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前最后一次大捷,林彪两次违命在同一个地方设伏

百科   2024-12-30 22:29   浙江  

1934年,国民党以六路大军50万兵力围攻中央苏区。红军在错误思想指导下全线抵御,损失惨重。就在一边倒的形势下,林彪和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黑虎掏心,依然取得了温坊大捷,尽显名将之风。

1、林彪要战。

作为红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林彪领导红一军团一直承担主力重任。虽然中央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要求,但是老将们从来没有放弃诱敌深入、打运动战等传统项目。


眼见根据地步步收缩,军事战场节节失利。早在2月10日,林、聂就提出,“以主力在第一、二防线之间,以运动战侧击或夹击和尾击敌人”。两天之后,被中革军委否定,强调“要补筑工事。”期间,二人向中革军委提过十余次,全部被否定。

固执的林彪、聂荣臻于7月13日再次致电中央,建议将主力后移,引敌冒进。得到指令是——“抗击向永安进攻的李延年纵队,并掩护红军第九军团安全转运资材。”

这条指令要求林彪“抗击”,而非歼敌,且主要是“掩护”。依照惯例,所谓的抗击又是修简易工事打阵地战,拼消耗。


2、敌人不弱。

林彪面对的敌人,是他的师兄、时年30岁的黄埔一期高材生李延年。在两次东征时,李延年就崭露头角,升任排、连、营长均先于同期同学。二次北伐时,李延年勇敢顽强,屡获提升。中原大战,李延年以一旅之力,抵挡了冯玉祥一个师的强攻。这位在军阀斗争中冉冉升起的将星,却在第三、四次围剿与红军作战中屡屡失败。第五次围剿,他又担当了先锋官角色,自然渴望一战定乾坤。

李延年


李延年的第三纵队有4个精锐师,装备精良。他们在对19路军作战获胜后十分骄狂,不满足于步步为营式的筑垒推进,有时一次就急进几十里,准备一举拿下长汀,直取红都瑞金。

需要强调的是,李延年的上级是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同样是一代名将。

蒋鼎文,黄埔教官,时年39岁,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和何应钦的“四大金刚”,军阀混战中以“飞将军”名震一时。一个月打垮福建事变的19路军,政治和军事手腕可见一斑。

蒋鼎文


面对老师蒋鼎文和师兄李延年这样的强敌,师弟林彪如何引诱、歼敌?

3、临阵应变。

中革军委的命令是:“以一军团(缺十五师)协同二十四师,在朋口以西地域抗击李纵队,并以九军团为预备队”。在以往电报中,抗击就是构筑阵地,节节抵抗。为了保证抗击效果,将九军团和24师划归林彪指挥。

经过详细勘察地形,林彪发现:李延年纵队前进道路必过温坊村。这里沿途地势险峻,两侧高山绵亘,适合设伏。选择好了战场以后,林彪、聂荣臻将主力后撤20里,诱敌深入。没照军委命令死守温坊,林彪承担了巨大压力,两天两晚睡不着觉。

林彪主动后撤,让李延年放了心,指挥四个师向温坊进发。前锋部队是黄埔一期老同学许永相第八旅。李延年的想法是,四个师集中在一起,谁也无法一口吃掉。凭着兵力和火力优势,可以彻底打垮红军。即使打不赢,随时缩回堡垒群。

温坊村,现改名文坊村


李延年的想法,正是林彪的顾虑。李延年距离第八旅仅15公里。一旦许永相有事,李延年纵队在数小时之内就能增援。要想不被纠缠,温坊一战必须速战速决。

林彪遂下令:24师一部继续构筑工事,诱敌深入;2师与24师主力担任主攻;1师和九军团分别从右翼、左翼截击。各部队于31日秘密到达集结位置。

军团指挥部设置于温坊以西之松毛岭主峰,可以俯视温坊全境。

由于红军主力隐蔽得好,敌军对此一无所知。为了不让敌人侦察到红军主力运动,苏区干部组织赤卫队、突击队以及附近的百姓,戴上红军斗笠,和24师留守战士一道修工事,迷惑敌人。

5、黑虎掏心

温坊之战来得突然。第八旅31日占领温坊,建立前哨阵地。当晚9点,红军就发起了攻击:先截断归路,再由两翼发动猛烈攻击,以排山倒海之势突然从山上压向山下。

2师四团直扑敌旅指挥部,将电话线剪断,一开战就瓦解敌人的指挥体系。团长耿飚率一营主攻,组成300多人的马刀队发起了冲锋。政委杨成武率二营分割。三营殿后,分割围歼。


许永相毫无准备,加上是夜战、突袭战。再加上立足未稳,士兵白天疲劳修筑工事,崩溃不可避免。“四团一营消灭固守村庄的敌人约两营,只负伤三人,其余部队损失也很小”。“手榴弹、刺刀是夜间战斗得武器。四团一营消灭温坊村内敌人,只消耗子弹四百发,轻重机枪完全未用,只以手榴弹、刺刀解决了战斗”。激战五六个小时,敌人全线溃退。遗憾的是,担负切断曹坊与温坊之间联系的二团未敢果断插入两敌之间,致使旅长许永相带一个营残敌逃脱。

此役打得干脆利索,第八旅几被全歼。红军缴获颇丰,仅红一军团就俘敌1600余人。

9月2日凌晨,中革军委收到告捷电报后,发现红军所处地理位置危险,有被轰炸的可能,要求各部“分别转移隐蔽”。

6、打破常规

面对上级撤退指令,林彪异常冷静沉着。他分析,李延年心高气傲,开局就吃了败仗,必会反扑。仓促之间,还有孤军冒进的可能。于是,林彪不但不转移,还决定将部队隐蔽,寻机再打一仗。


正如林彪所料,第八旅在温坊被歼后,蒋鼎文十分震惊。在未探清红军虚实的情况下,急令第九师并指挥第三师余部共8个团为主部队,第八十三师为预备队,向温坊反扑。

中革军委获悉情报后,9月3日凌晨给林彪、聂荣臻发出急电,指示“应在温坊阵地前,给敌以短促突击,以消灭其先头部队”。林彪、聂荣臻既不构筑阵地“抗击”,也不死板的“短促突击”,而是最拿手的“迂回”“围歼”。

8时,敌第九师先头部队第50团进至温坊,9时即遭到红军攻击。红军各部大胆插入敌部之间,猛冲猛打。红四团仍是攻击先锋,几乎是上一次的翻版。

“四团一营连续冲锋六次,占领八个山头,三个堡垒(未完成的)”;“三营连续冲锋六次,占领敌人六个阵地”,完成了“拦头”任务,继而与红四团主力合拢,将敌全部围歼。”第一次温坊战斗中被撤的二团长李苗保,在追击中奋勇当先,不幸牺牲。

两战温坊,红军毙伤敌2000余人,俘虏2400余人,取得物资无数。红军仅伤亡700人。这是第五次反围剿中,红军取得绝无仅有的胜利,证明了诱敌深入方阵的正确性。


东路军主力惨败的消息传来,蒋介石大为震惊。在北、南两路“捷报频传”的形势下,东路军嫡系主力连续两次在同一个温坊村遭遇惨败,让那帮杂牌部队看了笑话。只身逃回的第八旅旅长许永相被枪毙,第三师师长李玉堂由中将降为上校,敌人锐气大折,士气受损。

7、战斗总结

两次温坊战斗,是林彪军事指挥上的神来之笔,从中可以看到林彪作为优秀军事指挥家的基本素质:周密、果断、创新。

红一军团主要领导。右一是林彪,前右二是聂荣臻


周密体现在他对敌情的分析深刻透彻,对敌指挥官心理的把握十分精准,各路部队排兵布阵严密周到。红一军团善于打运动战,就得益于主要指挥官高超的军事素养。

果断体现在他善于从实际出发,甚至不惜违抗命令。他选择在温坊设伏、构筑工事迷惑敌人和趁敌立足未稳之机发动突然攻击的运用部署,也非常精确得当。

创新体现在他用兵大胆,不拘一格。“人不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抓住这一心理,偏偏就要打破常规,连续予敌重创,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经典。


世界通史
知天下事,博古通今,感悟历史文化。
 最新文章