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昌红色故事集|穿行在火线上的卫生部长何复生

政务   2025-01-16 19:28   江西  



广昌红色故事集

 何复生,1902年出生在江苏省丹徒县一个普通的手工业者家庭。幼年时跟随父亲在汉口读书、学医。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何复生逃出汉口。1928年春,进入大冶县普爱医院工作,并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1930年6月,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攻克大冶县城后,何复生等人加入红三军团,受命创建红三军团总医院(后改为红三军团卫生部),何复生先后任总医院院长,卫生部长。从此,红三军团有了名副其实的医疗卫生机构。总医院的各项工作,从抢救伤员,开刀做手术,防病治病,培养训练干部到建立军团各级卫生机构和制度,无不浸透着何复生的心血。1933年8月1日,因工作出色,何复生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三等红星奖章。

 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纠集重兵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何复生随红三军团转战闽西、赣南,参加广昌保卫战。何复生虽是院长,但仍亲自参加伤病员的救治工作。他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表现出了一个革命工作者的高贵品质。

 1934年7月下旬,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红三军团在广昌高虎脑地域阻击南进的国民党军。何复生将野战医院前移至驿前,在驿前古镇、西山下等处设立红军战地医院。为了支援前线,他还将战地救护所前移到战地前线的麻坑、庄下,为即将到来的战场救护作准备。

 由于战斗激烈,持续时间长,伤病员很多,再加上天热,卫生救护工作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何复生把卫生部的医生、看护共20多人分为两个班,组成两个医疗所,一个收伤员,一个收病员,重伤员则转往于都等地的后方医院。由于组织得好,运输线畅通,仅仅几小时,就收、治、转伤病员3000多名。何复生以身作则,带领医护人员为伤病员包扎、换药、检查、开刀、服药、打针、喂饭给水、端屎倒尿、消毒洗衣,昼夜不停地工作,让许多伤病员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战地医院和救护所,每天都能看到何复生忙碌工作的身影。为了更好地开展战斗救护工作,在战斗间隙,何复生还在红军医院举办看护训练班、医务训练班,并且亲自讲授战地救护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医术水平。那时,国民党加紧对苏区的封锁,导致药品器材严重短缺。为克服药品器材缺乏的困难,何复生一方面教育医护人员要爱护器材,节省药物;一方面积极搜集民间药方,采集中草药,救护红军战士。

 万年亭战斗打响后,何复生深入前沿阵地,观察战场救护的情况。战斗激烈进行时,军团首长彭德怀在前线派通信员送信给何复生,说前沿阵地上尸体腐烂,臭气熏天,希望卫生部派人前来协助打扫战场。何复生看完信,立即率领护士和通信员等30余人,急行军半天,赶到前沿阵地,协助部队用两天半时间,掩埋尸体,清理坑道,使工事内的卫生状况大为改善。与此同时,他还亲自看望、慰问战地伤员,督促有关人员把伤病员尽快送往后方医院。

 时值八月,天气异常炎热,战地卫生条件极差,战场伤病员越来越多,加上痢疾、水肿、疥疮在红军阵地将士中流行。何复生牵挂前线的救护后送工作,怎么也安不下心来,又决定上前线指挥所。当时卫生部政委刘惠农对何复生说:”这次该我去了。这里伤病员那么多,要治疗,离不开你。”但何复生坚持要自己去,说:“前线部队伤病员很多,医疗救护工作任务繁重,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改进,我得去看看!”

 前线如火,战场紧急!何复生带着医护人员,冒着纷飞的战火,在高山丛林里穿行。到达战场后,何复生迅速为轻伤红军官兵处置伤口、止血包扎;对重伤红军官兵则在迅速处理伤口后,嘱咐担架队员,火速抬下山去,送往战地救护站或后方医院抢救。当时医疗条件差,药品和纱布不够,何复生就地取材,把松针叶捣碎用荷叶包扎。当时许多红军战士患脚水肿病,何复生就用烟叶水等土方法进行治疗。何复生克服缺医少药的困难,挽救了许多红军将士的生命。

 万年亭战斗打得异常激烈,经过短暂的休整后,敌人又发动了新一轮更大火力的攻击。彭德怀及其他几位指挥员都劝何复生:“这里危险,你撤出阵地,到后方医院去!”但何复生坚持留下来,快速地抢救伤员,让战士们可以尽早投入战斗。

 由于天气闷热,加上连日的劳累,偏偏此时疟疾又突然发作,何复生浑身发抖,在坑道掩体里呆不住,就被迫到坑道外晒太阳取暖。忽然一架敌机袭来并俯冲扫射,何复生来不及躲避,身中数弹,当即倒在血泊之中。

 何复生被抬进掩体内进行包扎止血,然后送回小松镇红三军团卫生部。医护人员对何复生进行检查,只见他头、胸、上肢多处负伤,心跳、呼吸已经停止。同志们无不悲痛万分。
     得知何复生牺牲的消息,彭德怀十分悲痛,后悔没有坚决命令他迅速离开阵地回卫生部。

 何复生牺牲后,被战友埋葬在小松镇附近的一座小山坡上。90年过去了,山上的青松郁郁葱葱,长伴着忠魂巍然挺立。风起涛涌,好像在讲述着烈士的英雄业绩……

 何复生牺牲时年仅32岁。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苏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在中央苏区史上留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钟火兰)



END

内容来源:《广昌路上红烂漫》

编辑|李娟

一审:魏萍|二审:揭红艳|三审:欧阳红

投稿邮箱:gclvyouju@163.com

旅游咨询电话:0794-3618033



广昌红色故事集|陈树湘浴血高虎脑


高虎脑战役中的董振堂、朱瑞


精彩开局!广昌2025年元旦跨年文旅活动仪式感满满~


 广昌文旅走出国门,亮相2025年“如画江西、风景独好”抚州文化旅游(阿联酋)推介会

广昌文旅
本公众号是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文化旅游信息发布平台。广昌是中国白莲之乡,原中央苏区的北大门,正致力打造“全国红色文化和莲花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央红军长征故事从广昌讲起”文旅品牌。中国莲乡、红色广昌欢迎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