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等李曼大会精彩笔记:生猪动态营养需求研究;猪场打造持续盈利能力的路径和策略;控制流感的挑战;营养和炎症对后备和经产母猪的影响

财富   2024-10-27 23:55   四川  
饲界信息第一时间发布!
请关注改变饲界视频号:

2024 LEMAN

李曼大会听课笔记

10月26日  大会主论坛

The 13th Leman China Swine Conference

第十三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主论坛于2024年10月26日开启,李曼大会秉承“为世界养猪业提供科学为本的解决方案-聚焦中国”的主旨,持续为中国养猪从业者分享来自全球权威专家的前沿科研成果。

2024年10月26日上午,第十三届李曼中国养猪大会主论坛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成都)四川厅召开,主持人为约翰·迪恩和印遇龙院士。


  论坛日程  

 

图 约翰·迪恩


图 印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


  1.  

生猪动态营养需求研究:挑战与探索

印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图 印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背景

饲料原料资源短缺,“人-畜争粮”现象严重,制约生猪产业的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对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对优质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

二、生猪动态营养

传统的生猪营养需求标准是阶段性和静态的,现代的生猪营养需求标准原则是动态的变化的。实行精准营养,一是生猪营养需求最优化,二是饲料养分评定效果最优化。

三、生猪动态营养需求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未来生猪养殖可结合我国地方猪种的优势实现对差异化肉品质的需求,确定不同猪种和不同生产需求下的营养需要。

生长阶段

仔猪不同阶段对饲料中各种营养需求不同。可以通过对丝氨酸精准调控技术改善不同蛋白饲粮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对宫内发育迟缓哺乳仔猪灌服可有效改善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结构,此外,丝氨酸可提高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和改善肉品质。

生理状态

猪群的不同生理状态所需的饲料营养不同,其次几乎所有生物机体的生理功能、代谢和行为等均表现出昼夜节律现象,日常的生理代谢规律受内在的生物钟调控,营养物质代谢受生物钟调控。妊娠-分娩-哺乳期添加不同水平丝氨酸可显著提高不同品系初胎或经产母猪繁殖性能以及显著提高哺乳仔猪不同时间点的生长性能。

生长环境

生长环境(包括饲养密度、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等)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比例为20-30%;而品种、饲料和日常管理所占比例为20%和40-50%。

猪舍温度在10-31℃范围内变化时,ADG随温度先升高后降低,F/G先降低后增加。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及平均日增重均显著下降,料重比显著增加。

疾病与免疫强化

疾病会对猪的生产性能产生消极影响,营养需要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时通过营养调控也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状态及抗病力。通过研究发现丝氨酸及代谢产物可影响猪吞噬细胞,T细胞以及B细胞的功能,丝氨酸代谢和宿主免疫之间存在互作关系,能够促进仔猪肠道发育并提高肠道屏障功能。

猪舍基础设施

不同猪场建设的现代化程度以及设施更新速度不一样,导致在不同养殖模式和猪舍结构下猪的生长性能也不一样。

生态发展导向

低蛋白日粮改善粪便中氮、磷对环境的污染,可维护仔猪肠道健康、降低腹泻率和改善生长性能。

市场调控

因生猪养殖周期性的问题,需依据其产生的生猪抛售及压栏等特定条件进行营养供给的调整,改变猪只日增重和生长速度。

差异化肉品生产

通过调整饲粮中不同的营养组成,提供不同的猪肉品质。

四、生猪动态营养的实施路径

依据生猪动态营养需求的影响因素,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的动态营养需要体系。针对于路径的实现,印遇龙院士提出了游离氨基酸活体无线监测仪,是一种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代谢物肽适体快速筛选方法,对游离氨基酸实时动态监测,对动物机体营养和健康状态进行评估,指导精准营养供给。

五、展望

在饲料原料紧缺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为实现生猪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化生猪营养研究,进行生猪动态营养需求研究,准确满足不同生产条件的各品种、各生长阶段的生猪营养供应;

生猪动态营养需求是在特定生产目标导向下,综合考虑遗传因素、所处生长阶段、生理状态、生长环境、养殖规模、市场行情、肉品质等多种生猪生产影响因素,建立动态数学模型,进行生猪营养需求的动态精准供给,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而生猪智能养殖的发展为生猪生产环节多因素的动态监测提供了实现路径,进一步推进了基于大量多元异构数据的生猪动态营养相关模型的构建,同时还将提供智能与精准化硬件设备,为生猪动态营养的示范实施提供手段。


  2.  

控制流感的挑战

蒙特塞拉特·托雷莫雷尔,明尼苏达大学

 图 蒙特塞拉特·托雷莫雷尔

甲型流感病毒是一种容易发生变化的RNA分段病毒,猪甲型流感是难以控制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猪个体流感感染时间短且具有自限性,但在群体水平的感染可以延长。

仔猪和母猪是引入、维持和传播流感的关键亚群。仔猪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感染流感,引入流感阳性母猪会增加断奶仔猪感染流感的可能性。

      母猪将流感传播给仔猪一般不会在子宫内以及分娩时进行传播,主要是寄养期间以及断奶时。

内部生物安全措施对流感的传播有一定的影响,手和工具具有高水平流感污染,因此建议勤洗手及更换衣物。


 绿色代表阴性,红色代表阳性


母猪接种疫苗可以减少断奶期猪的流感。


管理和母猪接种疫苗相结合能显著降低流感的传播。


 

总结:

流感是猪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

仔猪是母猪和环境的病毒来源;

母体免疫力有帮助,但不足以完全预防感染;

管理和疫苗接种做法是控制流感-间接传播的关键。


  3.  

猪场打造持续盈利能力的路径和策略

张从林,扬翔集团

 图 张从林

一、发展现状

产能过剩,消费下降,PSY(MSY)不断提升,出栏体重不断增大,非洲猪瘟持续陪伴左右。

二、未来趋势

10年后中国可能仅需要2000万头母猪,产能腰斩;

大量猪场因土地,环保等原因停产关门;

只有部分低成本,持续赢利的猪场才可以活下来。

三、猪场如何持续赢利

防好非瘟,控好蓝耳

防非瘟:10.7%的场实现一次性拔牙成功,猪群损失5%以内,平均每头肉猪损失50元以上;

控蓝耳:蓝耳阴性场出现蓝耳流行的,各项生产指标均会降低,通过封群、驯化、保健各种措施变为阴性稳定场,平均到每头肉猪损失100-150元。

养好公猪,养好母猪

好公猪(或猪精):生长速度快(日增重达1100克以上),料肉比低(1.8-1.9);

好母猪:产仔数高(健仔),断奶窝重大

价值采购,精准营养

原料价值采购:通过价值采购使吨均饲料成本降低200-300元,折算到每头肉猪造肉成本降低60-80元;

母猪阶段精准营养:综合可以提高仔猪断奶窝重3.6kg以上,每头仔猪断奶成本降低14.4元;

肉猪阶段精准营养:综合降低肉猪斤成本0.12元,每头肉猪成本降低28.8元。

抓好生产,提升效益

降低后备培育成本,提高后备母猪成种率和留存率,确定最佳培育参数,提高二胎产子数和留存率;追求满产以及使用批次化生产模式生产。

 

 

多用设备,少用人工

传统猪场每1000头母猪需要10-12人,使用智能设备的场只需要5-6人,节省人工50%以上,头均断奶工资及工资性费用减少30-40元。

打造团队,有红又专

团队能力过硬,技能娴熟。团队稳定,有责任心,执行力强。一个稳定又专业的团队是创造效益的源泉。

养出好猪,卖出高价

品质管理:提高正品率、降低次品率,分品种、大小、一二类猪销售;

掌握市场行情,把握卖猪节奏,竟价与议价结合;

建立价格预测机制、考核与激励机制、质量保障机制。

风险控制,基业长青

适度规模:资金、团队、能力、资源;

降低现金流风险;

安全生产:注重消防、人身安全、生物安全;

合规性:遵循法律法规,养殖和管理环节合规。

四、总结

养猪企业应防好非瘟,控好蓝耳;养“好”公猪,养“好”母猪;价值采购,精准营养;抓好生产,提升效益;多用设备,少用人工;打造队,又红又专;养出好猪,卖出好价;风险控制;最终达到持续赢利,基业长青。


  4.  

营养和炎症对后备和经产母猪的影响

马克·威尔逊,独立顾问

 图 马克·威尔逊


繁殖的难题主要包括疾病,营养,遗传以及炎症。

美国母猪死亡趋势在逐渐上升,2023年死亡损失达到14.73%。

 母猪死亡原因中29%的板块是跛行,15%-21%是外阴脱垂,在美国是引起母猪死亡较多的原因之一。

 外阴脱垂评分,评分1的占比1%,2的占比2.7%,评分3的占比23.4%,母猪外阴脱垂,可能是母猪早期感染炎症所导致的。

 

当机体受到损伤和炎症,凝血机制激活,血流量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吞噬细胞的流入增强,中性粒细胞在30-60分钟内到达,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5至6小时到达。

炎症会窃取营养,当有炎症发生时,免疫系统的能量分配增加23%。

第一胎母猪在维持期,哺乳期,生长期,繁殖期需要不同的营养需求,如果后备母猪自身营养需求都不能满足,也就无法满足仔猪营养需求。若是在维持期有炎症,激活免疫,身体需要能量应对,进而降低泌乳期能量。

所以应尽量减少哺乳期体重损失,提高出生体重,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

在断奶后4-5天配种的母猪受胎率高,窝产仔也高,这也是要求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的因。

 

授精与排卵间隔0-16小时受胎率最高,卵子在排出0-4小时之内受胎率最高,窝产仔数也高。

最后他为此次分享做了全面的总结:商业条件下母猪生产力变化非常大,最好的机会是提高P0和P1母猪的留存率。


  4.  

 建立可持续的生物安全文化

麦特·艾勒森,霍顿斯农场

  图 麦特·艾勒森

生物安全:

生物排除,降病原微生物排出场外,让病原微生物禁止进入场内;

生物防护,若场里爆发疾病,将疾病控制在一个范围内不去扩展。

运用美国PEDv的传播进行了总结,传播感染所需的感染剂量极低,粪便和环境中存在大量病毒颗粒,病毒在短时间内会在农场内外四处传播,饲料传输有传播的风险和潜力。

L1C.5突然爆发导致断奶前死亡率快速升高,但是经过控制后。仔猪断奶前死亡率下降,生物安全的控制还是非常必要的。

    PRRS的传播导致美国2016年至2020年期间,每年损失12亿美元的产量,PED则会导致在一个从未感染的农场损失5到6周的断奶仔猪产量。

因此其提出生物安全的改善,虽然生物安全的改善可以减少繁殖群中疾病的发病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很重要的因素:病原体本身及传播路线,宿主及感染期,环境和区域(猪群的密度,室外温度)以及人。如果忽视气溶胶以及运输等因素也会导致疾病的防控失败。

直接传播:

猪对猪,精液,因此需要诊断投资和公猪投资,公猪站使用空气过滤装置。

间接传播:

饲料传播,考虑饲料成本投资以及回报分析;

气溶胶传播,在养殖密度高的地区要加空滤过滤系统;

针对衣物,鞋子,交通工具,午餐,设备,手机,制定标准化流程,使防控实现更容易。

 

针对不同的区域用不同的颜色划分,以及对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

最终通过测量PRRSv/PEDv繁殖畜群发病率及成功的百分比;保育/育肥PEDv发生率和通过生物安全审核的百分比进行评判。
最后他为此次分享做了全面的总结:
生物排除和生物遏制都是至关重要的;
生物安全文化需要包括所有潜在的传播途径;
人们将负责管理大部分的间接传播风险;
持续的审查和测量将有助于取得成功。

源自:李曼养猪大会

供稿者李伟、王博 丹俄国际

审  校:陈芳洲

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改变饲界
饲界热点、市场行情、饲料配方、营养技术、最新法规、养殖方案、盛会笔记!探讨农牧、饲料和养殖行业的趋势和未来,推送饲料、养殖、猪、禽、价格、原料、采购、技术、设备、人工智能、农业区块链等相关内容。免费为企业发布招聘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