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发】一周内传染性最强!重则危及生命,中疾控发布提示→

健康   2024-09-25 14:04   北京  

进入开学季后

它又出来“兴风作浪”了

这种急性传染病

好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

孩子一旦感染

很可能发烧、手足臀起疹

嘴里长疱疹

少数患儿还可能发展为重症

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和多器官衰竭

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

它就是——

手足口病



 0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4-7月为春夏季高峰,9-11月为秋季高峰。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4~7、9、10、16型(CVA4~7、9、10、16)和B组1~3、5型(CVB1~3、5),埃可病毒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等。既往以EV-A71和 CVA16为主,目前CVA6已成为继CVA16、EV-A71之后的又一个主要常见病原。感染CVA6与感染传统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皮疹表现不同,部分患者皮损累及范围较大。EV-A71仍是引起手足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


 02 

多是轻症,但症状令人揪心

手足口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约为2-10天,平均3-5天。临床表现多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患儿通常病情症状较轻,呈自限性,一般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少数重症患者儿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感染CVA6、CVA10的少部分患者在病后2~4周可能会出现脱甲症状。


 03 

1周内传染性最强

3种途径可传播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手足口病传染源,隐性感染比例较大。患者发病前具有传染性,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可通过直接接触患儿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环境而感染;

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饮用或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特别提醒:托幼机构/小学低年级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04 

学校做好4点

避免娃“中招”

1
落实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

● 做好晨检(有疫情时应增加午检)和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工作。

● 如学生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家长送医就诊。

● 病例异常增多时,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

2
 严格管理病例

幼儿患病期间应停课休假,症状完全消失1周后或发病14天后,方可复课。

3
 做好清洁消毒

● 托幼机构清洁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正确配置消毒液,规范开展环境、物品的清洁与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 各类场所(如教室、宿舍等)保持卫生清洁、空气流通。

● 门把手、楼梯扶手等物体表面、厕所等环境卫生需进行清洁消毒。

● 餐饮用具等物品需进行清洗消毒,衣物被褥等需进行阳光晾晒。

● 患者所使用过的物品,应立即消毒。

4
 加强健康宣教

● 督促和教育学生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 教育学生不要与他人共用餐饮用具、毛巾等物品。有疫情发生时,叮嘱学生不要与他人分享食物。


 05 

家庭做好5点

避免娃“中招”

1. 勤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以及在接触宝宝前、更换尿布时、处理粪便后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

2. 勤通风

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3. 勤观察

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多留意孩子的口腔、手、足、臀部是否有疱疹或斑丘疹,早晚监测有无发热情况。

4. 勤清洁

定期对孩子的餐具、衣物、玩具等物品进行清洁消毒。

5. 打疫苗

● 接种EV71疫苗可以预防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推荐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

● 建议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接种程序为2剂,第一剂次与第二剂次至少间隔4周。

学校、托幼机构、儿童游乐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较高,家长和老师们一定要多关注孩子手、足、口等部位的症状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文章转自: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综合:江西发布、中国疾控中心、广东疾控,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Pixabay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人看到

我是巍子,急诊科医生,每天都会和大家分享更多的急救技能和健康知识!这个公众号帮过许多人,救过许多命!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医路向前巍子
远离悲剧,健康平安!

医路向前巍子
每天科普疾病和急救知识!17718410580@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