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分为4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患者数量约占整体的90%,而引起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以及并发症的“罪魁祸首”正是胰岛素抵抗。
人体就好比一座大型的加工厂,胰岛是负责协调和调控血糖的“指挥中心”。当你吃东西时,糖会进入血液,而胰腺分泌出的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帮助你降血糖的激素。
但是当人体长期摄入高糖分,葡萄糖不断被分解出来时,胰岛素就不得不进入加班加点状态,拼命分泌来平衡体内过高的血糖。
高强度的分泌工作会让胰岛素产生疲劳感,逐渐演变成胰岛素抵抗,这样一来,体内的血糖调节很容易失衡,最终发展成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研究发现,超重或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都与胰岛素抵抗风险升高相关。还有研究显示,即使体重健康,日常饮食中脂肪和添加糖摄入量较高,也会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
糖果蜜饯、果脯果干,是含糖量极高的零食之一。长期食用会导致血糖水平急剧上升,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的风险。
大多饼干的配料表中明确表明含有细砂糖、麦芽糖、糖粉等,糖甚至是饼干的四大原材料之一,长期食用这样的高糖饼干,胰岛的健康就无从谈起。
新闻曾报道过一个案例,有一名17岁的男生,每天都把饮料当水喝,最多一天喝8瓶含糖饮料!
结果出现了头晕、乏力、行走困难等不适进医院一查,医生发现他血糖已经飙升到41.5mmol/L!正常餐后1小时的血糖值也才6.7~9.4 mmo/L。
2型糖尿病,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延缓甚至阻止其发生的疾病。为方便记忆和实施,总结为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的“500111”法则。
长期坚持锻炼和节食其实是有一定难度的,虽然说中高强度运动、肌肉训练的控糖效果最好,但强度过高反而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可以通过不同强度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锻炼强度较大的运动,比如打球、踢球,每天半小时就够了;有些运动的强度比较轻,比如遛弯,慢跑,时间就可以稍微长一点。总之,运动方式的选择应视患者自身情况而定,酌情选择即可。
研究显示,饮料可增高29%的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不含糖但含有人工甜味剂的饮料,增高糖尿病风险31%;贴着“健康”标签的100%纯果汁,增加糖尿病风险12%。
晚饭时间最好在18~20点之间,这样到睡觉前胃里的食物基本消化完毕,不会影响睡眠质量。晚饭后不要再吃东西,也能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让人长胖的是“坏”的碳水化合物食物,主要是指纤维含量少的糕点、米面。建议可以配合粗粮等一起混合食用,来减少“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总量。
注意每天蔬菜量要大于肉类。如果一天蔬菜摄入量难以达到一斤,可以通过增加花色、品种来提高摄入量,但也不能太多。每天蔬果的品种以4~6种最合适。
饭店餐馆放的油盐会比家里做菜多很多。即使无法做到每天在家吃饭,也要注意油和盐的摄入。
研究者发现:
●下午进行中等到高强度运动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下降幅度最大,尤其在接受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的第一年;
●下午运动有助降糖独立于每周平均体力活动量和运动强度;
●研究还发现,下午运动的糖尿病患者可能更容易减少药物的用量。
之前一项纳入 775 位成年人的荷兰研究也发现,在下午或晚上进行中高强度运动,可能更有利于控制好血糖。该研究显示:
与一天内均匀运动相比,集中在下午或晚上进行中高强度运动,可将胰岛素抵抗指数最高降低 25%,而上午运动则无此效应。
编辑:雪娇
合作热线:13329518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