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深圳 10 岁日侨男童被当街连刺数刀,不治身亡,引发轩然大波。
无数读者痛心之余,也表示疑惑: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让一个人对无辜儿童大开杀戒?
在各路留言评论中,我注意到这样一个几乎没有人讨论的点:
在持刀伤害这个孩子之前,嫌疑人钟某,早在 2015 和 2019 年,就因涉嫌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和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警方行政拘留。
也就是说,此人很可能是个“惯犯”。
而这一次,他宣泄恶意的屠刀,刺向了无辜的孩子。
我们不禁要问:
当这些人犯下骇人听闻的罪行时,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他们到底如何屏蔽人的理性和良知,一次次地去给别人带来痛苦,以至于对这么小的孩子都下得去手?
或者说,罪犯的心理是否本来就与常人不同,在伤害他人时不仅毫无内疚之心,甚至还会获得某种特殊的“快乐”?
如果事实真的如此,那他们还有改邪归正的可能吗?
长久以来,我们都认为:犯罪是贫穷、创伤、绝望和原生家庭导致的结果。
小说是这么写的,影视剧是这么拍的,专家学者们也是这么认同的。
然而,美国总统里根的犯罪顾问和联邦调查局(FBI)的鉴定专家,犯罪心理学家斯坦顿·E. 萨梅诺博士,在花了几千小时采访了不同背景的罪犯,又对数百个案例的深入研究后,提出了一个颠覆性观点:
罪犯之所以选择犯罪,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模式而不是他们所处的环境。罪犯的思维模式与我们正常负责任的人不同。
在与罪犯打交道的 50 年间,在美国的 48 个州和加拿大,萨梅诺博士为犯罪学领域领域中的大量专业人士——执法、惩戒、教育、心理健康、社会服务、司法机构及神职人员——提供咨询和培训。
尽管他的观点被很多专家学者诟病,但与罪犯直接打交道的一线工作者,却经常跟他产生共鸣。
萨梅诺博士 50 年来亲身调查走访,积攒了一整本离奇曲折的犯罪案件,和令人咋舌的犯罪心路历程——
罪犯的狡猾、凶残和变态,
监狱里的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
罪恶与正义的斗智斗勇和此消彼长,
心理专家找到犯人苦苦隐藏的弱点,随后强硬地予以戳穿,
还有紧跟时事的骄傲男孩与特朗普……
全都写进了这本多次再版的《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既有颠覆性的理论阐释,又是精彩的纪实文学,比刑侦悬疑小说还让人上头。但其中也有一些细节过于惊心动魄,让人不忍卒读。
对刑侦犯罪、悬疑推理感兴趣的千万不要错过,但因为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血腥,暴力,性,未满 18 岁的少年儿童和心理承受力差的人,还是慎入吧。
01
惊悚、刺激、猎奇,
刑侦悬疑爱好者不能错过
《天生坏种》作者萨梅诺博士,是一位为法庭服务、但独立于控辩双方的犯罪顾问和心理专家。
为了精准把握罪犯的心理,他常常对罪犯本人进行长达几十个小时的深度访谈。
除此之外,还要走访他们的家人、邻居和治疗师,反复看警方的录像和问询记录。
在与犯罪打交道的 50 年间,萨梅诺博士发现了各种类型的罪犯是如何形成的真相,并在《天生坏种》这本书里,毫不留情地揭开了他们的“画皮”:
激情杀人者看似一时冲动,实则在脑海里已经肉体消灭过对方无数次;
一个人可以有着漫长的精神病史,却在杀人时精神完全正常;
只有犯罪,才能消除日常的无聊和厌烦感;
无论犯下多么罪大恶极的罪恶,都不影响罪犯相信自己是个好人……
看得我直起鸡皮疙瘩。
其中,对案件精准的还原,对当事人言行细腻的描绘,对罪犯作案前、中、后的心理变化,勾勒出了一个个小丑、汉尼拔式的角色,他们的所作所为,无不给我们“正常人”以深深的震撼。
但与影视剧中的角色不同的是,这些人存在于现实世界,甚至就潜藏在我们身边。
有的罪犯,极度邪恶冷血,浑然不像地球生物。
作者萨梅诺博士对谈过一位臭名昭著的少年犯李·博德·马沃尔,17 岁时,就犯下了 10 死 3 伤的大案。
马沃尔提到,他杀人之前,从不吃东西,因为“这样才不会让大脑缺氧”,并保持更高的“警惕性”。他为自己杀人时近乎心流的“专注”能力自豪。他喜欢“扮演傻瓜”,因为这会“让每个人都低估我”,“给我学习、征服和克服困难的机会”。他指导其他囚犯越狱。他挑衅说“你们抓到我,不是因为你们做了什么,而是因为我的懒惰”……
人性之恶,真是善良者无法想象的深渊。
有的罪犯,格外“变态”。
詹姆斯例行暴露生殖器的行为已经超过 20 年了。每到周末,他都对此充满期待。他告诉家人自己要外出办事,然后就去寻找合适的地点,出其不意地露出自己的生殖器惊吓路人。他出没于公园、自行车道、徒步小径和树丛。他日益痴迷于这种行为,开始把工作日午休也用于此……
听起来很像 loser 的行为。但实际上,詹姆斯在公司担任高度涉密的高级职务,还有一个事事听从他安排的妻子。
除了“邪恶”“变态”之外,还有许多罪犯的心理活动,在正常人看来极其搞笑。
比如,罪犯们有属于自己的鄙视链——
白领罪犯把暴力犯罪者视为暴徒,而在暴力犯罪者看来,白领罪犯是一群“娘娘腔”。
比如,罪犯们也会“爱心泛滥”——
一个杀人犯拒绝碾死虫子,因为“不想杀死一条生命”。
再比如,罪犯们有自己的“盗亦有道”——
一名少年犯告诉作者:“任何袭击老太太并抢走她们钱包的人都应该被绞死。”尽管他的“良知”不允许他对其进行人身攻击,但对抢她的钱这件事,却丝毫没觉得哪里不对。
总之,《天生坏种》这本书当悬疑刑侦小说看都万分精彩,更何况还有大量专业又接地气的心理学分析。正常人看起来再不可理喻的犯罪思维,也能给你理出逻辑清晰的起承转合。
对刑侦犯罪、悬疑推理感兴趣的读者,人手一本也不为过。
▼ 点击下图 即可购买
02
天生坏种们,
跟常人哪里不同?
外网有一个热度很高的问题:哪些行为迹象,说明一个人本质很坏?
以下几个回答,得到了成千上万的点赞——
用你分享的秘密或弱点对付你。
只对那些对他们有用的人友善。
不负责任,永远都是别人的错。
对自己的恶劣行为很得意,认为全世界都欠了他们,只有在镜头前才对人好。
一个人的坏,是不是“骨子里”的,或许不好分辨。
但从中透露出的傲慢、自私、双标、冷酷、不负责任等等,却是罪犯异于常人的固有思维模式。
一方面,他们自我陶醉,深感自己与众不同,有着离谱的优越感;
另一方面,他们却是外表华美、内在虚无的“空心人”,稍不如意就会体验到自我形象的破灭。
于是,他们把身边人都当成自己的血包,敏锐地“嗅”出可以伤害的对象,就像鲨鱼闻到血腥。
而一旦被人识破或拒绝,就会开始狡辩、卖惨装可怜,或者无能狂怒,用暴力和犯罪完成对他人的物化和征服。
萨梅诺博士在《天生坏种》中,介绍了 12 种异于常人的“罪犯思维”,包括说谎、伪装成受害者、很强的权力欲、缺少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概念等等。
有些人的思维异常,是明目张胆的。
比如,有的盗窃犯会说:“当我走进一个房间时,我感觉房间里的一切都属于我。”对他们来说,欺骗、剥削、恐吓是人生常态。
但还有一部分人,从来不会把“坏”写在脸上。
他们非常善于“立人设”,有的甚至在圈子内非常受欢迎。可一旦他们决心为了自己的利益犯下罪行,就会给信任他们的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和伤害。
这些人的总数并不多,但我们人生 80% 的痛苦,都是他们带来的。
从这个角度讲,任何善良的人都该读一读《天生坏种》这本书,以便更快地“嗅”出身边坏人的“味道”,及时把他们排除在社交圈之外,让魑魅魍魉通通退散。
▼ 点击下图 即可购买
03
性犯罪者真正想要的,
从来不是性
9 月 16 日,欧美说唱界教父“吹牛老爹”,在纽约曼哈顿的酒店被捕了。
其被指控犯有人口买卖、聚众淫乱、绑架、对女性进行虐待、威胁和强迫性行为、建立犯罪集团等罪,一条长达 20 年的黑色产业链,就此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单单是起诉书就长达 14 页,里面的涉案人员身份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除了人尽皆知的娱乐圈巨星之外,还有大量的政坛精英,包括前总统和总统候选人等都牵涉其中。
堪称萝莉岛再现、欧美娱乐圈和政坛的史诗级大塌房。
根据媒体爆料,这 20 多年来,“吹牛老爹”利用自己的影响力,诱使大量年轻人前往美国参加他的派对,成为他招待“贵客们”的“盘中餐”。
很多被惊掉下巴的吃瓜群众,都有这样的疑问:
这类派对到底有什么吸引力,这群娱乐圈和政坛的精英们宁可违法犯罪也要参与其中?
他们什么俊男美女交往不到,非要绑架、性侵、恋童?
难道因为阈值太高,只能通过变态的方式获得性满足?
其实,这名流权贵们真正追求的,可能不是性快感,而是权力感的满足。
所谓权力,就是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不受对方的抗拒的影响,向对方贯彻实施自身的意志。
显然,“贵客们”在强迫他人的过程中获得的权力快感,是其它自主自愿的性关系中无法获得的。
用作者萨梅诺博士的话说,就是:双方自愿发生的性行为,对罪犯缺乏吸引力。
04
看到这里,你是否会想:既然天生坏种们跟正常人类不是一个物种,能不能让他们内部消化,别来祸害我们普通人?
再进一步,你会不会好奇,当“天生坏种”们养蛊一样地聚集在一起,会发生什么?
是基于弱肉强食诞生新的秩序,还是会变得比原来更加混乱和疯狂,甚至诞生更可怕的“蛊王”?
这不是犯罪题材影视剧中的情景,而是美国无数监狱正在发生的现实。
在作者看来,监狱、看守所和少管所,已经成了“犯罪学校”,“它们把人们变得比关押前更坏”。
监狱原本的职能是惩罚、威慑和改造,但实际上,却沦为坏种们的学校和竞技场。
在这里,罪犯们:
彼此斗殴,霸凌弱者,强奸“新来的”,并以此为乐;
攻击工作人员,用水淹没牢房,挥舞着牙刷叫嚣,用指甲刀、报纸和圆珠笔制造长矛;
交易和传递违禁品,把毒品藏在蛋糕夹心里、《圣经》里、甚至是通过热吻传递的胶囊里,技术的进步更为他们的“想象力”插上了翅膀,有的违禁品都通过无人机投掷了;
拉工作人员下水,把狱警和惩教人员发展成作恶的盟友,或者售卖毒品的中间商……
遍地开花的监狱乱象,衬得美剧《犯罪心理》《汉尼拔》都失去了想象力。
▼ 点击下图 即可购买
05
通过监禁使得罪犯们改邪归正的努力,差不多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看到这里,想必不少读者都会犯嘀咕:
既然只有犯罪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收益”,天生坏种们又不害怕进监狱,那么,是不是压根就没有手段,能约束他们的行为,改造他们的大脑?
坦白讲,我也很悲观。
但接下来,峰回路转,作者在《天生坏种》中,详细剖析了一个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的案例,告诉我们:
就算是最顽固不化的天生坏种,依然有机会通过改变其思维模式,来对他们进行矫治。
只不过,你需要比最坏的坏种还要“坏”——
约克尔森医生是一位知名精神病学家,1961年,他在圣伊丽莎白医院开启了对罪犯的研究。
那时候,他相信患者们不是施害者,而是不良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受害者。
然而随着研究和治疗的推进,约克尔森医生发现:
深入早年的经历和童年创伤,并不能阻止他们继续犯罪。一旦被发现,这些人还会用新学到的心理学知识,为自己的罪行开脱。
是的,罪犯们无师自通地滥用原生家庭的概念,来佐证他们一直以来的观念——都是别人的错。
约克尔森医生意识到:继续探究原因和动机,只会助长犯罪行为的合理化。
于是他不再关心罪犯们的童年故事,转而聚焦于他们当下的思维。
在漫长且痛苦的工作中,约克尔森医生记录了上千页观察结果,最终发现:
只有彻底摧毁罪犯根深蒂固的固有思维模式,在废墟上重建新居,犯罪行为才有可能真正终止。
甚至可以说,约克尔森医生用了跟罪犯同样、甚至是“变本加厉”的手段,去对付罪犯,包括但不限于:
日复一日的高强度“折磨”,
强硬且不为所动的态度,
对他们的秘密和弱点毫不留情的戳穿,
对他们痛苦的“不感兴趣”甚至“冷酷无情”,
对他们任何一点出格行为的“吹毛求疵”和“厉行纠正”……
但与此同时,约克尔森医生又对罪犯们非常尊重,从来不会流露出蔑视和嘲弄。
堪称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其中最震撼人心的,是对勒罗伊的改造。
此人从小就是坏种,长大后,不出所料地成了个银行抢劫犯,与此同时,他还离不开酒精、毒品、家暴和滥性。
对于这样一个连家人都已经决定放弃的恶棍,约克尔森医生的项目,却把他“从鬼变成人”。
《天生坏种》对这段往事的记录,是如此的动人心弦,以至于除了复制原文,任何转述都显得苍白无力:
约克尔森像一只猎犬,在长达近 3 个小时的会谈过程中对勒罗伊步步紧逼,撕下他的伪装。勒罗伊不喜欢约克尔森说的话,但又很难否认。他满腹牢骚,但他的意志力却在不断瓦解。后来勒罗伊承认,在会谈开始时,他就感觉自己这次面对的不是一位能被他牵着鼻子走的普通精神科医生,约克尔森远比他预期的要强硬得多。勒罗伊怀疑,这位医生是不是会读心术。有一瞬间,勒罗伊甚至在想,约克尔森如此了解罪犯的心理,或许他自己也是一名罪犯。
最让勒罗伊感到吃惊的是,对面的这位老人把他说得那么不堪,可他竟然就坐在那里听其讲话。他被揭穿了,但他并没有觉得被冒犯。约克尔森依然保持着冷静和礼貌,哪怕在对勒罗伊的生活方式做出全盘否定时也是如此。约克尔森没有嘲讽、威逼、斥责勒罗伊,也没有对他表示出半点不尊重。因此,勒罗伊一直坐在那里听约克尔森讲话,像被催眠了一样听着约克尔森剖析他,仿佛约克尔森拿着一面镜子照出了他本人。 这仅仅是个开始。
接下来,约克尔森医生开始了对野兽的漫长驯化——
他对勒罗伊的每句话都做出诠释,以此来揭穿他的真面目;
他强化勒罗伊的自我厌恶感和愧疚感;
他把勒罗伊引入一个 5 人小组,小组成员分别处于改变过程的不同阶段,新成员可以看到其他人的改变,现有成员也会重新经历一遍自己当初的改变过程;
他既不轻信也不怀疑,不急于做出判断,等待“时间揭晓答案”……
而罪犯的改变,也充满了波折、反复和戏剧性。
(由于篇幅所限,这部分最激动人心的细节无法完整呈现,强烈建议大家去看书!)
在婴儿学步一般的学习新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后,勒罗伊慢慢认识到:
“男子汉气概”并不意味着暴力、强势、凌驾于所有人之上、拥有数不清的女人,而是意味着责任。
在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真实生活中,体验到日常生活、工作、家庭的烦难和成就后,他终于明白了自己曾经对爱的人造成了多少伤害,自己又错过了多少“本来可以”的美好生活。
这个跨度长达几十年的案例,让我沉浸式体验了一场现实版的《心灵捕手》。
不同的是,这里没有什么心理创伤,没有什么当清洁工的天才少年,没有什么“这不是你的错”。
只有尊重他人,控制愤怒,承担责任,以及对自己和世界建立现实的认识后,仍然选择热爱。
▼ 点击下图 即可购买
06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很多次脊背发凉。
激起我最深恐惧的,不是因为罪犯的凶残和变态,而是罪犯们的思路,总给我一种“似曾相识感”——在大众、家人、乃至自己身上,都能观察到类似的思维模式和心理诉求。
的确,罪犯们自私、狡辩、欺凌、强迫、暴力、不负责任、挑拨离间、卖惨装可怜……施展权力的过程本身,就会带来巨大的快感;
但我们自己,又何尝没有打压过同学的自尊、压榨过别人的劳动、侵吞过对手的利益、吸食过家人的服从……每一次的“你输我赢”,都是一次对自己"聪明"和"果断"的打赏,稍不留神,人就会沉迷其中,从此异化,逐渐沦为这种奖惩机制的奴隶。
你瞧,虽然罪犯们很可能是跟我们不同的“天生坏种”,但罪犯的邪恶是人性的邪恶,而这份邪恶的来源于我们的“共业”,每一个人对此都难辞其咎。
看见罪犯,也是看见我们自己。
就像知名法律人罗翔所说:
我们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幽暗、更邪恶、更败坏、更堕落,永远不要对人性的幽暗保持乐观。
幸好,我们还可以通过了解张三的心理,来警惕自己内心的张三,来逃离人性恶的诅咒。
美剧《犯罪心理》的一个片段,给我留下过深刻印象:
一个童年受虐的凶手归案后,探员 Hotch 说:“经历过这种童年的人,其中一部分会变成你这样。”
凶手显然有所共鸣,于是被押走前突然问:“另一部分呢?”
Hotch 看着他,意味深长地说:“另一部分则成长为抓你们的人。”
尽管童年不幸,但他仍选择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好人,一个温柔的丈夫,一个慈爱的父亲,一个可靠的同伴。
是的,尽管归咎他人很容易,尽管创伤可能如影随形,尽管前路依然迷茫看不清……但我们仍然可以承担责任,做出选择。
毕竟:
我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 点击下图 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