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济南人怎么过春节?贴门神挂五彩纸,妇女还要做长生花
民生
2025-01-28 21:00
山东
如今,我们有很多很丰富的方式度过春节,那么在农耕文明时期的古代济南人,是如何度过春节这个盛大节日的?除了贴春联、放鞭炮、吃水饺这些延续至今的活动,人们还会郑重地贴门神,还会在门上挂起五彩纸祈求平安健康。勤劳的妇女们不仅要给全家人做新衣新鞋和长生花,还要绣带有龙或者蛤蟆图案的春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门神是春节的重要风俗之一。从先秦开始,人们就有贴门神的习惯。人们认为,经过除夕逐傩把恶鬼瘟疫赶走后,决不能让它们再进家门,所以除夕夜人们一定要贴门神。到了唐末五代时期,济南人秦琼和山西人尉迟恭(字敬德)成为人们最常贴的两位门神,秦琼执锏,尉迟敬德执鞭。秦琼是济南人熟悉的威武潇洒的将军,雕版印刷出来的门神秦琼不仅能驱鬼,而且还有观赏审美价值和装饰价值。直到现在,民间仍有贴秦琼和尉迟恭两位门神像的风俗。![]()
贴春联、燃放爆竹是从古至今的春节习俗。
贴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明初朱元璋大力提倡,更加盛行。《济南通史·明清卷》载,济南东部地区还流行挂签,即将五色彩纸叠在一起,裁剪成长方形,并刻画出各种图案或吉祥文字,贴在门窗之上。五颜六色的挂签和大红的春联相互映衬,格外喜庆。除夕夜子时来临、辞旧迎新之际,家家户户都燃放鞭炮。春节这么盛大的节日前后,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时期,妇女们当然是为一家人衣食住行最忙碌的。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录了包括济南在内的北方地区春节风俗的具体活动,让我们得以了解妇女们节日前后的相关活计。书中载,“北朝妇人,常以冬至日进履袜及靴;正月进箕帚、长生花,立春进春书……刻龙像衔之,或为蛤蟆。”如此看来,春节前后妇女们为家人做新鞋、新袜,扎笤帚,以及制作象征一家人长命百岁的长生花,还会在青色的丝织品上绣带有龙或者蛤蟆图案的春书。
从古至今,济南人过年最普遍的习俗还有吃饺子和拜年。过年讲究团圆,因此春节的第一顿饭以吃团圆饺子为主。初一日凌晨,各家各户均进行祭拜活动。拜祭仪式完成后,阖家吃团圆饺子。济南有些地区除每人盛一碗饺子外,还要多盛一至两碗,以表示人丁兴旺。初一早晨拜年也是由来已久的习俗。子时一过晚辈给长辈拜年,平辈之间、师友同僚之间也互相拜年。
这些丰富多彩的春节民俗活动会一直持续到元宵节。元宵节过完之后,人们才觉得这个年过完了。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