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年

政务   2025-01-22 07:31   山东  

  今天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小年是春节系列民俗活动的开端,而小年这天排在首位的,必定是祭灶神。



  祭灶习俗由来已久,最初的祭灶,来源于上古火神的祭祀。相传祝融是颛顼时代掌管火的官员,死后被尊称为火神。东汉学者应劭著《风俗通义》卷八《祀典·灶神》引用“《周礼》说”的说法称:“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


  从周代开始,腊月祭灶渐成习俗。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灶、门、行、户、土神)之首。古代帝王将它列入祭典,并举行固定仪式。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对祭祀灶神都非常虔诚。古时民间几乎家家灶间都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北方民间祭灶时,不仅要“以鸡为马”,还要“以糖馋嘴”,因为传说中的灶王爷和现在的打工人一样,都要进行年底总结和述职。只不过灶王爷要去天庭,路途遥远,百姓就为他准备了“红马”“白马”,实则是颜色不同的公鸡。担心他到了天庭说不好的话,便将糖瓜供奉给灶神,让他开口便是甜言蜜语。


  虽然大家都是在祭灶,但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习俗,比如昔日的北京,这一天晚餐之前,每家家长都要先用糖瓜在灶门前烤化,然后抹在灶王爷、灶王奶奶的嘴唇上,让灶王爷蜜在嘴上,甜进心里;河南民间讲究“祭灶必祭在家”,有“祭灶不祭灶,全家都来到”的俗谚,祭灶时,凡在外的人都要赶回;在河北,民间有“送行饺子迎风面”之说,因而家家户户在前一天都包饺子,为灶神送行。


  和祭灶有关的俗语在北方也广为流传:“灶君封位口,四季无灾愁”,是一家人为新年的生活祈福;“吃了祭灶果,脚骨健健过”,是期盼孩子快快成长,做“风一样的少年”;“灶王爷看锅,一年穷不了”,是期盼灶王爷能时刻关注家中的锅灶,保佑家庭饮食无忧。


陈楼糖瓜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祭灶”留给人们的更多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  


  除了祭灶,小年这天往往还有其他安排。


  在山东部分地区,小年这天要贴窗花。“隔窗花气暖扶春,只许莺莺占。”短短一句,虽未直接描写窗花,却更直接地道出了窗花所营造的喜庆、温暖的氛围。


  山东人小年贴的窗花,以各种寓意吉祥的动、植物为主,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莲(连)年有鱼(馀)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图源|地道风物


  有些地方还有吃炒货的习俗,比如在晋东南地区,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


  “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在北方一些地区,小年时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早起,扫房擦窗,洗衣清物,刷锅洗碗,因“尘”与“陈”谐音,故掸尘又指与陈旧之事挥别,连同旧岁中所有的不快。


  小年过后,过大年开始倒计时。从这天起,家家户户都开始为过年做最后的准备了,一首众人皆知的民谣,唱出了小年以后北方民间的“忙活劲儿”:“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在山东,忙年的内容除了大扫除,就是围绕着为除夕、大年初一至十五乃至整个正月的庆祝做准备,如写春联、做豆腐、买年肉、蒸年糕等。当然更少不了赶年集、备年货、置新衣、写春联……代代传承的“忙活”不仅是习惯,更是一种接力。




  如果说春节是“主舞台”,那么小年就是开始准备的“总号角”,人们在这一天开始打包一年的收获和喜悦,开始清扫一年的疲惫和辛苦,通过颇具仪式感和浪漫气息的民俗,轰轰烈烈地投入到迎接新一年的忙碌中。


  小年,不小;过年,真好!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ID:sdxcweixin)丨主播:韩文铎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山东宣传


【精彩回看】


山东年,“购”过瘾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



山东宣传
山东宣传网官方公众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