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千个摄影师心中,有一千个纳米比亚 。」
辽阔的沙海大片、浪漫的星空创作、狂野的动物世界、生动的纪实人文......无论你热衷什么,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志趣。
跟随镜头,走进辽阔狂野的纳米比亚。无数世界级摄影作品的诞生地,到底为何让人魂牵梦萦?
01
箭袋树庄园
提到纳米比亚,你会想起哪张照片?
2012年,摄影师弗洛里安.布鲁尔在纳米比亚南部的Keetmanshoop拍摄下《星空下的箭袋树》,获得英国「年度环境摄影师奖」。
星空下的箭袋树 摄影©️Florian Breuer
银河系的冷光与视线尽头的城市暖光交映出绚烂的夜幕,平原上错落生长的箭袋树仿佛讲述着星球亿万年的孤独。
230度的广角镜头和长时间的曝光技术,创造出这一「决定性」瞬间,也吸引了无数摄影师远赴纳米比亚,梦想定格一场树与天空的奇幻相遇。
星空银河拍摄地📍箭袋树庄园
苏丝斯黎红沙漠
走向南半球古老的沙漠星空,荒凉或许是另一种惊艳。
苏丝斯黎深处的「死亡谷」,远古枯木扎根在龟裂的土地,虬枝各异。干枯的植物灵魂在南十字星云下,展现出神秘而辽阔的意境。
还不过瘾?那就住进亿万年的古老沙丘里,一边感受宇宙星河赋予的充沛创造力,一边以极大的热情专注构图与光影,留下几张人生照片,方「不虚此行」。
园内住宿拍摄星空📍苏丝斯黎沙漠
斯皮兹考比山
登上斯皮兹考比山,银河坠落大地,仿佛穿越星际。何不按下快门,拍一张星空与纳米比亚国山的合影?
以标志性的岩石拱门为前景,沉寂的山巅伫立其后,暗夜璀璨、星云弥散,自然的极致美丽在这里一览无余。
2023年自然摄影大赛入围作品 摄影©️Ullrich Vrabec
置身星空之下,摄影的意义不限于「定格」,也是在生命的宁静时刻,独自思索宇宙如何运转,万物如何排列,才造就这巨石嶙峋与浩瀚银河的完美构图。
星空银河拍摄地📍斯皮兹考比山
02
星云之下,沙海相连。八千万年的苏丝斯黎红色沙漠,沙丘被几个世纪的时间蚀刻,纯净的天空和赤红的沙漠构成了难以言喻的妖冶之美。
WILD摄影奖获奖作品 摄影©️SUMEET PARAB
沙漠的光影与色彩,跟随太阳的轨迹和光线而千变万化。全世界顶尖的摄影师汇聚于此,只为不埋没这自然落笔的瑰丽景象。
沙丘环绕的「死亡谷」恰如其名,极度干旱的自然气候使这里变为“生命禁区”。骆驼枯木孑然伫立在鬼魅苍凉的谷地,比科幻片中的场景更似异星。
枯树、沙漠拍摄地📍死亡谷
“死亡谷的一切都充满不可思议的美感。”荒凉而纯粹的风景,曾为无数摄影师带来创作灵感。
Sara Narezo在死亡谷拍摄的屹立枯木,最终荣获2013年《国家地理旅行者》杂志摄影大赛—户外景物单元作品。
有“地球最美沙丘”之称的 「45号沙丘」,流动柔和的曲线有如上帝勾勒。
低光环境下, 沙丘朝阳一面如鲜血般殷红,背阴一面如黑夜般深邃,曲折的脊线切割出光影明暗、红黑对撞,艺术之美跃然图上。
《国家地理杂志》封面拍摄地📍45号沙丘
纳米比亚海岸线上“倒沙入海”的世界奇观,也是摄影爱好者们必去的「出片」圣地。
高耸的沙丘与汹涌的大西洋相连,离岸风扬起尘粒,飞泻的沙流尽倾入海,宛若一支热烈的沙海交响曲。
纳米比亚海岸线 摄影©️Roberto Moiola
03
埃托沙国家公园
百兽栖息之地, 数量不是非洲之最, 但这里的动物少见人类, 生命极尽自由。
狮子, 花豹, 猎豹, 斑马, 鬣狗, 花鹿, 羚羊, 长颈鹿等等一百多种动物在此觅食生活,悠然自得。
野生动物拍摄地📍埃托沙国家公园
乘坐敞篷越野车safari游猎,全天追踪野外动物,珍禽奇兽在平川奔驰、草原猎手外出觅食,随手一拍即生命韵律。
野生动物拍摄地📍埃托沙国家公园
如果你希望用相机记录下最原始、最野性的“非洲之心”,那这里一定不负期待。
放眼望去,坎坷粗砺但无尽延伸的路是自由,越野车扬起的烟尘、荒原上与夕阳并排跳跃的羚羊也是自由。
鲸湾港
在野性的国度,流动的生命画卷该是属于相机的浪漫与几百次的回忆。
洁白的羽毛、火红的色彩。当成百上千的火烈鸟簇拥在一起,是不同于“草原大迁徙”的另一种壮观之景。
摄影©️行之悦领队及悦友
鲸湾港海岸的泻湖中,粉色火烈鸟优雅地聚集,觅食、惊起、翱翔,让人梦回《走出非洲》中的诗意画面。
火烈鸟拍摄地📍鲸湾港
十字角国家公园
沿沙海相连的公路前往骷髅海岸,途径「十字角国家公园」,慵懒惬意的海狮家族正等待入镜。
6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中,常年聚集着8-10万头海豹,繁衍季甚至可达20万头以上。在一方得天独厚的小天地中,守望着大西洋繁衍生息。
近距离拍摄它们的神态,看它们与镜头亲切互动,动物拍摄之旅似乎更加趣味盎然。
海狮拍摄地📍十字角国家公园
04
如果你是人文摄影的忠实拥趸,一位名叫吉米·纳尔逊的英国摄影师曾带着相机走向人类社会的边缘之地,探访与世隔绝的神秘部落。
纳米比亚作为他踏访的国度之一,行将消失的原始部族、被时间遗忘的文明,都将成为影像的厚度.......
红泥人辛巴族
17世纪从安哥拉高原迁徙至纳米比亚的辛巴族,一度成为非洲大草原上最为富庶和强大的游牧民族。
即使昔日荣光不再,他们依旧选择停留在原始状态,生活在远离城市文明的偏远村落,孤立于光怪陆离的现代社会。
摄影©️Jimmy Nelson
辛巴族的女性至今保留着500年前的部落习俗,身着皮质短裙,涂抹红泥,以抵御烈日暴晒和蚊虫叮咬,因此也被称为“红泥人”。
她们的发辫裹着厚重的红泥,跳起舞来时,旋转的舞步,飞扬的发辫,非洲的狂野一面呈现得淋漓尽致。
辛巴族部落拍摄地📍奥普托
布须曼人
“他们是从未从非洲走出的人类。”
3万年前,以游猎为生“布须曼人”曾是这片非洲大地的主人。现在,他们或许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族群之一。
身材矮小的布须曼人,尽管先天条件不足,却拥有富于创造力的狩猎艺术:他们擅于合作,往往几人成组,一旦发现猎物足迹,就会马不停蹄地长途追踪。
岩画遗迹拍摄地📍颓废方丹
05
看过这么多摄影作品,还是不知道该如何拍出属于自己的「纳米比亚」?
那不如与摄影大家同行,开启一场包罗沙海星空、野生动物、原始部落,兼具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的深度摄影之旅。
中国西部探险摄影第一人
• 40年间深入青藏高原,以近50万张照片系统记录了以贡嘎群峰为代表的香巴拉核心圈
•20世纪70年代末起,率先开发了稻城、雅鲁藏布大峡谷、牛背山、石渠太阳部落等景观资源
•多次举办个人摄影展,作品曾获国内外一系列奖项,并有140幅作品被美中文化交流中心收藏
• 出版画册《圣城稻城·亚丁》《南迦巴瓦大峡谷》《太阳谷》《中国西部太阳部落》《九顶神山》《康巴红》《太阳的守候》《大香巴拉》《高原之灵》等
吕玲珑老师摄影作品
当场景从“亚洲”切换到“非洲”,粗粝、狂野的勇敢之国,将为吕玲珑老师带来怎样的摄影突破?他又将定格怎样的纳米比亚?
一切的答案尽在路上.......
|
以镜头为笔,落下荒野的温情
在无数转瞬,定格生命的力量
踏上14天的深度摄影之旅
饱览倒沙入海,拍尽星辰日落
左右滑动查看
左右滑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