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昌红色故事集|1972年12月,邓小平来到了广昌

政务   2025-02-01 09:32   江西  



广昌红色故事集

 1972年,毛泽东同意恢复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此时,邓小平已经将近70岁了。他接到中央的通知后,颇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感慨。因此,他想到处走走看看,了解社会,考察民情,掌握实际情况。所以提出到处走走看看的要求,得到中央的批准,但中央也要求他不能以公开身份的名义,只能秘密进行。

 因此,这是邓小平第二次来到抚州,没有宣传报道,没有照片和文字等历史资料的,现存的一些资料都是在改革开放后,由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也就是现在党史办的前身和下属单位想方设法,采访当时亲历者,搜集整理而来的。

 邓小平第二次来抚州,是从1972年12月12日到15日,一共三天三夜。行程是这样的:先由宁都到达广昌,在广昌参观了万年亭战斗遗址,看了两部小电影,第二天在去南丰的途中,经过沙子岭,参观了“广昌县革命历史展览室”,在南丰品尝了南丰蜜桔后,又匆匆赶到抚州。

 我们先来看一下邓小平在抚州接触的人。他们分别是抚州军分区政委崔永明、地区保卫部科长黎新泉,这两个人,除了晚上,是一直陪在邓小平身边的,自始至终陪了邓小平一行三天;广昌县革委会副主任邓大德,县武装部部长孟保明、副部长杜俊峰陪了一天。

 为什么要列举这些人出来,我想除了他们是幸运者外,更重要的是,耳闻目睹一个世纪伟人的言谈举止,能带给有心人莫大的启迪,思想的启迪,智慧的启迪。

 邓小平在一路上,没发表对国计民生的长篇大论,更没作任何报告,没发任何指示,听的多,说的少,看的多,关心的多,对政治运动了解的少,平实的话多,客套的话少。

 邓小平在抚州行程的第一站是广昌。广昌曾经作为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在这里发生过很多惊心动魄的惨烈战斗,在邓小平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邓小平在战斗发生时,虽然没有亲临战场,但是,由于他当时担任《红星报》的主编,所以,在《红星报》上刊登的所有发生在广昌的战役战斗的战报、简讯、战况、捷报或不幸的消息,他都要亲自过目,严格把关,认真修改。因此,对在广昌发生的大小战事,可以说都有身临其境之感,对红军将士的视死如归的精神,浴血搏杀的场面,感同身受。所以在广昌,他最关心的是战斗的遗迹遗址,也因此,他最发自内心的一句话就是:过去保卫广昌,没有到过广昌,现在到了广昌,了了心愿。

 因为对广昌怀有深厚的革命感情,对牺牲的将士怀有无尽的思念,所以,邓小平遥想着当年的战况,情难自禁地问陪同的同志:“万年亭还在不在?”

邓大德等人听了,异口同声地回答:“在,在。”

为此,我特意找到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邓小平在江西》,这本书里写道:“12月12日,下午,(邓小平)在广昌参观万年亭战斗遗址。”

“参观万年亭战斗遗址”寥寥九个字,里面包藏了人间多少故事,包藏了邓小平多少悲欢离合,包藏了邓小平多少对战友对烈士的缅怀之情。

 邓小平站在万年亭战斗遗址前,眼前浮现的,历历在目的,就是广昌保卫战失利后,就是红军实行“六路分兵,全线抵御”的战斗场景,也正是这一次次阻击战,为中央苏区主力红军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没有这一次次阻击战,大量红军的牺牲,中央苏区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很有可能就无法实现,这将产生怎样的后果,谁都无法意料。

 邓小平接着在第二天,还在沙子岭,参观了“广昌县革命历史展览室”。当年的展览室,已经一去无踪了。但就是在那样陈旧甚至简陋的展览室里,邓小平目睹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张张历史照片、一段段文字,这位老人的心,更加坚定了,更加有力了,更加焕发出革命的神采和光芒了。革命为了什么?革命和战争的目的,都是为了建设,为了和平,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和幸福安康,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为了中华大地的欣欣向荣。

邓小平认真地察看着“第五次反‘围剿’战斗示意图”。邓小平虽然对广昌保卫战了如指掌,心知肚明,但他估计还没有看过这样一张一目了然的示意图,所以,在仔细观看后,恍然有所了悟地说:“啊!这次是这样打的。”

 邓小平在抚州看了四部电影。这四部电影分别是《怎么谈不拢》《小保管上任》《红灯记》《红色娘子军》。后面这两部电影,属于样板戏系列, 所以他没做任何评论。

 但在广昌县委小餐厅里看的前两部电影《怎么谈不拢》和《小保管上任》,可不是样板戏,属于地方特色戏。广昌的同志为什么拿出这样两部戏给邓小平看,可能出于这样的考虑:样板戏小平同志可能都看过,没必要再重复放映,而放地方特色电影,至少更有新意,不至于让小平同志看不下去。但是,这也是要冒风险的,为什么呢?因为1972年12月那个时候,还处于“文革”中期,放样板戏是绝对不会犯政治错误的。倘若邓小平思想比较保守,那么,当场就会批评广昌的同志,幸好邓小平不仅不保守,而且还很开明,所以,在看完后,县里陪同人员征求邓小平的意见时,邓小平带着夸奖的口气说:“县里能拍出这个戏,很好!”而邓小平这样的评价,也时表明了自己鲜明的态度的,那就是对“四人帮”把持的文艺界“万马齐喑”局面的有力反击。

 但是,在那政治斗争挂帅的时代,每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有预想不到的可怕后果的。大人物不例外,小人物也难以幸免。谁也不会想到:在此后不久,在邓小平第三次“落难”,也就是在开展“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期间,广昌县革委会副主任邓大德,由于给邓小平观看了上面这两部不是样板戏的电影,竟然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有人指责他“将封存的影片拿出来给党内第二号走资派看”。

 顺便说一下,《怎么谈不拢》和《小保管上任》是广昌县采茶剧团创作演出的采茶剧,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两部地方戏。这两部戏由于乡土气息浓厚,不符合样板戏的标准和风格,所以被认作“大毒草”而停演,因此当时影片就被封存了。当时邓大德能有这样的勇气,把这样的“大毒草”拿出来,确实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后人深思。

 邓大德当时作为广昌县革委会副主任,为什么敢这样“胆大妄为”,竟然把封存的不许放映的影片拿出来放映给邓小平看,我想,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上看,他是受了邓小平的几句话的影响的,他认为这几句话是一种鼓励吧。

 邓小平第二次来抚州,在参观了战场遗址、革命历史展览室,在了解了农业农村农民和城市工厂工人等情况后,一定迸出了思想的火花,智慧的火花,在他内心,一定在酝酿一次大变革,在设计一幅大蓝图。五十年后的今天,他的大变革推动了时代的大发展,他的大蓝图绘就了一个缤纷多彩的国度,他的伟大理论指引了一个辽远的航向。



END

内容来源:临川红色文化研究会官方平台

编辑|李娟

一审:魏萍|二审:揭红艳|三审:欧阳红

投稿邮箱:gclvyouju@163.com

旅游咨询电话:0794-3618033



叮咚,您有一份新春祝福,请查收!


广昌县文广旅局一周工作动态回顾


广昌县文旅系统2024年工作总结大会召开,还有精彩演出……


 欢欢喜喜过大年!广昌2025年春节期间精彩文旅活动抢先看~


广昌文旅
本公众号是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文化旅游信息发布平台。广昌是中国白莲之乡,原中央苏区的北大门,正致力打造“全国红色文化和莲花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央红军长征故事从广昌讲起”文旅品牌。中国莲乡、红色广昌欢迎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