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 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首次授衔仪式在中南海圆满举行。授衔仪式落下帷幕后,各位将领们纷纷聚集在一起,相互庆贺这一荣耀时刻。
就在这时,周总理也来到了一位老朋友的跟前,先是向他表达了诚挚的祝贺,随后不禁轻轻叹了口气说道:“恩人,你的军衔给你评低了些……”
结果那人却不在意地回应道:“不低不低,能吃饱饭就行!”
那么,究竟为何周总理会称呼这位同志为 “恩人” 呢?他究竟被授予了什么军衔?周总理又为何会说他的军衔被评低了?
在 1950 年的一天,警卫员急匆匆地推开了中央领导的办公室门,气喘吁吁地报告说,门外有一个人要见毛主席和周总理,而且更为特别的是,这人身上居然还带着枪。
毛主席和周总理在得知这人是谁后,两人相视一笑,纷纷说道:“不必拦他,他不会伤害我们的!”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毛主席和周总理为何会对他如此地信任呢?
这一切还得从刘伯承元帅筹建军事学院这件事儿说起。就在几个月前,正在前线作战的刘伯承元帅,突然接到了中央打来的一个电话,旋即被召回了北京。
原来随着解放战争接近尾声,中央领导们认为建设军校,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这件事已经时不我待。并且,他们经过慎重考虑,打算把这个既艰巨又意义重大的任务交给刘伯承元帅。
刘伯承元帅对于中央的这个想法也是极为认同的,他十分痛快地接下了中央的委命。
然而刘伯承元帅在刚开始筹建学院的时候,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太充分,可以说是啥都缺,尤其是经费方面,那更是捉襟见肘呀。
要知道,当时毕竟是建国初期,全国各地到处都在搞建设、谋发展,到处都急需资金投入,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能够分拨出来给到学院这边。
这可把刘伯承元帅给愁坏了,就在他为此事一筹莫展之际,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这人就是学院内的卫生部部长李治。
李治可不简单,他是周总理的救命恩人,同时也是毛主席极为看重的一位同志。由李治出面,去向两位领导申请拨款的话,那成功的可能性肯定是相当大。
刘伯承元帅越想越觉得妙,于是立马就把李治找了过来,向他说明了情况。
李治听完之后,二话没说就应承了下来。他当时在卫生部工作,对学院的实际情况那是相当了解的。卫生部这边都已经 “穷” 到连最基本的医疗器械都配备不齐了。
其实呀,他早就想和刘伯承元帅提这件事了,只是看到刘帅因为操心学院建设的事,头发都愁白了不少,也就没好意思开口说出来罢了。现在刘帅既然希望自己进京去申请拨款,那他自然是义不容辞。
当时国内的形势还并未真正稳定下来,各地的治安状况也不是很好。为了安全起见,李治便随身带上了一把手枪用来防身。
结果他刚一到达中央,就被门口的警卫员给拦住了。虽说他很配合地把手枪交了出来,但警卫员出于保险起见,还是把他携带枪支这件事报告给了两位领导。
毛主席和周总理听说后,不禁一同笑了起来,说道:“李治同志那可是我们的客人,他是不会伤害我们的,让他带着枪进来吧!”
众人一听这话,可都大吃了一惊呀。要知道,在当时,能携带枪支面见毛主席的,那可就只有许世友将军一个人呐。许世友将军在战场上那可是征战多年、战功赫赫,已经成为主席最为看重的部下了。
而如今毛主席竟然允许李治带着枪去见他,由此可见,主席已经是把李治看作和许世友将军一样重要的人了呀。
即便如此,警卫员们为了确保两位领导的绝对安全,心里依旧还是存在着一些疑虑的。
周总理见状,只是轻轻摆了摆手说道:“李治同志是我的救命恩人,又怎么会害我呢?快把他请进来吧。”
警卫员这才将李治放行。虽说两位领导都已经同意他带着枪进入,但李治还是按照规定,主动将枪留在了外面,然后才进去面见两位领导。
李治见到两位领导之后,便立刻表明了来意,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关于拨款的事情。
毛主席听后,略微思索了片刻,郑重道:“建设军事学院是个大事情,确实应该引起重视才行。只是现在国家各方面的情况都还比较紧张……”
随后他沉默了一会儿道:“这样吧,我个人先拿出一部分钱,正好这些年我积攒下来的稿费还有不少,你们先拿去用吧,要是不够的话,我们再一起想办法解决。”
周总理也开口道:“我也还有些积蓄,就全都捐给你们吧。”
虽然说这筹集到的资金距离满足学院建设所需还差得远,但看到两位领导对这件事如此地尽心尽力,李治非常感动。
李治回去后,周总理和毛主席依旧对这件事十分关注,他们多次专门召开会议,和众人一起商量这件事情的解决办法。
最后,在中央领导的帮助下,军事学院成功地获得了 3 亿经费。
学院里的人都普遍认为,是李治凭借着他出色的说服力,成功说服了中央领导,这才为大家解决了这个经费难题。
但李治心里很清楚,中央之所以会拨款给学院,是因为他们本身就十分看重学院建设这件大事,这可并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况且,这么一大笔经费,中央领导们肯定也是费了好大的劲儿才好不容易凑齐的。
于是呢,没过多久,李治又再次来到了中央,专门向领导们表达了感谢。周总理笑着说道:“你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帮你就是在帮千万个老百姓。”
众人知道,周总理之所以这么看重李治,除了支持他的工作外,还因为李治救过他的命。
李治出生在江西永新县的一个木匠家庭当中。相较于一般的农民家庭来说,他的家境相对来说要好上一些,所以他从小就被父亲送到了学校去接受教育。
在上中学的时候,由于连年战乱,再加上饥荒肆虐得十分厉害,家乡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的霍乱,村子里有好多人都因为这场疫情不幸病死了。
看着身边的亲朋好友一个个离自己而去,李治心痛不已。从那时起,他的心里就暗暗立下了一个志向,那就是要救死扶伤,拯救更多的生命。
之后他便开始发愤图强、刻苦努力地读书学习,最后成功地考入了上海南洋医科大学。
当时的上海可是国民党的地盘,国民党军队不仅到处抓壮丁,还四处招揽各界的精英人才。
由于李治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医术也相当高明,所以在他毕业之后没多久,就被国民党给盯上了。
在国民党的逼迫之下,李治不得已只好成为了国民党的军医。
刚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对国民党太过排斥,毕竟他唯一的心愿就是救人。然而,在他亲眼目睹了国民党士兵滥杀无辜的种种恶行后,他对自己身上的这个职位就越发地感到厌恶了。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要是继续在这个岗位上工作,那自己可就成了伤害万千无辜人民的帮凶了呀。
他每一天都在盼望着能够早日逃出这个如同牢笼一般的困境,很快,机会就来临了。
1930 年,李治被调到张辉瓒的 18 师 6 团担任上尉军医。到了这一年的年底,张辉瓒奉蒋介石之命去围攻中央苏区,结果却不小心中了我军的埋伏。
而李治也在这次战斗中被我军俘虏。一开始李治喜忧参半,离开国民党他是开心的,但他毕竟是国民党的人,红军很有可能不会放过他。
但随着日子越来越长,我军不仅从未打骂过他,反而一直善待他。
这让他彻底明白了,我军是一支文明正义的部队,而这也正是他内心深处最想为之效劳的那种军队。
于是他便主动向我军提出了申请,要求加入红军。从这时候起,他也就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但红军毕竟与国民党军队是不同的,不仅理念不同,就连生活条件和战斗环境也有着巨大差别。
在国民党部队中,像李治这样的军官,是拥有资源优先分配权的。
但在红军当中,干部们不仅要想办法去保证战士们的生活质量,在必要的时候,甚至还要把物资优先分配给战士们使用。
所以在长征时期,李治经常能看到很多干部用自己的马去驮着重病的战士,或是把仅有的一点干粮分给其他的战士们。
这让李治大为震撼,这种艰苦的条件不仅没有将他吓退,反而更加坚定了他要永远留在部队中的信念。
在后来的战斗中,他跟着战士们一起上战场,永远在战斗最危险的地方,去全力救治那些受伤的战士们。
虽然每天都活在劳累和危险之中,但李治却觉得特别充实。每当看到一个个受伤的战士经过自己的救治之后又恢复了健康,他的心里就感到无比的幸福。
1934 年的一天晚上,李治忙碌了一天后刚躺下准备休息,就被人给叫醒了。原来是周总理病倒了,好多军医都已经看过了,依旧没有查出病因。
就在众人急得团团转的时候,有个战士突然提议,让李治过来看一看。
这话一出,众人都陷入了沉默。毕竟李治之前可是国民党军官,而周总理又是中央的重要领导,他会真心实意地给总理医治吗?
此时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紧急关头,周总理要是再不接受治疗的话,恐怕就会有生命危险。于是毛主席沉思了片刻之后,便命人把李治找了过来。
经过一番诊断之后,李治认为周总理是患了由阿米巴菌引起的肝脓肿。即便李治把这种罕见病症介绍得非常清楚,大家依旧对他持怀疑态度。
最后还是毛主席决定相信他,李治这才顺利地给周总理做了手术。
在李治的治疗下,周总理很快就恢复了健康。仅仅过了三天的时间,总理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得知是李治救了自己一命后,周总理亲自接见了李治,并对他表达了诚挚的感谢,说道:“多亏了你,我的肝再也没疼过了,你救了我一命啊!”
毛主席在一旁也点头道:“李治同志是个好医生,他救了我们的亲人兄弟,给部队立了大功!”
得到了两位领导的肯定后,军中再也没有人怀疑李治的用心了。
从此之后,李治便一直备受重用,成为了战地医院的中坚力量。1955 年举行大授衔的时候,李治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当周总理得知他的军衔后,不禁轻轻叹息的说道:“你可参加过那么多重要的战役,每次都坚守在前线,救助的伤员都有上万个,你的功绩不比那些指挥员们少,你的军衔还是给你评低了些啊……”
李治却压根儿就不在乎军衔的高低。在他看来,如今老百姓都能够安居乐业,国家再无战乱,就是对他最大的嘉奖了。
于是他十分豁达地回应道:“不低不低,能吃饱饭,有地方住我就非常满足了!”
后来,李治便一直在军事学院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为国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医学人才,为军队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9年,91岁高龄的李治因脑血栓医治无效病逝。他这一生最骄傲的事情,就是看过这么多病例,他没有一例误诊,没有因为自己耽搁过任何一个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