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飘香,精进如诗。新学期伊始,全身心投入工作后的教师们让教研的脚步再上新台阶。为进一步践行三新改革精神,把握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提升我校历史组教师的理论素养及实践能力,有效推进新学期的教学工作,近日,北方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历史组召开了新学期第一次教研会。
赋能成长 励精图治
首先,张瑞娟老师和张敏老师给全组教师分享了“暑期新课程教材新高考历史学科专题培训”的内容与心得。两位老师根据暑期三新培训内容并结合自己的感悟,谈到:第一,新课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建立了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的素养目标体系,描绘学科育什么人的图像,提出学科怎样育人的路径。第二,新课标要求教师超越内容标准,摒弃以知识点为单位确定教学目标,立足学科学业质量要求,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厘清内容标准,自上而下、从抽象到具体地规划学期、单元乃至课时目标。第三,新课标针对原教学大纲长期存在的积弊,试图破解教学目标窄化、细化、浅化与孤化的问题,一致性地连接“想得到(理想的目标)”“看得到(可望的目标)”与“做得到(可及的目标)”,以提升学科育人质量。
两位参加培训的老师再次强调全组教师要精准解读课程标准,更好把握教学目标,新的教学目标再也不是人们熟知的双向细目表以及据此确定的知识点目标,如“了解”“记住”“理解”“简单应用”等,而是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在特定情境中以何种观念和品格以及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如建构与应用、史料实证、地理实践力、生命观念、科学探究、运动能力、创意表现等。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其见愈奇。在听完两位老师的分享后,本组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交流,大家共同认为不断的学习正是为了将技艺练到极致,要想在新教材的教学实施上寻求新突破,要有“偏毫厘不敢安”的精益求精和“闻韶不知肉味”的一腔热情,准确把握课标和新教材,在备课和教学设计上下足功夫,备好每一节课,向每一节课要质量,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教研组长刘向东老师听了两位老师的培训内容和心得体会后深受启发,她认识到到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从“知识点”上升到“能运用知识做事即指向素养的课程单元”,必然会涉及教学方式的同步变革,其标志是真实情境的介入与深度学习。新教材的教学目标要求老师的教学设计单位从“一个一个知识点”转向“在什么情境下运用什么知识解决什么问题或完成什么任务”。最后刘老师总结到,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专业素养的提升,每一次奔跑,都只为凝聚更好的教育能力。希望历史组全体教师通过此次交流学习,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满腔的热情砥砺前行,锤炼专业技能,提升课堂效率,在教学中研究,在磨砺中成长!
登高临溪,源变流长
登高临溪,未雨绸缪。暑期培训组内二次分享结束后,教研组长刘老师依据2024年暑期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培训精神、银川市历史学科教研会议精神、学校教研备课组会议要点、学校教学活动及本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需求,制定了本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即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专题研究、课例研究四大内容,说明了本学期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具体要求,同时提出了历史学科三个年级的教学侧重点,高一教学侧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高二侧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高三侧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针对所有年级都转入了新教材的学习,刘老师建议大家适时机的多开展关于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等教学方面的教学讨论和交流,以促进全组教师的共同成长。
源变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刘老师希望大家在新学期知常明辩,守正创新,把稳舵盘,保持航向,与时俱进,寻求突破,推陈出新。一方面继承以往教研及备课活动中好的方面,一方面再接再厉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谋划,为更丰富、充实的历史教研及备课活动出谋划策,以研促教,积极开展历史学科教学研究,深耕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手胼足胝,焚膏继晷。今后历史组继续在“实”字上再下功夫,在“研”字上再上台阶,继续把教研与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起来、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教师的成长结合起来,把教学教研的“风景”变成“前景”,推动教育教学扬帆远航。立志当高远,立志还需躬行,扎扎实实的教,点点滴滴的研,不断探索、发现、创新,让全组老师的研究之精神点燃历史教研的智慧之火。
END
供稿:历史教研组
编辑:刘向东
初审:刘向东
复审:李永霞
终审:杨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