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把助残实事办到残疾人心坎上

文摘   2025-01-21 19:39   宁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把助残实事办到残疾人心坎上

自治区政协委员聚焦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近年来,宁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念,加大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投入。今年,在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自治区政协委员马国庆、杨升、杨浣围绕做好宁夏失能失智老年人残疾人上门服务工作、以数字化赋能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能力、完善残疾人康复机构康教融合机制等方面提交提案,为助力宁夏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言。


完善残疾人康复机构康教融合机制


近年来自治区残联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7-17岁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教育融合救助项目实施方案》,为有接受康复教育需求和条件的7岁至17岁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高质量的基本康复训练、与其智力水平匹配的特殊教育、生活自理能力和融入社会能力培养服务,同步开展家长及其家庭照护者康复教育技能培训。

“为完善残疾人康复机构康教融合,全区残疾人康复机构作出了积极贡献,但通过调研发现,部分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基本康复训练、特殊教育、能力培养等服务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在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马国庆委员说,以银川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为例,该中心现有50名3岁至17岁残疾儿童少年,只有3名特教教师,师生配比远远达不到特殊教育1:3.5的比例,音体美教师也达不到相关要求。此外,全区各残疾人康复机构承接的3岁至17岁残疾儿童少年康教工作普遍存在未纳入中小学学籍管理的问题,特殊教育教师也未享受“教师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待遇。建议自治区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教育工作权属单位,将在残疾人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特殊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纳入中小学学籍管理,按照相关规定享受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政策和学生资助政策,康复机构内特殊教育教师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以数字化赋能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能力


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时代,通过数字化应用对残疾人信息全面整合与高效管理,能够准确把握残疾人需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压实各方责任,为残疾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当前,宁夏在加快残疾人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与运营,推动数字化赋能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关爱体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杨升委员表示,部分农村残疾人及其家庭,由于对申办残疾证和残疾人相关救助政策、流程不太了解,加之有关部门不能及时入户核查,在农村还存在残疾人“漏保”“漏救”情况。残疾人相关信息分散在不同部门和机构,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调查数据实时更新和共享机制未建立,不利于资源整合与高效利用。

为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建设,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更加精准掌握残疾人需求,杨升委员建议,在自治区层面加快建设和完善涵盖残疾人基本信息、家庭状况、健康状况、教育就业情况等方面的全区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和实时更新。建立在线职业培训平台,针对残疾人特殊需求和技能水平,开发涵盖职业技能、生活技能、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在线课程,提供就业辅导和应聘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就业。针对残疾人特殊需求,通过提供可穿戴的心率监测器、血糖监测仪等健康监测设备进行实时数据传输,帮助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随时了解健康状况。通过信息化平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压实各方责任,推动全区残疾人服务保障工作深入开展。


为失智、失能老人服务到家


“据人口普查及相关调查数据,截至2022年底,宁夏失能老年人数量约为11.3万,失能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9个百分点,其中失能等级达到中度及以上的约为2.7万人,占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2.63%,其中不少是残障人士。”采访中,杨浣委员拿出笔记本,向记者介绍了他的调研成果。

杨浣委员认为,老年人、残疾人的失能失智等级认定及银行确认手续等已成为其本人及子女的头疼问题。“失能老人身体机能衰退,出行困难,部分需要完全依赖辅助器具。无子女、亲戚朋友陪伴时,独自前往认定地点近乎不可能。且他们大多年事已高,对网络操作生疏,手机App等线上认定流程难以掌握。”杨浣委员建议,针对无亲友协助的失能老人与残疾人,职能部门应组建包含熟悉线上认定流程工作人员在内的服务小组,主动上门帮助老年人、残疾人完成线上认证。例如在申请阶段,协助填写电子表格、上传所需材料;认证环节,辅助操作设备完成人脸识别、数据录入等。对现有线上认定系统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步骤,界面设计简洁易懂。开发语音提示、操作指引视频等功能,方便老年人与残疾人理解操作。应制定详细、量化认定标准手册,附实例与操作指南,定期组织认定人员培训与考核,提升业务能力与水平,确保认定标准一致。应通过政策倾斜等方式,吸引专业人员投身认定工作,鼓励医疗机构、康复机构与社区合作,组建兼职认定队伍,缓解人员短缺问题。还要加强对志愿者培训,协助开展认定前期准备与辅助工作。

信息来源:华兴时报

编辑发布:宁夏残联宣传文化工作部

残疾人之声⤵



“点赞”、“在看”、“分享”

三连走起来!☟☟☟

宁夏残联
宣传宁夏残疾人事业发展、反映宁夏残疾人工作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