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专职委员是联系残联组织和残疾人的桥梁纽带,是打通服务残疾人最后一米的关键所在。近年来,自治区残联持续深化残联改革,紧紧围绕“提升精准化服务水平、扩大服务联系覆盖面”目标,着力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建设,广大残疾人专职委员成为奋战在残疾人工作最前沿的亮丽风景。
1
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在泥土地里知民意
入户走访、政策宣传、基本状况调查、康复服务、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人证申办、安全摸排……西夏区兴泾镇民生社区的每一条路上,几乎都留下了残疾人专职委员马彦彦的脚印。社区有多少名持证残疾人,哪些人有家庭无障碍需求、哪些人有辅助器具需求、哪些人有就业需求,在基层工作十二年的马彦彦都熟记于心。马彦彦说:“残疾人专职委员是残疾人最直接的倾听者和服务者,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残疾人群众各种各样的需求和困难,我会尽全力为他们排忧解难,把工作保质保量地干好。”
60岁的宋镇是惠农区南街街道居民,6年前确诊了脑梗,由于病情加重,肢体活动受限不能正常行走,生活处于半自理状态。2024年3月,惠农区残联专职委员入户摸排情况后,为宋镇家庭配备了智能晾衣架、声控灯、智能马桶、淋浴凳等设施。“感谢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关爱,每一个改造都很实用。”宋镇的爱人黄一萍说。
残疾人有所需,专职委员有所应。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专职委员扎根基层,生活和工作在残疾人身边,定期摸排本地区残疾人基本情况,倾听残疾人所盼所需,反映残疾人所想所急所难,广泛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残政策,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贴心服务,是残疾人的知心人、暖心人、代言人。
2
聚焦业务赋能增本领,强化担当主动作为
“比赛结束了,我们不负众托,代表宁夏获得了冠军。”在第六届全国残联专职委员知识竞赛决赛结束后,平罗县头闸镇残联专职委员王丹第一时间分享了她的喜悦。作为代表宁夏参赛的三名代表之一,身材娇小的她笑得比平时更灿烂。2021年以来,我区连续获得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残联专职委员知识竞赛决赛季军、冠军、季军、季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这背后,是有王丹这样一大批优秀的基层专职委员队伍,他们用心干事,用爱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小岗位也有大作为”。
2024年7月,兴庆区残联开展“送政策 下基层”第三期专职委员业务及政策知识培训,对残疾人证核发、两项补贴精准管理、辅助器具适配、精准康复、教育就业、托养救助、无障碍改造等惠残助残政策及相关业务知识进行培训,完成16个乡镇(街道)200余名专职委员培训全覆盖。兴庆区残联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兴庆区残联在全区残联系统年度考核中成绩靠前,得益于我们不断加强专职委员培训教育,有一支高素质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自治区残联出台《全区残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2024—2028年)》,细化了《专职委员工作规范》具体措施,建立健全区、市、县、乡四级残疾人专职委员教育培训机制,锻造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专业素养好、服务能力强、残疾人满意的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为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打牢了基础。
3
深化残联改革,厚植关爱发展沃土
2023年8月,来自大武口区人民路街道办事处的残疾人专职委员蒲晓丽当选自治区残联第八届主席团委员。蒲晓丽在基层从事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已经有19个年头,她说:“我是一名肢体二级残疾人,从事残疾人工作以来,我学会了用真心、耐心、爱心和决心为残疾兄弟姐妹服务,让残疾人都生活的越来越好,这是我多年的真切感受,也是这么干的。”
2021年以来,自治区残联聚焦残疾人专职委员所能所需,大力推进基层残联组织改革和服务创新,为基层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通过残联换届选举,全区26个市、县(区)残联中残疾人及亲友代表的比例达到65%以上,主席团委员中残疾人及亲友的比例均达到65%以上,残联组织的广泛性、代表性和群众性得到进一步彰显。全区247个乡镇(街道)和2854个村(社区)全部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专职委员总数达到3112人。
推动出台了《关于推进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督导各市、县(区)残联建立专职委员考核管理和待遇补贴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性岗位等形式择优选聘乡镇(街道)、村(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残联和残协组织,不断扩大残疾人组织的覆盖面,扎实推动残联各项基础业务开展,让残疾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编辑发布:宁夏残联宣传文化工作部
残疾人之声⤵
“点赞”、“在看”、“分享”
三连走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