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市人社局多措并举,持续完善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劳动保障执法监督,规范平台企业及平台合作企业用工行为。
不断健全管理服务政策
出台的涉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文件6个,包括2个实施意见,2个规范性文件,2个落实举措,形成我市“2+2+2”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体系。
高质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深入实施“海河工匠”建设工程,将互联网营销师、网约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纳入《天津市市场紧缺职业需求程度及培训补贴标准目录(2024年版)》。推荐滨海新区、津南区为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工作重点联系城市,遴选认定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市互联网协会等7家单位为社会培训评价组织,面向社会开展互联网营销师、网约配送员等新业态新模式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024年,全市有8400余人次取得互联网营销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600余人次参加了互联网营销师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通过开展走访服务,组织开展“新就业形态专题劳动关系和谐大讲堂”、印制政策明白纸等方式,开展政策宣传,引导平台企业及其用工合作企业依法用工,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截至目前,组织专题大讲堂25场次,向205户企业宣讲政策,引导依法合规用工。
积极推动劳动者参保
鼓励和支持未建立劳动关系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我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允许其自主确定缴费基数,灵活选择缴费期限。印发《加强全民参保计划宣传工作方案》,做细做实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宣传服务,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等多种形式,引导参保缴费。按照人社部关于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的部署要求,全力推进建立工作机制、制定政策文件、建设信息系统、购买承办服务等重点任务,确保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按时启动实施。
强化执法监督切实维护权益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通过日常检查、受理举报投诉等方式,及时纠正、依法查处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违法行为。将查处结果纳入用人单位劳动保障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提高平台企业及其用工合作企业守法诚信意识。
内容来源:天津人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