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之悦创始人Danny,曾是2008年奥运会火炬手,是中国企业家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四川省企业家摄影协会理事。
但在这些标签之外,他更是一位真正的旅行家。旅行近40年,走遍100多个国家,跨越南北极点,不为谈资,只为热爱。一如他对自己的注解:“我的人生因旅行而精彩。”
现在,请和我们一起走进Danny的故事。
chapter 1
我的骨子里,就有好走的概念。
达州,深居四川东北部的山区城市,是Danny的出生地。上世纪,这里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却让他对“世界”萌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读完高中,他只身前往异地求学,这意味着一种转变:“上了大学,我一有时间就在省内到处跑,等到90年代末,已经环游了全中国。”
在坦桑尼亚,Danny记录下真实的动物世界
30多年前的旅行,画风是什么样呢?国内旅游市场刚起步,交通、信息、住宿等困难不计其数。可以说,是仗着一股好走的劲儿,让他完成了“中国旅游图鉴”。
很快,Danny就将目光投向更为辽阔的世界版图,计划个人的环球旅行。1998年首次出国,1999年前往欧洲,足迹越来越远......
在巴哈马,Danny与小猪同游、与鲨鱼共舞
2008年,Danny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高举着手中的火炬时,他意识到自己传递的不仅是火种。而这,也成为了一个转折点。
如果说之前的旅行是走向世界,那在这之后,他走向了对极限与自我的探索——2012年独自前往南极,2014年徒步穿越北极点,2016年前往南极点,完成了跨越两大极点的挑战。
2008年,Danny成为奥运会火炬手
近40年过去,Danny已游历超过100个国家,脚步遍及七大洲、四大洋,但从没想过停下来,原因无他——
“我是个好奇心很重的人,骨子里就有好走的概念,旅行就是我的生活状态。”
2014年,Danny徒步穿越北极点
chapter 2
南极,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尽管走遍了全球,但对于Danny而言,旅行生涯中最重要的还是“南极”。
2012年,他在网上看到了南极洲的照片,瞬间被那种遗世独立的美所吸引。“旅行爱好者的终极目的地,总得去一次吧!”这样想着,他很快买上船票,年底就只身一人去了南极。
2012年,Danny摄于前往南极的邮轮上
那时候,中国赴南极的游客不过寥寥,在Danny搭乘的那艘邮轮上,他就是唯一的中国人。怎样与大家沟通?他云淡风轻地回答:“日常的英文交流没有问题,剩下的都靠比划手势”。
更大的难题是晕船——由于没坐过邮轮,还要经过德雷克海峡的“洗礼”,持续数日的呕吐与各种不适的症状,将他折磨得够呛。
2013年,Danny在南极半岛
等邮轮驶入南极海域,眼前只剩下晶蓝壮阔的冰山、可爱滑稽的企鹅、好奇热情的鲸鱼……无与伦比的壮美,瞬间治愈了一切。
Danny还记得在南极看日落的场景:“在雪原上,远处的太阳渐渐跌入海平面,将天空染成粉色。再过一小会儿,太阳又会升起,在这一升一落之间,便是一天的交界。”
当航行穿过南纬66.34度(南极圈),汽笛鸣响,大家欢呼跳跃,相拥庆祝,无比感动。
夕阳,余晖,天边
置身此情此景,一个念头在Danny的心中挥之不去:“要是能帮助更多人来到南极就好了!”一回国,他立马投入了紧锣密鼓的筹备中。
不到半年,行之悦旅行便已初具雏形,当年冬季,第一个极地首发团已整装待发,团员们激动不已。那一年,IAATO(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的数据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只有3万余人次前往南极,他们便是其中之一。
2014年,Danny再度前往南极半岛
而后,也正因为Danny自身的晕船经历,行之悦旅行成为了国内第一批引入“飞南极”旅行产品的旅行社,弥补了当时市场的产品缺口。希望前往南极旅行的中国游客们有了新的选择:搭乘飞机从智利飞跃德雷克,2小时就能轻松抵达南极,不用再经历往返4天的晕船之苦。
2016年,Danny在帝企鹅营地 ©侯贺良
从第一次造访南极至今,Danny已多次重返南极。从南极半岛到南极圈再到南极点,从长城站到阿蒙森-斯科特科考站,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说:“南极,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2016年,Danny在南极点 ©侯贺良
南极的旅行经历,也深刻影响着Danny的理念:“事实上,曾去到过极地旅行的人,回来后反倒会对环境保护更用心,更愿意参与到环保事业当中。用严格环保标准去亲身体验,是认识到南极生态脆弱的最好方式。”
chapter 3
做旅行,人文关怀是首位。
“做旅行,人文关怀是首位。”除了环境保护外,这是Danny时常强调的理念。它联结起行之悦的员工、各位悦友与我们的合作商,让旅行更有温度。
在Danny的理解中,旅行产品的“人文厚度”是表达“人文关怀”的重要方式,令人记忆深刻的旅行有其自身的、厚重的主题:在埃及听开罗大学历史学博士讲述古埃及历史、在哥斯达黎加跟随专业鸟导找寻丛林精灵、在丘吉尔苔原车客栈和北极熊朝夕相处......
2014年,Danny摄于丘吉尔小镇
“旅行不应走马观花”的认知从他个人的旅行经历延伸开来,也变成行之悦的宗旨:每一个旅行产品都被打磨成“有主题”的品质旅行,从产品设计、领队培训、到实际执行的每个环节,都通过不同的巧思和前后闭环的设计让旅行有记忆点、有闪光点。
而除了旅行行程本身的“人文关怀”之外,Danny的旅行和人生经历让他转而追求更多情感上的连接,那是一种能与人产生关联、产生共鸣的人文责任。
2024年,悦友们与巴拿马原始部落合影
“很多行之悦刚成立时服务过的客户,现在依然与我们同行。2013年跟了我们第一个南极团的客户,11年来一直和我们一起旅行。今年8月底,才刚刚和我们去了坦桑尼亚。”
这种人文的坚守,也变成行之悦的基因,从旅行者的角度出发,面对任何突发情况,都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去应对。
2014年,悦友邓力在南极
2024年,悦友邓力在坦桑尼亚
“产品与服务,达到客户的认可才意味着进入旅游业。正是这个坚定的理念,让我们撑过了3年疫情。”Danny如此说道。
chapter 4
摄影和旅行是分不开的,如影随形。
对Danny而言,“摄影和旅行是分不开的,如影随形。”
他在读中学时就开始接触摄影,后来做旅行需要踩线,拍出来的片子总能成为宣传亮点。而摄影也让他对旅行有了更深的认知,设计出更吸引人的线路。
2015年,Danny摄于纳米比亚
“由于我个人喜欢的旅行偏向自然探索类,所以更倾向于拍摄风光片。”
在丘吉尔小镇,为了拍摄极光延时,在零下30度的室外等到手都冻僵;在马达加斯加,为了定格星空下的猴面包树,驱车40分钟去荒野中待了一个晚上;在纳米比亚,为了记录倒沙入海的奇景,两次包直升机前往......正因热爱,造就了那些让人魂牵梦萦的画面。
2015年,Danny摄于马达加斯加
“在加岛,我看到那些鲜活的动物,离我们那么近,却一点也不怕人。庆幸与它们呼吸在同片蓝天下。而不是到博物馆,悼念它们曾在地球生存过。”
2017年,Danny在加拉帕戈斯
“随着旅行的地方越来越多,我越发喜欢纪实摄影,这需要更多的人文修养和审美功底。”
他游走在缅甸的街巷,看见佛法与生活的交融;登陆人迹罕至的西非,触摸原始部族的信仰;穿越中美洲的密林,探访失落的玛雅文明......
2016年,Danny摄于约旦
而摄影也为生活带来了更多惊喜——
“可能喜欢摄影的人有相似之处,我因摄影交了很多很好的朋友。与他们的接触使我开拓了眼界,提高了技术水平。”
chapter 5
旅行开阔了我的视野。
“去旅行,首先自己要了解这些地方”,每次出发前,Danny总会阅读大量相关书籍,去探索有意义的旅行,而不是走马观花的游览。
每次出发前,Danny总会阅读相关书籍
“行之悦创立时的Slogan是‘旅行改变视野’,这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旅行的确改变了我的视野。例如,我以前是理科生,对历史地理并不了解,对二者的兴趣都是因旅行树立起来的。前阵子出发前往西北航道,我提前看了这里的探险史,颠覆了我对西北航道的很多看法。”
2024年,Danny摄于西北航道
Danny并非只是单纯的纵向阅读,还会增加很多横向比较的概念。例如看玛雅象形文字时会同步看中国的甲骨文,并且用玛雅文明的各个时期去对比华夏文明所处的阶段。一段段有思考的旅行,也逐步构建起关于世界的认知。
这决定了行之悦的一个特点——我们在出行前会给客人寄书、推荐纪录片与电影,也要求产品经理和领队丰富相应的知识储备。
通过Danny的朋友圈看到更多思考 >>
有趣的是,Danny的观念也在两代人之间传递——女儿在读小学四年级时,就许下了要去南极的心愿:“一个爱旅行的人的基本愿望是什么?走遍七大洲,圆梦南极洲!”
10岁的苹果在父亲的影响下早已开始绘制自己的旅行地图,从脚下的亚洲,到地球底端的南极洲,除了书中的历史与风光之外,她也希望用旅行开拓人生的边界。
“旅行绝不仅仅是足迹的延伸,更应该是视野的开阔。”这一点,相信悦友们都深有体会。
|
聊天即将结束的时候,Danny示意我们看他办公室墙上裱着的一副书法,上面写着“行者无疆”四个字。
“行者”是“行路之人”,是佛教中通过“行”来体悟真理、追求觉悟的“修行者”,亦是如庄子一样“逍遥自由”在天地之间追寻内心平和之人。
Danny笑着没有给出他的定义,他的旅行仍在继续,他的热爱依旧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