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 | 凝心聚力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题

文摘   2025-01-23 12:37   宁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在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自治区政协委员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进一步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建言。


提标扩面 幸福“加码”


“政府为我们着想,这些年来不仅每月能领补贴,还提高了补贴标准,不积极努力生活,怎么对得起党的好政策。”日前,金凤区良田镇金星村肢体二级残疾人马月(化名)说。

为把党中央对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关心关爱落到实处,国务院于2015年建立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以下简称“两项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残疾人福利补贴制度,是针对残疾人特殊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制定的福利补贴制度。同年11月,自治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规定,自2016年1月起,我区先后2次提标,将“两项补贴”标准分别提高至110元、120元,并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

康复训练。(资料图)

截至目前,我区残疾人“两项补贴”每年惠及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20余万人,有效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经自治区政协助推,自治区民政厅、财政厅、残联联合印发《关于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的通知》,明确自2024年1月1日起,全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110元提高到115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130元,进一步加强政策制度衔接,强化补贴发放动态管理,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推进“两项补贴”精准管理。

“宁夏是在全国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比较早的省(区),这两项政策在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方仲权委员说,目前,我区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在全国来说虽然处于中等水平,但从绝对值看仍然偏低。他建议,应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逐年提高“两项补贴”保障水平,为残疾人送去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吴金霞委员在走访调研中发现,残疾人“两项补贴”还存在补贴动态调整周期长、调整机制不明确、各地标准高低不均衡、政策单一有盲区等问题。她建议,将低保边缘家庭中的残疾人纳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范围,为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大数据赋能 即时高效


家住利通区金积镇东门村的独居村民高祥(化名),2022年确诊患急性脑梗,近期因发病导致下肢和手臂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这一信息经大数据平台推送至金积镇民政办,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入户给予其临时救助4000元,并将其纳入低保对象,由镇救助工作站人员不定期进行走访慰问服务,招募志愿者为其提供生活起居照料,并链接爱心企业和社会资源提供爱心捐款捐物,还发动周围热心居民和邻居实时看护。

“高祥能够得到及时的全方位照料,得益于自治区民政厅打通信息‘壁垒’,提升社会救助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记者从自治区民政厅社会事务处了解到,通过大数据平台准确简化审核程序,优化办理流程,及时保障了区内户籍残疾人相关权益。

杨升委员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农村残疾人及其家庭,由于对申办残疾证和残疾人相关救助政策、流程不太了解,加之有关部门不能及时入户核查,出现了农村个别残疾人“漏保”“漏救”情况。残疾人相关信息分散在不同部门和机构,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调查数据实时更新和共享机制未建立,不利于资源整合与高效利用。他建议,在自治区层面加快建设和完善残疾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和实时更新。协调推动各级残联通过与卫健、人社、教育、公安、社区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确保残疾人新增和变动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纳入系统,摸清家底。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残疾人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并进行动态管理,为制定政策和精准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上门服务 更有温度


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帮扶是民政部门长期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据人口普查及相关调查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区失能老年人数量约为11.3万人,失能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9个百分点。

为残疾人安装辅助器具。(资料图)

子女远在广东打工,自己和老伴又因智力残疾失去自理能力,出门辨不清东西南北……遇到这种失能老年人无人照料的情况,该怎么办?贺兰县67岁的刘炳,因病处于完全失能状态。2024年,贺兰县民政局开展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工作,发布完全失能低保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公告。民政部门联合残联等单位,对筛查后符合政策的失能老人加强看护引导,助其生活无忧。刘炳说:“多亏了党和政府,让我和老伴能有人照顾。”

残疾人尤其是重度肢体、智力或精神残疾者,出行需专人看护引导,缺少亲友支持,认定也是困难重重。杨浣委员注意到,这一特殊困难群体不仅外出存在困难,包括失能失智等级认定、银行确认手续等都成了他们及子女的头疼问题。

杨浣委员建议,职能部门应组建上门服务小组,对无亲友协助的失能老人与残疾人,主动上门帮助完成线上认证;对现有线上认定系统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步骤,界面设计简单易懂。开发语音提示、操作指引视频等功能,方便老年人与残疾人操作。相关部门要统一认定标准并加强培训,通过政策倾斜,吸引专业人员投身认定工作。鼓励医疗机构、康复机构与社区合作,组建兼职认定队伍,缓解人员短缺问题。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协助开展认定前期准备与辅助工作。(记者 束 蓉/文)

信息来源:华兴时报

编辑发布:宁夏残联宣传文化工作部

残疾人之声⤵



“点赞”、“在看”、“分享”

三连走起来!☟☟☟

宁夏残联
宣传宁夏残疾人事业发展、反映宁夏残疾人工作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