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底的银川,年味渐浓。在刚刚结束的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刘大铭委员的身影引人注目。作为唯一坐着轮椅的委员,大会组委会为确保刘大铭能够无障碍履职,在会场和住地特别为包括刘大铭在内的特殊群体设置了绿色通道等。虽然行动受限于轮椅,但刘大铭委员的履职建议不打折扣,全面、无障碍地在会场中进行了交流讨论。对此,刘大铭深感自豪和感动:“作为政协委员,我认为本次参会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和履职体验,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政协对特殊群体的深切关爱和关照。”
刘大铭参加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刘大铭罹患的是发病率仅为八万分之一的成骨不全症,这种罕见病导致他的骨骼异常脆弱。
十六岁那年,刘大铭接受了两次腿部手术,手术结束后,除了头和胳膊,从胸口到脚踝,整个身体的三分之二都被石膏包裹了起来。“我像个木乃伊一样,呈‘大’字状在床上躺了183天,那段时间有三种强烈的感觉伴随着我:疼,被截断的骨头和被切开的伤口从大腿部位起始,痛感像电流一样透过神经窜进全身;痒,厚重的石膏加上炎热的天气,肌肤像被千万只虫子的触须在拨弄;忍受,除了忍受我没有任何办法,能阻止疼和痒。这些感觉让我意识到,必须在活着的时候做些什么,证明自己除了忍受和接纳,还能反击!”
忍受、接纳,反击!这也是刘大铭三十年来的人生写照。
在主流医学认为刘大铭很难活过五年,且不可能进行手术的情况下,刘大铭自己查阅资料,翻译病例,在大概率瘫痪和死亡的情况下,说服医生,接受了一次10小时半的脊椎重建手术,获得新生。“在我肌肤上留下的各年代的手术瘢痕见证了外科手术水平的进步,装在我身体里的各式螺钉和钢板也让我成为了现实中的钢铁侠。”
18岁那年,刘大铭出版了个人传记《命运之上》,成为人民出版社年龄最小的签约作者。这本书详细记录了他与病魔抗争的历程,以及他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了他的经历,忽然感觉自己的痛苦并不是那么强大了。”“原来真的有人,能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还活得那么坚定和洒脱。”……许多读者在阅读刘大铭的经历后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同时,本科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刘大铭,也成为我国第一个坐着轮椅上在世界50强大学并获得学位的留学生。毕业那天老师问刘大铭有什么感受,刘大铭回答说:“我是第一位,绝不会是最后一位。”
刘大铭毕业照。(资料图)
对于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刘大铭深感感激。他表示:“我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包容。”2021年,刘大铭受聘成为了宁夏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2023年,增补为第十二届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
多一个身份,也意味着多一份责任:“能够深入地参与社会事务、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发声,是我的人生心愿。”
两年来,通过参与讨论和提出提案,刘大铭积极为残疾人发声、争取权益。2024年,他依据自身的体会和经历,结合残疾人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提供更宽松的考试环境和条件,让更多残疾人能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等提案。
父亲刘连昌是刘大铭的履职助手。
深入走访了多家残疾人康复中心、特殊教育机构以及残疾人家庭调研,耐心倾听残障人士及其家属的诉求,详细了解他们在医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并在广泛查阅国内外关于残障人士关怀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后,刘大铭提出了构建残障人士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关怀系统,为极度困难的残障人士提供兜底性保障等提案。“希望这些提案能推动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注与支持,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友好的生活环境。”
刘大铭还创办了一家用电商推动罕见病手术及心理教育的企业。他将电商场景中所赚取利润的一部分捐助给身体有缺陷的小朋友,帮助他们完成手术;另一部分则投入心理教育的研发中,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送去温暖和希望。“我自小读书历尽艰险与磨难,就是想为了这个世界更加美好、健全去不断奋斗。”(记者 杨淑琼 马丽 付杨 文/图/视频)
编辑发布:宁夏残联宣传文化工作部
残疾人之声⤵
“点赞”、“在看”、“分享”
三连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