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乙巳年(蛇年)的大年初二,年味儿正浓。
其实,我们的一些汉字也带着浓浓的年味儿。今天咱们就围绕过年的相关汉字来聊一聊。
年少时,以为腊就是指腊八粥、腊八蒜、腌腊肉,其实“腊”味不是三两句就能说得清楚的。
腊,典型的形声字。本义为干肉,最初借“昔”表示。昔,会意字。甲骨文上为洪水翻滚下为日,本义当为远古时代洪水泛滥的日子。隶变后楷书写作昔。昔是远古时人们口口相传洪水侵害之后镶嵌到甲骨之上的字,所以有人说“昔”下边为曰也是有道理的。由于昔身兼数职,如昔日、昔年,还用作姓,金文中古人另加义符肉(月),成为腊。这样,腊与昔就分道扬镳了。新中国成立后,腊又借作臘的简化字(奇异的是“借”也从昔)。
腊,本读xī(昔也读xī),指干肉。
臘,读là,指在年终合祭众神。腊祭通常在农历十二月,故把农历十二月称之为腊月,之前那个月称之为冬月。
如今,腊在指干肉时还读作xī,其他义项时读là。
腊与肉脱不了干系,过年无肉不成席,进入腊月也是提醒人们早早准备,该宰的宰,该腌的腌。我国很多地方,到了冬月,就忙碌着把年猪以及鸡鸭鹅等都宰了,原因是此类动物到了冬月光吃不长膘,早宰既省了粮食,也保留了动物丰盈的体质。
蜡,也是形声字。小篆从虫从昔(表声)。本义为苍蝇的幼虫。是“蛆”的本字。汉字简化时,蜡又作蠟的简化字,指蜂蜡、白蜡、石蜡、蜡烛等。古时候,蜡又借作䄍(zhà),本义为年终祭祀之名(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大䄍,秦曰腊)。䄍与臘本义上都指年终祭名,所以“蜡”与“腊”就有了纠集。好在,现在两者依依惜别。
这里插一句,为何过年选在腊月最后一天,其实早先也曾左右摇摆过。
夏以正月为岁首,商以十二月为岁首,周以十一月为岁首,秦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岁首。汉武帝太初元年,实施的《太初历》中规定恢复使用夏历,定下正月为岁首。秦朝时,为避秦始皇嬴政(zhèng)名讳,“正月”的“正”本来读zhèng改为读zhēng,如今其他义项上“正”仍读zhèng(如正直、正体、正电等)。
民国以前,元旦即现在的“春节”,也就是农历新年。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在《大总统誓词》上署明“中华民国元年元旦”,采用民国纪年,同时也采用阳历纪年。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名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图源|说文解字
庄稼大都一年一熟,故引申指时间单位。再引申指年节,如过年、拜年、年画、年货。
年的读音同黏(nián),黏是谷物煮熟后的特性,有甜蜜、绵长等义,所以古人给“年”定音为nián很是费了不少脑细胞。
全国县以上带“年”的地名有两个:
一是河北省永年县,隶属邯郸。永年之名是“祈天永命之道”;此外还有以永年有丰稔屯而称永年。丰稔屯之稔(rěn),意为庄稼成熟。故稔也代表年,古代称一稔为一年。
二是江西省万年县,隶属上饶。据记载:唐朝末年,吴、饶等姓共同筹资,在峰顶建了一座寺庙,命名万年寺。该峰因寺得名,万年乡、万年县又因峰得名。万年贡谷,属晚熟晚籼稻,体若微梭,芒长如针,质白如玉,软而不黏,香柔可口,蛋白质含量高,誉盖五谷。万年稻谷保留野生水稻的许多品性,倍受专家学者关注。
年的同义词有岁、祀、载等。《尔雅》曰: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通俗地讲,夏朝一年称作一岁,商朝一年称一祀(表示四时已过,需要编史造册和奉祀神灵祖先),周朝称一年,唐虞(唐尧和虞舜并称)一年称一载。唐玄宗天宝三年改年为载,到唐肃宗至德三载改为乾元元年,前后共15个年头,这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插曲。
岁,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从戉(兵器,指镰刀等工具,兼表声)从步(上下两只脚),会迈步前往收割之意。隶定后楷书写作歲。今简化为岁。庄稼通常一年一收,故“岁”指年。岁的读音与“穗”完全相同,这不是偶然的,古人很有可能是从穗熟可收割考虑定下的读音。
《乐郊庆岁册图·江村获稻》 [清] 黄钺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岁,还与“祟”读音一模一样。古时有的地区人们把“年”当作怪兽,除夕需要守岁,红红的对联、彻夜的灯烛和响亮的鞭炮声等不让“年”靠近。过年,你听听都能感受到古人春节时的忧虑与困惑,古人称天祸为灾,人祸为害,神祸为祟。这种年兽自然也是一种“祟”。于是又把与岁、祟同音的“碎”请将出山。压碎、压祟、押祟纷至沓来,与此同时带出了压岁来,自然红包就得跟上。压岁,希望来年孩子们茁壮成长,这大概源于蹲苗。古人发现麦苗在冬季,需要控制施肥和灌水,进行中耕和镇压,使幼苗根部下扎,防止茎叶徒长。如今,这一原理也用于对人才的培养,如干部如何蹲好苗。
除了上面表年的汉字外,还有“秩”值得一提。
秩,形声字。本义为积聚禾谷。古代官员俸禄用粮食计算,故引申指官员的品级。等级就渐渐引申出秩序的意思。古代大治之国,积九年存粮,至十年而更新,故引申指十年,如九秩寿辰就是九十大寿。现在,粮油存储则大同。在常规储存条件下,粮油正常储存年限一般为小麦5年,稻谷和玉米3年,食用油脂和豆类2年。于是就有了陈化粮的专业名词。
另外,老百姓好用属相来表示岁数,尤其是同属相常常用大几巡(一巡为十二年)来表示,建议不要用“旬”,因为旬一般指十天、十年,没有“十二年”的意思。
除,会意兼形声字。小篆从阜(左阝,表高低)从余(房舍,兼表声),本义指宫殿前的台阶。
大家耳熟能详的《朱子家训》,开篇为: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这个庭就是指院落,除是指台阶。
洒扫庭除,后来俗改为“大扫庭除”,再后来就缩减成“大扫除”。“大扫除”的“除”恐怕只能当除掉垃圾的意思讲喽。有些遗憾。
古人把宫殿前长长台阶上一个台阶比作一个日子,从下面往上每攀登一个台阶,就离宫殿大门近一步了。现在,经常挂在我们嘴边“通过学习,思想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可能与此有一定联系。等到最后一个台阶,就是一年最后一天晚上,于是就有了“除夕”说法。跨进去,新的一年又开始轮回。除夕,就是大年三十,当然,很多年份除夕为二十九。
另外,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这也是除夕由来的一种说法。还有如果把年当作兽,那这个除也包含很多意义,请大家自己琢磨吧。
人们离宫殿大门越来越近,用在数学就是越来越小,自然就引申出除法的概念。被除数÷除数=商。古时候都是正整数相除,自然“商”要比“被除数”来得小,这与离宫殿大门越来越近吻合。
如今拜年方式有电话、微信、群发短信、团拜等。不管拜年形式如何变化,但都离不开“拜”这个字。
拜,会意字。甲骨文指双手捧着禾向神祖祭拜,告之丰收并祈求来年更加风调雨顺之意。金文
左从禾右从手。小篆
左为手右为禾。隶定后楷书写作拜。本义为持禾祭拜,引申指叩拜。拜字左边
为手的变形,有的读者可能看不出来,其实“看”上面也是手。
年字中有禾,拜字里藏禾,由此看出古人对庄稼的礼赞。
当下,人们相互拜年,延续传统,传承礼仪,为长辈送去健康快乐的祝福,给朋友送去工作生活皆有所得的祝愿,鼓励下一代好好学习、事业成长。
最后,向各位读者朋友拜年了,祝大家在乙巳年中,熠熠生辉,事事如意!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ID:sdxcweixin 作者︱吴永亮)
【精彩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