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大梁者,何以山东

政务   2025-01-25 07:31   山东  

  1月20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亮出了2024年“成绩单”,经济数据十分亮眼: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6万亿元、增长5.7%。论增速,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在经济大省中排名靠前;论增量,比上一年增加了4360亿元,贡献了全国增量的约8%。


  在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每一个百分点的增长都来之不易。山东以何突围?


  作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农业大省、工业大省、就业人口大省、海洋大省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山东肩负着多重使命。所以,山东的“发力点”也不止于一处,比如“三驾马车”都表现不俗。其中,向新质生产力要动能尤为值得关注。




  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同年,山东被赋予“走在前、挑大梁”的重大使命。向新质生产力要动能、“追新逐绿”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从省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数据来看,这一选择成效显著。2024年,山东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为全年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既有赖于传统产业深厚的“家底”,也仰赖于新兴产业的勃发,传统与新兴的融合,不断激发山东产业的潜力和活力。


  2024年,全省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2万个;前11个月,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2%,高于全部投资6.5个百分点。这一年,全省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40个实现增长。


  这一年,山东新增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235个、居全国首位。数字经济撑起“半壁江山”,规模占比超过49%,卡奥斯成为全国工业互联网首个千亿品牌,关键软件产业规模跃居全国首位。



  这一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达到1.15亿千瓦,占比历史性地超过煤电;核准和在建核电机组1003万千瓦、居全国第二位;光伏装机居全国首位。


  这一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


  这一年,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山东占了13席;数字经济百强市山东占了11席;新质生产力城市排名前20名中青岛列第4、济南第14;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山东持续处于“领先梯队”,属于“占据优势”的省份……


  这一年,遨博(山东)智能机器人仅用75秒就能制作完成一杯大师级拉花咖啡,科幻开始走进现实;全球重量最大、运力最强的固体运载火箭从海阳起飞,追逐“星辰大海”;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在青岛投入商运,运行能耗降低7%、检修成本降低22%;全省首家钢铁数字工厂石横特钢集团,依托全流程智能化管控,生产效率提升68%、成本下降47%……


  这些,都是山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缩影。对山东来说,这是“新”潮澎湃的一年。


石横特钢零碳智慧管控中心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系统阐述,再到写入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是广受关注的热词,也是相当热门的赛道。


  在这条赛道上,山东展现出哪些优势?


  根据省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一年,山东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5家、总数达到36家;新建空天信息、铝产业先进制造省实验室;新增微纳制造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成运营山东科技大市场……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9.4%,省重点实验室重组、重大科技项目90%以上由企业牵头。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动机”,在齐鲁大地上,可以说创新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从区域上看,济南、青岛、烟台主动扛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旗”,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发挥万亿城市对区域乃至全省发展的辐射带动力;枣庄锂电新能源、滨州铝新材料、济宁智能装备、威海医疗器械、菏泽中医药等一大批产业集群也正迅速发展起来。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比亚迪智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基地项目


  前11个月,山东“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近六成。山东,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引力场”。


  这一点,从去年山东民间投资的增速上也能看出来。2024年,在全国民间投资承压,投资增速转负的背景下,山东民间投资实现了7.6%的增长。这不仅显示了山东民营企业的活力,也显示了山东在全面深化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方面取得的实效。


  2024年,山东细化推出414项改革事项。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资源重组等10项牵引性集成改革,探索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省级试点,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行动,民营资本首次进入核电等领域。


  如果再往前追溯一点,会发现这场产业嬗变早就开始上演。


  2017年,山东科学编制《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并上报国务院,次年1月,方案获批,一场关系山东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就此拉开序幕。


  经过五年的“腾笼换鸟”,到2023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已积厚成势,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不仅实现“五年取得突破”,而且蹚出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旧动能转换之路,实现“凤凰涅槃”。


  到2024年,山东经济增速已连续4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山东经济正在向由“大”变“强”转变。这是由发展逻辑和发展方式改变带来的美好回报。




  改革非一朝一夕之事,经济转型也不会在瞬间完成。1月20日,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在央视《新闻联播》的专访中表示,将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


  2025年,山东制定了5%以上的GDP预期增长目标。山东,也将在发展有“山东味”的新质生产力上继续谋远、思变、笃行。


  2024年12月,山东省政府接连印发一系列事关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文件,比如《关于强化财政支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关于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等。紧接着,又推出了《2025年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其中“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是着墨最多的部分,共有12项增量政策举措。


  《关于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中提到,聚焦石化、钢铁、有色、建材、机械、船舶、汽车、轻工、纺织、医药、矿产、煤电、种植养殖、交通运输等14个传统产业重点领域,协同推进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化、前沿技术工艺赋能应用、数字化低碳化转型、标准质量引领提升,大幅提高先进产能占比和全要素生产率,有效释放传统产业蕴含的新质生产力。


  《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中则提到:到2025年,加快布局人工智能、“元宇宙+”、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技能作业机器人、深海深地深空、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初步形成具有山东特色的“8+X”未来产业创新体系。


  透过以上布局,可以看到山东经济发展的底盘十分稳固,向上生长的空间也十分巨大。


  这其中,尤要提一下智转数改。数据显示,算力规模每增长1个百分点,预计可带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目前,山东已建成全国首个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济南、青岛、烟台、济宁入围工信部、财政部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数字经济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山东在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大有可为。


  而今,“新”意满满的齐鲁大地,正在驶往下一个春天。


来源:“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ID:sdxcweixin)丨主播:袁海宁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山东宣传


【精彩回看】


“黄牛”拦路,怎么治?
何以“国色”引“芳华”



山东宣传
山东宣传网官方公众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