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昌红色故事集
张爱萍上将,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一手拿枪,驰骋疆场,保家卫国;一手执笔,寄情诗词,书写春秋。中央苏区时期,张爱萍随彭德怀先后三次征战广昌。
1933年9月,国民党军纠集50万兵力开始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1934年2月,国民党军把广昌作为主攻方向,由黎川西南的西成桥向南推进,揭开了进攻广昌的序幕。1934年4月,国民党集结11个师兵力,沿旴江东西两岸向中央苏区北大门广昌发起进攻,企图首先占领广昌,进而向南推进,攻占中央苏区首府瑞金。4月10日,广昌保卫战在广昌城以北地区展开。广昌保卫战从4月10日起,至28日结束,历时18天,最终以广昌县城失守而告终。
进占广昌县城后,国民党北路军第三路军继续沿广(昌)石(城)大道向南推进。中革军委电令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在广昌以南的高虎脑地域设防,阻击国民党军的南进。从7月21日到8月30日(为期41天),在彭德怀、杨尚昆的统一指挥下,红三、五军团及红十五师共5个师先后与国民党军9个师在广昌高虎脑地域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激战,最终取得高虎脑战役的胜利。
高虎脑战役结束后,红三军团撤至驿前南部至桐江、小松一带布防,继续阻击国民党的进攻。在此期间,张爱萍回忆起红军将撒离驿前时在誓师大会上军民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时,即兴挥笔写下了《壮征行·驿前誓师》:
人海波涛涌,
锣鼓动地鸣。
军民列阵刀枪林,
战马嘶嘶扬飞尘,
红旗猎猎,
号角壮征程。
“围剿”誓粉碎,
外线打敌人。
早破国贼报佳音。
此一去远离家门,
父老乡亲,
依依话别情。
上阕描写的是驿前誓师的壮观情景,抒发的是红军将士出征的豪情壮志。
红军为什么“壮征程”?这就要从广昌保卫战讲起。张爱萍跟随毛泽东征战赣南、闽西。第五次反“围剿”广昌保卫战的失利,中央苏区北大门失守,使得中央红军在内线打破敌人“围剿”已经不可能。鉴于此,1934年5月下旬,中央在瑞金召开书记处会议,作出战略转移的决策,并开始进行战略转移的各项秘密准备。
国民党军占领广昌以后,经过短暂的休整,于6月下旬重新调整了会攻中央苏区腹地的部署,决定兵分六路同时向中央苏区腹地进攻,妄图消灭中央红军。广昌距离红色首都瑞金不过百余公里。广昌南部一旦被敌突破进人石城,红都瑞金就危在旦夕了。
为了阻滞国民党军南进步伐,为实施战略转移赢得时间,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奉命在广昌南部布防,组织了长征前夕一场大规模激战——高虎脑战役。高虎脑战役是第五次反“围剿”全面失利后极为关键的一仗。高虎脑战役的胜利,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赢得宝贵时间,实现了战役的目的。正是在高虎脑战役期间,中共中央从组织、军事、兵力、物资、舆论等诸方面为战略转移进行了准备。
下阕重申了誓师大会上的誓言,指明了出征的指向和夙愿,记述了军民话别的情意。
红军出征指向何方?外线打敌人!9月上旬,国民党军加强向中央苏区腹地的进攻,苏区进一步缩小,苏区内的人力、物力已十分匮乏,根据临时中央作出的战略转移的决定,中革军委从9月起,开始战略转移的部署,并把命令下达到各个军团。张爱萍得知这一消息后,再想到高虎脑战役结束后,红军将士在驿前誓师壮行,心中无限感慨。中央红军在广昌苏区战斗将近6年时间,与广昌苏区人民结下了血浓于水的深情厚谊,广昌苏区人民为苏维埃政权建设、保卫中央苏区而前赴后继、无私奉献的情景,让张爱萍瞬时间思绪万千,诗兴大发,这首《壮征行·驿前誓师》一气呵成。其中“此一去远离家门,父老乡亲,依依话别情”,表达了对广昌人民的不舍之情。
综上所述,张爱萍以诗歌的形式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剿”斗争,特别是对发生在广昌境内的战斗历程进行即兴抒怀,诗人的语言虽然朴素,但感情非常真挚。作为一名红军指挥员,在从事震撼寰宇、翻天覆地的伟大革命事业进程中,把所感、所思所想寄托于诗词上,使之成为一曲反映史实与苏区军民情谊的强大音符。《壮征行·驿前誓师》是一首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壮丽诗篇。
(胡叔敏 吴军)
END
内容来源:《广昌路上红烂漫》
编辑|欧阳琦妙
一审:魏萍|二审:揭红艳|三审:欧阳红
投稿邮箱:gclvyouju@163.com
旅游咨询电话:0794-3618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