做完之后检查啊,或者做题时画一画示意图等让孩子来选择。

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说明问题真的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他才会在今后做出改变。

通过每次的测验、考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读题、勾画关键信息、检查等),习得科学的学习方法(复盘)。

3

和孩子站在一起解决问题,

而不是和问题站在一起击垮孩子

通过这次“低分测试”,孩子能得到的朴素结论应该不少:

1.考差了,妈妈也不会打他。

2.考差也挺可怕,需要重新做一遍,那还是第一遍就好好读题吧!

3.改错不是只改一个数字、一个选项,而是需要反思的。

真正的教育,并不是给答案,而是教会孩子如何解决问题,当面对挑战时不退缩,而是思考如何应对。

作者:秋秋图片来源: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秋秋
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形式的改编、抄袭、洗稿媒体平台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往期走心文章 · 推荐

“反向育儿”虽好,但也有可能起反作用!

娃为啥总要跟我对着干啊?“叛逆”俩字了解一下

孩子,有求必应是最廉价的善良

对,我就是那个“说话不算话”的妈妈

不管孩子,还指指点点?

孩子新交了个“坏朋友”

好好的孩子,怎么说抑郁就抑郁了?

很多家长,都把培养孩子的重点放错了!

孩子开始“盘串”了,我不仅不批评,还非常支持!

夸11岁的儿子“聪明”,他居然说我骂他……

有效唠叨小技巧,亲测有效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有价值育儿文章

微信号 : baomabaobao

分享有深度,有态度的育儿文章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深度育儿
分享有深度,有态度的育儿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